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打擦边球式的提拔

前面提到张居正选择回京复职有升职的算计,一个“停薪留职”将近6年的人,一回到单位上班就想升职,这可能吗?

事在人为嘛!还别说,张居正的目的真就达到了。回到首都不久,张居正升迁了。

这是张居正的官场生涯中,第一次升职。

这个职务,叫“右春坊右中允”。很奇怪的一个名字,现在是没有类似的官位了。按照当时的分类,属于“宫官”,大体上算是太子的文字秘书性质。因为当时并没有立太子,所以,这个职务实际上是一个虚衔,但又是翰林官升迁路线图里的一个台阶。除了这个虚衔外,张居正还兼了一个实职——国子监司业。

国子监是唯一的高等学府,司业相当于副校长。

组织上做出这样的安排,是有讲究的。

这,就是张居正周旋于徐阶、严嵩之间,拿捏得比较好,受到两位领导器重的回报。

那么,倘若张居正真的超脱,或者就紧跟徐阶,不巴结、讨好严嵩,会在这个时候得到提拔吗?未必所有升迁的人,都是巴结严嵩的结果吧?!

不错,倘若张居正像杨继盛或者王世贞那样对待严嵩,或者,倘若张居正不讨好严嵩,他此时升迁的可能性约等于零。

有什么根据吗?有的。最基本的依据是,张居正不符合提拔条件。

如果单纯按照年限论,张居正有资格得到提拔了。但是,提拔干部的条件不只是一项。那时候提拔干部还有一个特殊条件:拿工资的年限,当时叫“历俸”。这个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当时的干部受到弹劾或者其他多种原因,或主动或被动辞职的现象非常普遍,辞职后又起用的也很多。仅仅根据任职年限提拔干部就不那么合适了,所以就把领工资年限作为一个计算任职年限的依据。说到底,你为国家实际做工作的年限才是提拔职务的依据。

看看张居正的情况:他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秋天翰林院庶吉士毕业授编修,而翰林院编修,要历俸9年以上才有资格提拔,倘若按照这个条件,张居正哪里够格呢?他任编修10年,但是其中6年请假回家休息,差不多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停薪留职”,显然,“历俸”不够啊!

翰林院编修任职10年得到提拔的,在明代几乎没有过,何况张居正停薪留职将近6年啊!

想象一下,倘若没有得力人物的提携,张居正隐居近6年一回到单位上班就升迁,可能吗?倘若张居正不是和当时两股主要势力的代表人物——严嵩和徐阶都处得不错,他这个时候升迁的可能性,有吗?没有的!

这个时候的吏部吴部长,是严嵩线上的人。据专家考证,吴部长任命干部,基本上是听“官二代”严世蕃的吩咐。

可以设想,如果严嵩对张居正不欣赏、不替他说话,即使有人推荐——据说是张居正的好朋友高拱推荐的,吏部只要拿“历俸”来说事,张居正提拔的事恐怕也就黄了。

不过,领导在提拔张居正的时候,明知道是暗地里打了“擦边球”,似乎也多多少少有所顾忌,所以给他安排的实际职务是国子监司业。

司业,也算是“小京堂”,类似于现在所说的中管干部,或者说相当于国务院直属机构的二把手。这是翰林官员升迁路线图中的一个站点,但这个职位不是给新人的,一般是对长期得不到提拔的老翰林一个照顾性安排。所以,提拔翰林官做司业,就有“嫁老女”之说。张居正不是“老女”,而是水灵灵的“黄花闺女”,却被安排这样一个职位,意味深长。

这就是官场的手腕了。

既然是打“擦边球”,就只能擦点边儿,倘若硬要安排一个热门职位,容易引起反弹,而安排一个大家不太愿意坐的冷板凳,就减少了麻烦。至于这个冷板凳嘛,对别人也许是,坐上后想换换位置,很难了;但对领导的红人,就另当别论了!

张居正愉快地上任了。

我说张居正愉快是有原因的。除了达到目的得到提拔这一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和他搭班子的是他的好朋友高拱。此时高兄是国子监祭酒——校长。平生第一次升职,实际上是破例提拔,又是和好朋友搭班子,张居正能不愉快吗?

现在,丁未科这班同学,离进士及第仅仅12年,踏入官场也就是10年的时间。可是,王世贞、张居正、杨继盛的命运和处境却已大不一样了。

不能说,对领导,尤其是你认为不正派的领导,只能毕恭毕敬,甚至违心地讨好、巴结才对,而是要从这个角度吸取王世贞、张居正、杨继盛他们的经验教训。

吊诡的是,在推翻严嵩的暗战中,杨继盛、王世贞远远没有他们的同学张居正发挥的作用大。正是颇受严嵩器重的张居正暗中为他的老师徐阶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了“倒严”决战。 xbHLXI9umwgO8ib1VutjHsOFj2HmlL8kPFh+g5a7bSYvD5STqZnbl8XZtHx0eu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