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长期以来,科学家与哲学家一直努力探索地球起源的奥秘。但是,在科学发展初期,他们除了猜测,并没有更好的手段。

到了18世纪,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提出彗星碰撞假说。他认为,在很久以前,有一颗或很多颗彗星跟太阳相撞,从太阳上面碰下来的炽热团块“俘获”了周围的宇宙尘埃,它们聚集起来,分别形成了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几大行星。

然而,彗星是太阳系里由冰和尘埃构成的小天体,当它们接近太阳时,会因为受热而迅速变成气体,怎么能从太阳上面碰下来炽热的团块呢?

后来,德国哲学家康德与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又分别提出了星云假说。他们认为,宇宙中充满了云状气体,即星云。星云群在转动的过程中渐渐瓦解,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它们被压扁,然后形成了星体。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八大行星,就是在50亿~45亿年前,通过类似的方式形成的。

到了20世纪50年代,星云假说得到天文学家的证实。天文学家利用强大的现代天文望远镜观察到,在宇宙空间中,有许多气体与尘埃组成的星云,很可能就是星体的“孵化器”。这些正在形成行星和其他星体的过程,跟星云假说推测的太阳系行星的形成过程十分相似。而在宇宙中,存在着不计其数类似太阳系的星系。

按照现在流行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形成从100多亿年前的奇点开始。

奇点是什么?它是从哪里来的?目前连宇宙学家也不清楚。奇点意味着一种从无到有的转变,这一主题超出了现代宇宙学的认知范畴,依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一般认为,奇点区域存在于黑洞的核心。

黑洞是什么呢?黑洞并不是“洞”,而是一种质量无比巨大的天体,具有非常强大的引力,所有物质被“只进不出”地“吸”进去,并被压缩成密度无比高的区域,即奇点。

了解科学原典

如果你对宇宙大爆炸、奇点和黑洞感兴趣,可以阅读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

在书中,霍金用通俗的语言把我们带到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前沿,探索了宇宙起源,解释了宇宙的原理,并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妙的构思,阐释了宇宙未来的变化。

换句话说,宇宙被认为是从无限小、无穷热、密度无比高的奇点开始膨胀起来的。所谓大爆炸,其实是指这一膨胀现象。也就是说,奇点在最初形成之后,明显地膨胀变大( 大爆炸 )并冷却,从极小、极热变成目前宇宙的大小和温度。眼下,它依然在扩大并冷却着。

根据这一理论,地球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星球,在无限膨胀的宇宙中,与无数个其他星体碰巧聚集在同一个星系。我们和我们周围成千上万种不同生物所栖居的美丽星球,在从极微小的奇点开始膨胀的宇宙中,原来只不过是“爆”出来的一小颗“尘粒”,最终还可能会被吸入巨大的黑洞而永远消失。

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一理论究竟会使我们对地球的前景感到不寒而栗呢,还是对宇宙的神奇感到美妙无比呢?

这或许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吧,它使我们对人类自身及所处的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aAp4BN4ZGio1a7AZHlk7G25/xqg/K362aIAp17z0MBaH8UDsjGPzbQzKTWuGF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