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村上所说,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一亿总中流”已经变成了一种日本社会中的常识。社会科学研究者也同样就这一点达成了共识。和美国一样,学者们几乎不再使用表示人们之间存在差距的“阶级”一词。在欧洲人写的著作和论文中,经常看到有作者使用“阶级”这个词,但是在将其翻译成日语或者用日语著作或论文来概括这一概念的时候,该词却经常被翻译成“阶层”或“社会阶层”。
“阶层”这一用语在美国社会学中首次使用,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而阶级更多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阶级主要是根据在生产关系中人们所处的地位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划分,在一种特定经济结构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成果。阶层则是根据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体系层级内对不同人群进行划分,没有利益的对立,也没有明确的集团归属,更像是一种社会内部的横切。 就村上讲的三个层次而言,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层次中,几乎不存在明确的集团归属和利益对立。
虽说是“一亿总中流”,但也不可能消除其中所有的差距和序列。而且,以“一亿总中流”这一“常识”为前提来看,如果将其中细微的差别和序列看作问题,当然不是用“阶级”这个词,而是要用“阶层”这个词。这样,在日本的社会学中,“阶级”同样几乎成了被遗忘的用语。
之前我认为日本与美国会有所不同,在使用阶级用语时不会有政治压力,但其实后来发现日本和美国没什么两样。我于1982年升入研究生院,在研究生入学面试时,老师问我:“你入学后,该不会不做研究而转去做社会运动吧。”可能是因为我当时使用了“阶级”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被别人认为我可能和左翼运动有关系(其实也是有关系的)。在研究会和学会发表的场合,在发表内容本身之前,我曾多次被问到“为什么使用阶级这个用语”“日本不是没有阶级吗”“不应该使用阶层这个用语吗”等问题。另外,在应聘大学教师时,我好几次收到过不予录用的通知,研究室的教员暗示我说,“有人说桥本君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不能录用”,并暗中建议我更改研究方向。在这样的研究环境中,周围的研究生可以说几乎没有人还会再使用“阶级”这个用语了。
对于这种“总中流”论,其实早有人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最初是理查德·森特斯(Richard Centers)于1947年针对之前介绍的盖洛普调查和《财富》杂志的调查提出的反对意见。
森特斯认为,阶级这种说法,有时并非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例如,从事实际劳动的人把自己称为是“工人”“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阶级”“劳动者”“劳动阶级”等,而从社会科学者的角度来看不会使用类似“下流阶级”一样的说法来概括他们。因为“下流阶级”这个词有种类似失败者的贬义,而“劳动者”“工人阶级”等词语则表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因此,森特斯认为,应该在“上流阶级”“中流阶级”“下流阶级”的基础上再加入“工人阶级”“不知道”“不相信阶级的存在”这三个选项,于是他用这六个选项设计了一份调查,结果如下。
问:如果你被问到自己属于中流、下流、工人、上流这四个阶级中的哪一个,你会如何回答?
答:上流阶级3%;中流阶级43%;工人阶级51%;下流阶级1%;不知道1%;不相信阶级的存在1%。
结果显示,回答自己属于“中流阶级”的人最多,然而其实他们之中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工人阶级”。他们在回答只有三个选项的设问时,由于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被诱导回答自己属于“中流”。另外,森特斯也提到了关于《财富》杂志的调查结果,他认为《财富》杂志也是强行将被调查者分类为“中流”。统计结果显示,中流阶级占比为79.2%,我将原来的提问从原来的报道中进行整理提取,如下所示。
问:在美国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述你所属的阶级,你会选择哪个词?
选项:上流;中流之上;中流;中流之下;下流;工人·劳动者;失业者·无业者·弱者;创业者·专业技术人员·白领·董事;其他;不明白。
答:上流1.6%;中流之上1.7%;中流38.6%;中流之下0.4%;下流1.2%;工人·劳动者10.6%;失业者·无业者·弱者0.3%;创业者·专业技术人员·白领·董事2.0%。
其他类:其他上流1.3%(最良好、最好等);其他中流之上(平均以上,良好)0.8%;其他中流(一般,普通)5.5%;其他下流(贫穷、贫民、底层人民等)2.8%;其他(美国人阶级、自由思想阶级、良民阶级、外国人阶级、黑人阶级等)5.7%;不明白27.5%。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此项回答呈现出多样性特点。选择“上流”“中流之上”“中流”“中流之下”“下流”的,合计仅为43.5%,而“其他类”为16.1%,“不明白”为27.5%。
因此,《财富》杂志让没有选择从“上流”到“下流”的56.5%的回答者回答了以下另一个问题,结果分布如下。
问:如果必须用以下三个词中的一个来表示你所属的阶级,你会选择哪一个?
答:上流阶级10.6%;中流阶级68.2%;下流阶级11.9%;不明白9.3%。
就这样,在前面的提问中没有选择“上流”“中流”“下流”的回答者中,近七成被重新归类为“中流”。该结果与之前明确进行“中流”选择的回答者合计,结果为79.2%是“中流”。
从上述统计我发现,人们有各式各样的归属意识,而且很多人其实并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的归属阶层。但如果一定要让人们从“上流”“中流”“下流”中选择,自然会出现选择认为自己属于“中流”人群较多的结论。
因此,如果问同样的问题,基本上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得出属于“中流”的人群最多的结果。这个结论早在1980年以前就已得出,见表1-1的调查结果。除英国以外的国家,回答认为自己属于“中流”的人几乎占到九成,不同国家之间也没有太大差别,日本在其中的数值也很高。只有英国在选项中使用了“工人阶级”而不是“下层”的说法进行调查,因此其结果的分布自然也呈现不同结果。但是其实该调查结果和森特斯的结果非常相似,两者也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表1-1 阶层归属意识的国际比较(1979年)
续表
资料来源:1980年国际价值会议事务局《13个国家阶层归属意识价值观数据册》。
注:设问为“如果社会分为以下5个阶级,你认为自己属于哪个?”选项为“1.上层;2.中上层;3.中中层;4.中下层;5.下层。其中,英国第5选项是工人阶级。”
1980年1月1日的《朝日新闻》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了介绍,其中有一篇标题为《中流意识是世界的潮流》的文章正文中记述,“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九成的日本人属于‘中流意识’群体,实际上这组数据表明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有这种‘中流意识’倾向”。因为这篇文章登在了1980年首日的《晨报》上,应该有很多人看到了。当然这并没有给“一亿总中流”这一“常识”带来任何影响,反而有更多的人看完该文章后更加坚信“日本是‘一亿总中流’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