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案例”的特点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简要对比了“案例”和“故事”的差异。在这里有必要对“案例”本身做进一步说明,因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采编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没有好的案例,案例教学法就很难取得预期成效。

“案例”一词是英文“case”的中文翻译。case一词的含义较为广泛,但在中文里我们一般会用不同的词对应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事例、情况、案例、病例等。在现代汉语中,“案例”通常是指具有典型意义,能做范例的个案。但是用于教学的案例则应满足更多基本要求。首先,案例内容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事件为素材,不能虚构。其次,案例中必须包含特定领域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再次,案例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将案例应用于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在此过程中提高他们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案例的采编和使用必须得到当事人和当事机构的许可。鉴于案例内容的真实性,在没有得到明确许可的情况下,是不能使用的。同时,案例的使用目的也不能超越当事人和机构所允许的范围。如果仅得到在课堂上使用案例的许可,就不能将其用于商业出版目的。

在明确了用于教学的“案例”所包含的几个要素后,我们还需了解什么是“好”案例的标准。首先,案例中必须包含有教学价值来自实践中的问题。案例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典型意义,内涵丰富,且有一定挑战性的。但同时问题的难度应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水平相称。如果难度过低,学生可能会因为没有挑战性而失去讨论的热情。而如果难度超过了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他们也可能会因为无法进入角色而失去兴趣。其次,案例中对实际事件的描述,应该能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现场”。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只有当学生能进入案例中的“角色”和事件发生的“现场”情境中时,他们才能站在真实角色的角度,从实际发生的情境出发,思考和分析问题。只有这样,他们发现和解决职业实践中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再次,案例应该有较强的可读性。案例虽不等同于故事,但案例中的情节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好的案例不仅包含有价值的问题,还一定不乏引人入胜的情节,因此对案例编写者的写作技巧是有较高要求的。最后,案例还应该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单一的文字叙述有时会让案例使用者感到枯燥,在案例中加入图表、图片,乃至制作多媒体素材,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案例内容,对学生的“带入感”更强,也会激发更加热烈的讨论。

案例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案例格式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之规。通常来说,一则规范的案例应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案例正文和案例使用说明。案例正文是案例的主体部分,是需要学生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的素材。而案例使用说明则主要用于指导教师如何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例如,提供更多有关案例的背景信息,或提供可用于案例分析的理论资源等。完整的案例正文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主体内容、注释、附件,其中标题、摘要和主体内容是核心要素,其他如注释、附件等属于或有要素,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删。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我们在了解了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用于教学的案例的特点之后,下一个问题自然就是如何实施案例教学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有较大差异。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开放性问题、互动式讨论和启发式教学为特色,因此其实施流程应体现上述特征。案例教学通常包含三个主要步骤,即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评估。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又包括理论准备、案例选择、案例内容准备、确定案例教学重点、准备教学计划和为学生划分小组等。教师在课前准备时,首先要确定所选案例是否适合特定课程特定主题的教学需要,继而确定案例中包含的教学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对案例做全面、充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期。同时,教师还要提前将学生划分为几个讨论小组,以开展分组讨论,避免大组讨论时有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的问题。学生同样需要进行课前准备,包括阅读和思考案例,个人案例分析和小组案例讨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决定是否将案例提前发放给学生。一般说来,如果案例比较复杂,其中涉及的背景信息需要学生自行查询,而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学生花费时间查找相关理论依据,则可以在课前将案例提供给学生。而如果案例本身并不复杂,且教师会在课堂教学时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则无须在课前将案例提供给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针对性的准备,如相关的理论概念或背景知识等。如果学生在课前拿到案例,则可展开个人对案例的思考和分析,进而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形成的小组意见将在班级讨论时反馈。如果案例比较复杂,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小组提前讨论并形成小组意见,有助于节约课堂时间,使讨论更加深化。

课堂实施过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步骤,一般包括背景介绍、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相互提问、重点问题讨论和教师归纳与引申等环节。课程开始时,先由教师对本次课上采用的案例进行介绍,接着由学生分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果课前已经发放案例,并进行过小组讨论,则可以直接过渡到各小组代表对本组就案例展开的讨论情况、对案例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发言。在一组代表发言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就该组的发言内容提出问题,例如对其分析的过程或给出的方案提出质疑或商榷。继而再由另一组发言,其他组提问讨论,直到每组代表都发表了本组的观点,并展开了一定的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各小组提出的方案,以及讨论的内容和走向。学生在讨论案例过程中,有时会偏离重点,有时会浮于表面,在必要时,教师可以择机介入,或提供更多与案例相关的背景信息,或对讨论的方向加以引导,其目的都是为了让讨论能够集中在案例中的重点问题上,并不断走向深入。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特别善于抓住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例如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新问题、新视角,并及时提醒他们聚焦于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课堂讨论接近尾声时,教师需对讨论进行简要的概括与总结,同时特别重要的是要能对讨论的问题在理论方面有所升华,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恰当的理论如何能够更好地运用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课后评估是案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实施案例教学的课堂是一个知识和智慧的“方生方成”的场所。每一次课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学习过程。课后评估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在案例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课后评估方式是学生和教师撰写反思日志。学生的反思可以包括在经过课堂讨论后对案例形成的新认识,对讨论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本次案例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的评价等。而教师则主要反思本次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方面还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课后评估是为了让通过案例开展学习的过程更加顺畅,持续改进案例教学的效果。 mpka+pjyb4d8hQT77PEizaHSN/DuqZo6k/jumoCiEvwC4SsF4aeiiV1TjTPgK04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