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农历三月,公历 4 月 19—21 日,太阳到达黄经 30°时开始。明戴羲《养余月令》:“谷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其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唐贾岛《题戴胜》:“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世上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
江南人对节气的预报,除了鸟兽和庄稼,更多的是贴近生活的花草树木。谷雨时节雅如牡丹花,俗如马兰头。旧时吴郡牡丹极盛,有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有欧阳修《牡丹记》为证:“洛阳以谷雨为牡丹开候。”因此,牡丹俗称谷雨花。马兰草每年春、秋两季萌发嫩芽,采其嫩叶为马兰头,当下大棚蔬菜横行,一年四季都有马兰头,但根茎紫色的野生马兰,只能到大自然中去采集。
四岁至十八岁生活在铜罗小镇,逢时节也随母亲到田间地头挑挑马兰头,摘摘金花菜。寒暑假则到莘塔乡下讨爷爷奶奶的手脚,鳗鲡菜、菜猪头是那时候吃到的最好素食,鳗鲡菜是芦墟、莘塔对蒸熟腌菜心的雅称,菜猪头其实就是大白菜的粗根,此两菜均以食物口感命名,书生气十足。而每次带回铜罗的,大概率总有马兰头干,用开水浸泡开沥干水装碗,淋上菜油,放几丝橘皮,撒些砂糖,在饭镬上蒸熟。出锅时香气绕梁,最能下饭。
民间认为春天吃马兰,夏季时可少生疮疖。马兰味辛,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除湿利尿消肿等功用。中医临床用于传染性肝炎、菌痢、慢性气管炎等症有疗效。
家庭烹制马兰头多用炒法,新素食者将马兰嫩头焯水后略加橄榄油和鲜酱油拌食,颇为生态。苏州传统冷菜有拌马兰,需要用到金刚肚脐,金刚肚脐因其形似泥塑金刚之肚脐而得名。为江苏油酥类小吃,无锡、镇江均有故事以视己出。何时成为苏州拌马兰的辅料无从考证。鉴于市面难得一见,不妨寻找类似口感物质替代,想到的有核桃酥、袜底酥、猪网油渣等。
拌马兰口味以鲜取胜,食料入口咀嚼香脆松韧齐备尤佳。通常香韧的辅料为香豆腐干,松酥的辅料亦可用炸熟的松子和花生等,考虑到特殊人群对松子花生之类过敏,保险起见建议用核桃酥。
马兰头洗净,沸水中加盐及滴油焯透,摊开冷却,挤干水切末。香干切细粒,与马兰头末拌和。核桃酥约占菜量一成压细,同精盐、白糖、麻油放入马兰头、香干内,拌匀压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