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惊蛰蚬子汤

惊蛰,公历 3 月 5—7 日,太阳到达黄经 34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惊蛰”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春雷过后,桃花盛开,江南处处桃红柳绿,东流之水应了桃花映衬而谓之桃花水。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我国古时已食用蚬子,《隋书·刘臻传》:“浔阳太守刘臻好啖蚬,以父讳显,呼蚬为扁螺。”清代《本草纲目拾遗》称“其类不一,有黄蚬、黑蚬、白蚬、金口、玉口等名。”宋代《图经本草》谓“糟食或糟煮食良”。明代《宋氏养生部》收录白蚬清烹、作鲊二法。中医认为蚬子其味甘咸,性寒,有清热、利湿、解毒等功效,可治消渴、目黄、湿毒脚气、疔疮痈肿。

在列入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的 137 个面积在 0.5 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中,“蚬”字号的有 2 个,其一是名列 39,吴江同里与昆山周庄共有,水面超过 7.6 平方公里的白蚬湖;其二是名列 77 的吴江盛泽蚬子兜,可见蚬子对于吴江先民是何等的重要,以至留下历史的印记。中国烹饪大师徐鹤峰曾对吴江特产有过潜心研究,认为吴江食谱中不能没有看似平常的蚬子,我等非常赞同。

小时候常见的情景,是河埠停着的渔船,船稍行灶上架着大锅,锅里煮着蚬子,锅边的木盆上盖着竹筛,渔民将煮过的蚬子连壳带肉一起倒入竹筛,白白的蚬肉便被过滤了出来,蚬肉是论碗卖的。通常是韭菜炒蚬肉,先炒半生的韭菜铺在盘底,再炒蚬肉挂玻璃芡盖在上面,青青白白,味道鲜香。蚬子豆腐羹,蚬子炖蛋,蚬子煎蛋……蚬肉之鲜不亚于蛤蜊。

印象中父亲喜欢喝蚬子汤,买回来的活蚬养在清水中,让其吐去泥杂,如急用则可在水面滴香油一二滴,烹制前双手虚捧一把蚬子放掌中如摇骰子听音,清脆声无泥蚬。或以光泽辨别剔除泥蚬,洗净后入清水锅煮开后放一些盐和猪油、撒上葱花或蒜叶,白胡椒粉是少不了的调味佳品,这样一锅极鲜的清汤就可以上桌了,吃时不可搅动,以免沉渣泛起。

淘得台湾出版的旧书《家乡味》,其中朱明怀写的“江苏吴江蚬肉汤”是大户人家的烧法,实实在在的乡愁:“蚬子二三斤取肉、原汤滤清,春笋咸肉各半斤切丁、嫩韭菜半斤寸段、百叶十张切丝。热锅后入三汤匙菜油四汤匙猪油,炒熟笋丁肉丁,加原汤及蚬肉、百叶、盐,略烹酒烧开后放入韭菜,稍焖开盖,滴麻油及胡椒粉,上桌。”

餐桌上每人面前成堆的蚬壳也不会浪费,撒一把蚬壳在水泥地上,用蚌壳逐个抄起,蚌壳碰到非目标蚬壳或目标蚬壳掉地即停止计数,比谁手中的蚬壳多。小时候老玩这游戏,似乎赢多输少。

江南人惯以“掰不开的泥蚬子”隐喻木讷之人,泥蚬子虽讨厌,但不善言谈之人对靓丽的蚬子汤,一定是心知肚明的。 uGmASw/fxB6S29/VKw/GKiTjM9BKKzlSTFGnnKTyNjt+VimEXN47odTPd1BAdY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