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饔飧杂记

VWPBtRRPncywZ4AFoh9LG3W1RG4UumRK3IxIW8mtpKJ8zbmcfne7ZCxYCDGxfPif

理想中的小酒馆

理想中的小酒馆,临河,推窗望见桥,桥上有二三行人,徒手的,神态闲闲,似往酒馆来;桥下流水淙淙,有小船过往;酒馆地板间,曲尺形柜台,台上摆一坛绍兴酒,十斤装的,坛口压一掺杂砻糠的甏头泥,很整洁的模样,不会有泥粒掉入酒坛内。

站柜的不拘男女,但须是中年,很稳当的。有五六张板桌,木的靠背椅。酒器一色陶的,浅灰色。如是白陶的那种,更悦目。绍酒必须烫热了吃,烫酒器是个大木桶,桶有盖,有十数个圆孔。大木桶摆放在柜台外的左侧,桶内加满沸水,烫酒时把盛了酒的串筒(洋铁制,形状像倒写的凸字),插入圆孔大半浸水,等一会,即可使酒温热。一串筒装酒二斤,吃酒时每人一把小陶壶,一个浅底小碗,亦陶的,拒绝玻璃的,尤其是高脚酒杯。青白的毛竹筷,拒绝割箸(一次性方便筷)。

下酒菜:豆腐干(新市有黑色豆腐干,极佳)、长生果、火腿片、油爆虾、发芽豆、荸荠(生吃)、茨菇、芋艿、爆鱼头(比爆鱼入味)、糟油马兰头、蒜泥拍黄瓜、秋油腌渍嫩姜片、红椒泡菜等等。

入此小酒馆,得三四说得上话的同饮,大半日罄十斤黄酒。

道别,不约期,也不问下回谁的东。 39LIju/1W3mhdtP41KR2cVdvaFV4RQU3QIxQEyNoTmhn0V1+dXsDj8K2dRPHITYm



我的饮食之谈

我生长在江南鱼米之乡,讲到饮食,江南——杭嘉湖苏松常及上海等——各地并无大的异别,餐次都是一日而三,主食喜以粳米煮饭粥,至若烹饪上头,主要分馆子的和家庭的两大类别。馆子饮食,八大菜系,爆炒烩熘,名目繁多,写起来非我所能。实在的说,我并不是那种经常出入饭店酒家有口福的饕餮之徒(今人称之为“美食家”),对于馆子菜真正有独到的心验。至于家庭饮食,自成年之后、结婚以来,围裙常系于身,充作庖厨倒是也有数十年头了,加上自幼年至青少年时生活在祖母身边,耳濡目染,老祖母那一套举炊作羹的手法,大约能说得出来并可以操作的也有二十来种吧。我在吃食喜好上是属于“守旧”的一派,即以炊具而言,如果居住条件许可,我是宁弃液化气瓶而选择旧式灶头的。用柴禾烧火做饭菜,另有一功,非言语可以道及。

因这样的缘故,这篇“我的饮食之谈”及以下展开的各文,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基本上是五六十年前的旧事,时代变迁的鳞爪片段倘能闪烁其中,则是我的一点希望。

说饮食必先说人。我的家乡这地方,自太平天国之后人口变化甚剧,河南、两湖、安徽、浙东、浙南和苏北的客民大批涌入,开荒种地,繁衍生息。真正的嘉兴土著,能说得出世系在四五代以上的,据我估计,到1950年初在县城内的五万多人口中,最多占到十分之三四罢了。人口的变化影响到饮食习惯,虽然土著和客民都是一日三餐,但浙东浙南的偏嗜于咸,不能不影响到土著于甜的偏嗜,久而久之,家庭餐啖逐渐形成不咸不淡的格局。绍兴菜口重,是其特色。我们现在到绍兴去,咸亨酒店是必定要去的。这是一家供应绍兴家常菜和小吃的酒店,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而著闻。那里的茴香豆、鸡肫豆(盐水煮黄豆)和鲞冻肉(白鲞切块,与猪肉同煮,冻后吃),吃起来咸得要命(我还是80年代初去的绍兴,现在旅游业发展很快,绍兴人重咸的口味想必有所改变了吧)。再如苏州,我也同样存在口感不适的问题。1996年我和同事去苏州,在陆文夫办的“老苏州茶酒楼”用餐。那天文夫先生也在座,我们一起喝泸州老窖,菜不必说,都是文夫先生亲自点品的。他是著名作家,在文化人圈子里素有“美食家”之称。这一顿酒饭吃下来,不客气地说,我的感觉是只只菜不缺甜,就少了点咸鲜!我从此对吴门肴馔之精以及家常肉丝面有二十四种吃法,抱了怀疑主义的态度。

回头来说家乡。我以为嘉兴家庭饮食的好处是能够兼容并包,咸甜都来一点,“允执厥中”,也就是“中庸之道”吧。嘉兴人在性格上不做出头椽子(缺乏“开拓精神”),遇到是非取“守势”,说话不咸不淡(吴语谓“促掐”,使受听者犹如黄梅天穿湿布衫那样难过),是否因吃食滋味的喜好所致,则不敢妄断。但咸甜都来一点的馔食,适足以调和出鲜美的至味。从这一点上说,家乡的家常菜确是值得一写的。我常想,大家都在说热爱家乡,我热爱家乡什么?我热爱家乡老灶头上做出来的家常菜!

现在嘉兴的不少馆子为刺激消费,相继推出所谓的“家常菜”“农家菜”“本帮菜”系列,这是在“生猛海鲜”疲软之后的食事新举措。饭店酒家的“家常菜”,我去吃过几回,南湖菱炒虾仁,软硬结合,匪夷所思;咸蛋黄炒青南瓜,那简直可以称之“一塌糊涂”!看来家常菜还是要讲究一点传统的。 39LIju/1W3mhdtP41KR2cVdvaFV4RQU3QIxQEyNoTmhn0V1+dXsDj8K2dRPHIT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