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二章
谷儿只及其诸王

谷儿只(Géorgie)有一国王,名称大卫蔑里(David Melic),法兰西语犹言大卫国王(Roi David), 1 臣属鞑靼。古昔国王诞生,右臂皆有一鹰痕为记。国人皆美, 2 勇敢善射,战斗殊烈。信奉希腊派之基督教,蓄短发如书记生。亚历山大(Alexandre)西征未能通过之地,即是此州。盖其道路狭险,一方滨海,一方傍大山,不能通战骑。其道长逾四里由(lieue,钧案:每里由约合华里十里),所以少数人守之可御重兵。亚历山大曾建一垒,极其坚固,俾此地之人不能来侵,名此垒曰铁门。亚历山大之书所言困鞑靼人于两山之间,即此地也。惟其人实非鞑靼,乃为一种名称库蛮(Comans)之民族,与夫其他众多部落。盖当此时代,尚无鞑靼也。 3

其地多城堡,产丝甚富,制种种金锦丝绸,极丽。产世界最良之秃鹫。百物丰饶,人民以工商为业。全州皆山,山道甚狭,凭险以守,所以鞑靼从来未能完全臣服此地。 4

此地有一修道院,世人名之曰圣烈庸纳儿(Saint Léonard)。有一奇迹,兹为君等述之。礼拜堂附近山下有一大湖,全年大小鱼皆无。惟至斋节(caréme)之第一日,世人取世界最美之鱼于此湖中。全斋节内,止于复活节前之土曜日,产鱼不绝。至此日后,以至下一斋节,不复有鱼。每年如此,诚为灵异。前此所言滨山之海,名称岐剌失兰(Gelachelan), 5 广约七百哩(milles),与他海相距有十二日程。额弗剌特大河注入此海。 6 别有数河亦然。海之周围皆山,近来不久,有吉那哇商人运船置此海中,以供航行。 7 有丝名曰岐里(ghellé),即从此来。 8

既言大阿美尼亚之北境,今请言东境与南境间之其他边地。

1 巴黎地理学会1824年刊本,谓谷儿只国王始终名称大卫。案:Bagratides朝之诸王,自称系出《圣经》中之大卫国王。此朝建立于纪元后786年,迄于1801年并入斡罗思之时,其名大卫之国王凡有九人。(戈尔迭说)

玉耳曾言1876年时,此朝有一后裔,在彼得格剌德(Petro grade),服务斡罗思军队,号Bagration郡王。

2 此国妇女之美,业经诸旅行家证实。马可波罗之后,1619年时,Pietro Della Valle (《行纪》第二册3页)曾云亚细亚妇女以此国为最丽。迄于近代,土耳其宫廷常选取谷儿只妇女以充后宫。

3 马可波罗此段记载,盖指高加索山下里海边之打耳班(Derbent)关,疑即拖烈美地志中之Sarmates诸关,塔西特(Tacite)书中之Claustra Caspiorum。阿剌壁地理家名之曰众门之门(Bab al abouab),突厥人名之曰铁门(Demira Capour)。欧洲人常名此处曰打耳班关,缘其地有打耳班寨,故以为名。打耳班,波斯语犹言关,今属斡罗思,在巴库之西北,梯弗利思(Tiflis)之东北,距里海四公里。

卢不鲁克(Rubruquis)在马可波罗前,曾有著录。据说翌日至铁门,此城为亚历山大所筑。海在城东,山海之间有一小平原,其城即建于此。西接大山,除此外无他通道。盖山高无路可通,别一方则为海水,只能经过此城。城有铁门,故以为名。城广约半里由,高山之上有一堡垒,其广约有一掷石之远。其壁极坚,无壕,而有数塔,以石砌之。鞑靼曾堕此塔与壁。附近之地,风景极佳,在昔视若一种地上天堂。

据本地之传说,亚历山大建筑此城,并筑大墙,抵于黑海,用以保护波斯,而防粟特人(Scythes)之侵入。此墙延至高加索山南腹,东方人名之曰“亚历山大之墙”(Sadd i Iskandar)。惟近代人则以此墙先由Antiochus之一后人所筑,后为Cosros Nouchirevan(纪元6世纪时之波斯王,在位迄于579年)重修。据克剌普罗特(Klaproth)之考订,Nouchirevan筑打耳班寨,落成于542年。然在此前,其父与彼曾在高加索墙上建筑楼橹三百六十所,此墙亘延至于阿兰(Alains)关。

此种壁垒遗迹延长甚远,竟有高至一百二十尺者。Moynet在《世界一周》第一册122页以后,曾说自打耳班起,循此墙壁行二十七俄里。“此墙自打耳班直线径向西,不因高岭深涧而中断。间有楼橹,大小不一。疑是置防戍兵粮之所。戍将居此,战时于此集军队,并与其他各楼通声息。”

“此墙在打耳班形式皆同,视地之高低而变其高度。在危坡之上,则砌若梯形,以小石合黏土、石灰筑之。诸楼矗立墙上,所可异者,无桥弧,与埃及三角塔之情形相同。”

Reclus (《俄属亚细亚》160页)云:“如信土人之说,此墙在今日战略上毫无重要。然沿高加索,自此海达于彼海,楼橹耸立,此墙在当时至少可以防护东高加索山下之平原也。”中世纪时欧洲旅行家之首先著录此墙者,是Benjamin de Tolède。后经帖木儿之破坏,此墙半毁。

玉耳(马可波罗书第三版第一册第四章53至57页注三)曾旁考载籍,证明此墙即是昔日峨格(Gog)同马峨格(Magog)两部落有名之壁垒。据云:“马可波罗隐喻之故事,在中世纪时所撰关于亚历山大之小说中见之。昔亚历山大驱逐不少食人民族于山中,并祷天祈将此民族困于山内。祷甫毕,诸山移而相接,各山相距仅有数尺之远。于是亚历山大熔铸铁门或铜门以锢诸山口,将此二十二部落及其酋长封锁于其中。此种部落名曰峨特(Goth)、马峨特(Magoth),……相传此种部落有日破关而出。Oethicus之《宇宙论》(即世人误以为圣热罗木〔St. Jérome〕曾经节录之书,其撰年最晚应在纪元4世纪时)云,突厥人出于蛾格、马峨格二种,嗜食人肉秽物,不识酒盐小麦,将于反基督之日,出现于里海诸关以外之草原,蹂躏各地。则鞑靼人之侵入欧洲,世人不免拟为此种预言之实践。日耳曼皇帝菲烈德力二世(Frédéric Ⅱ)致英吉利国王亨利三世(Henri Ⅲ)书曾云,此辈是背叛摩西(Mose)法律而奉金牛的十部落之后裔,即是亚历山大封锁于里海山后之民族,云云。由此鞑靼出于峨格、马峨格二族之说,遂有人将亚历山大之墙壁与中国长城混而为一。是以在1375年之迦塔朗(Catalane)地图上,将其徙于亚洲之东北端。”(玉耳说)

马可波罗时代之库蛮,即今之突厥蛮,西起黑海、东抵天山一带之草原沙漠,皆其居地。

4 历代居住高加索山之居民,始终热烈保守其独立。蒙古侵略之地虽广,尚未能将其完全征服。今日斡罗思人亦感觉有相当抵抗。

5 马可波罗引证本地传说之湖鱼灵异以后,复言上述之海,及其北之铁门。里海亦有种种名称,与他海同。其名视附近之地而异。在巴库附近则名巴库海,在岐兰(Ghilan)附近则名岐兰海。土名岐剌失兰,犹言岐兰湖或岐兰湾也。汉代的中国人因此海在西,故名之曰西海。(颇节说)

6 中世纪之地理学家未详其水道之名称,皆以地上天堂之四河流位置于此地,所以谓孚勒伽河曰额弗剌特河、曰达曷水。马可波罗未曾详考,遂沿其误。

7 关于吉那哇人运船入里海一节,亦一异闻也(殆由连接Don河、孚勒伽河之运河而入)。所言此海之广袤七百哩,以言宽广诚不误,若言周围则非。至若里海之种种名称,在中世纪时甚夥。马可波罗在后一章中名之曰撒莱(Sarai)海,Vincent de Beauvais又名之曰Mare Servanicum,斡朵里克(Odoric)又名之曰巴库海,亦名之曰巴思浑(Bascon)海。巴思浑盖为阿卜思浑(Absecon)之讹,乃里海东南角之一岛名及一小城名,移以名全海者也。(戈尔迭说)

8 岐里丝即是里海西南岸岐兰州中之出产,其色深黄,久已著名,尤以意大利语名seta ghella而显。(Baldelli说) p5SWjhUvLUB4tPnG9L2rHjWQ0AVJBEBowJimmmALmP3yK9mMXukB4l8IJdZwhXP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