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冬瓜盅上的一枝夜来香

一般饭店里很少用到冬瓜,冬瓜个体大、水分足、入味较难,要做成一道人见人爱的菜可不容易,甚至连跑龙套的角色也不大会给它。有一次在某淮扬馆子吃到一味素燕窝,倒是用瓜冬做的。冬瓜去皮去瓤切成细丝,拍了生粉后汆入鸡汤,以文火煨成一道羹菜,咸鲜味,通体透明,口感柔韧,鲜味十足,确实很像燕窝。那是烹饪大师逸兴遄飞的一次小试牛刀,并不是每家饭店都能做,做了也未必做得像。

但是冬瓜盅不一样,它是以主角出场的。

在我读中学那会,看电影是生活大事。就像金宇澄在《繁花》里描写的那样,电影放映前一般都要放几个新闻纪录短片,有一次在纪录片里看到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署,周恩来总理在锦江饭店小礼堂宴请尼克松总统一行,摄影师对席宴会上的冬瓜盅来了一个特写。翠绿色的冬瓜皮上雕刻了漂亮的图案,仿佛鸟语花香,周恩来从冬瓜盅里舀了一小碗食物给尼克松分享。世俗的话题总能引发广泛共鸣的,想必观众在咽口水的同时都在猜冬瓜盅里放了什么东西。

我也在猜想,直至十八年后,才与它撞了个正着。

那时候,上海的餐饮市场还不像今天这般红火,但也开始风生水起了,这大概要归功于广东菜和潮州菜的大举北上。来自岭南的老板和厨师,以生猛海鲜、潮汕火锅为雌雄双剑,将魔都餐饮市场搅得“周天寒彻”——上海国有餐饮企业明显感到“亚历山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市旅游局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决定在全市社会饭店中评选出一批有能力、有条件接待外宾的窗口单位。许多饭店闻风而动,摩拳擦掌。经理们知道,一旦挂上“涉外旅游定点餐馆”的铜牌,对企业而言不仅能大大提升知名度,更可在菜品定价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还可以收取外宾的外汇券,连服务员的工作服都可上一个档次。

有关领导认为我会写写弄弄,就将我塞进专家团队,成了年龄最小的“拎包级”评委,但好歹也有一票。

去饭店评审,这可是一份让人羡慕嫉妒恨的美差。哪家饭店也不想名落孙山,所以拉起最强的厨师团队,整出一桌最能体现饭店帮派特色的菜肴来接受评审。一日两餐,每餐八冷盘、八热炒、两大菜,外加一汤、甜咸两点、一果盘,连着半个月,吃得我大肚圆圆,嘴角流油,晚上躺平,分明感觉得到从脖根到小腿滋滋地长膘。

我对落户上海不久的那几家广帮酒家印象深刻,它们与杏花楼、新雅、大三元、美心酒家等端着架子摆谱的老字号不同,置了模拟海水的鱼缸,店堂里明晃晃地摆开燕翅、鲍肚等干货,南国的海鲜空运来上海还是鲜蹦活跳的,日常供应除了卤味烧腊、烤乳猪、龙虎斗、鼎湖上素、蚝油牛肉、大良炒鲜奶、菠萝古老肉、三丝蛇羹等,还有椒盐大王蛇、东江盐焗鸡、脆皮炸乳鸽、白云猪手、菜包鸽松等。

在一家广帮馆子里,我吃到了传说中的冬瓜盅。

当这只小胖墩般的冬瓜盅坐在白瓷大碗内闪亮登场时,专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叫起好来!按说他们都是业界老法师,什么没有吃过呀?身旁一位老法师的点评让我脑门“叮”地一响:这只冬瓜盅先声夺人,哦不,是先色夺人。只见它周身刻满了白底绿文的美丽图案,并排相连的四个委角方框内刻了梅、兰、竹、菊,边框上又是龙飞凤舞,这种套路以前只在清代官窑瓷器上才能见到,放在今天绝对是国宴级的。

用心之处更在盖子边缘刻了一行花哨的美术字:欢迎专家组老师莅临指导。我偷偷看了一眼专家们的表情,那是相当的受用啊。

“这是谁雕刻的?”老法师问。

主陪的店经理面有得色:“我们店里配有专门负责食品雕刻的厨师。”

“他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老法师又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国有企业挑大梁的厨师都是市区两级饮食学校培养出来的,老法师与上海各大宾馆、饭店的主厨都很熟,但如此有艺术范的厨师还真没见过。

店经理清清嗓子回答:“这位员工原来是上海玉雕厂的青年技师,因为近年来玉雕厂效益滑坡,工资也快发不出了,他就跳槽到我们行业来了。雕惯翡翠象牙的人,雕刻冬瓜、萝卜、南瓜等蔬果还不是三只指头捏一只田螺?”

大家频频点头,夸奖店经理有眼光,有魄力。

冬瓜盅刻得精美,内容也不差。锯齿形的合缝松动了,顶盖一揭,香气四溢,服务员再请大家验明正身,然后移至料理台上分装。少顷,细瓷小碗端来各人面前,内容相当丰富:瑶柱、火腿、金钩、鸡块、虾仁、扁尖笋、莲心等等。莲心炖得到位,外形完整,不破不裂,入口即化,香糯软绵。我甚至觉得,所有的食材别看价格都比莲心高,但都是它的配角。当然,品味冬瓜盅,必须要尝尝冬瓜的味道。所以服务员为我们每人挖了一小块冬瓜在碗里,冬瓜是半透明的,像印材中的高山冻,同样入口即化,但有冬瓜原味,如果满口都是火腿味或瑶柱味,就喧宾夺主了。

冬瓜盅里的汤也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清澈见底,无渣无屑,不见油花,甜鲜甘美,来自顺德的大厨到底功力非凡!

边吃边聊,气氛融洽。老法师有几句话被我记在小本子里。

一、岭南一带上规模的酒家才会有冬瓜盅,一般小饭店不供应,大酒家也只在夏食季节推出冬瓜盅,过了重阳就卖蛇羹了。

二、冬瓜盅的前身是西瓜盅。西瓜盅是一道闽菜,晚清时期由御膳房为皇帝皇后制作,改朝换代后越过宫墙传到民间。

三、西瓜盅的外表也会刻花,但盅内装的是水果,比如莲子、荸荠、菠萝、荔枝、香瓜等,是一道甜品。

四、广东的厨师将西瓜盅移植过来,取烤鸭肉、鸭肫丁、牛蛙腿、火腿丁、瑶柱、莲心、荸荠、草菇等为食材,赤肉可以不放。注意,所有食材必须无皮无骨,以保证单纯的汤色与口感。

五、冬瓜在顶部剖开后挖去瓜瓤,在表皮雕刻图案,在锅里先煮 10 分钟,取出洗净后稳稳地坐在一只大炖盅内,将预先焯水后的食材加入冬瓜盅内,再注入上汤,进蒸箱蒸一个小时左右。冬瓜盅上桌,满堂喝彩,外挺里酥,形态完整,不泄不漏、香气文雅。

六、广东厨师有时也会将一枝夜来香插在冬瓜盅的口沿,觥筹交错之际散发阵阵清香,旧时文人将此誉为“夜香冬瓜盅”。

店经理还补充一句:我们用的冬瓜是专门派人去郊区挑选的,要大小适中,登登样样。我们还要求农民在冬瓜长到一半大时,翻个身,让着地的一面也能接受光照,颜色由白转绿。这样的冬瓜经过雕刻,图案才能更加美观。

有这只冬瓜盅的加持,这家饭店在餐饮这一块就获得了满分。

但后来三十年里,直到今天,我还经常想起这位杀鸡用牛刀的厨师,他现在还好吗?随着宝玉石行业的回暖,他如果重作冯妇,肯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后来我也吃过几次冬瓜盅,内容与口味大同小异。有一次还吃到了纯素的冬瓜盅,里面有羊肚菌、松茸菌、鸡枞菌、竹荪、莲心、白果、椰肉、苦瓜等,味型清鲜,格调清隽。不过冬瓜盅在上海走秀的机会并不多,此菜费时费工,再说寻找一只登登样样的冬瓜也不是一件有钱任性即刻可办的事。

昨天有朋友晒图,我看到了画风不一样的冬瓜盅,取冬瓜一截,去皮,掏瓤,垫底。里面放的是蟹粉,名为“蟹粉冬瓜盅”。位上,分量也不少,吃下去基本饱了。味道好吗?我没吃过,不好说。此前我在一家饭店吃过冬瓜酿蟹粉,勾薄芡,口感稀薄。

西瓜盅我在福州长乐一家星级宾馆也吃过,瓜皮色深,雕刻更显“弹眼落睛”,味道也是咸鲜的,里面放了些瘦肉、凤爪、虾仁、海参、瑶柱、蚝干等,在清雅鲜爽这项指标上,与上海的冬瓜盅有些差距。

前几年在虹桥地区某饭店吃到一款节瓜盅,可视为迷你冬瓜盅,内容也差不多,食材切得更加精细,味道清鲜雅洁,只是没有雕刻图案,可能是节瓜皮薄的缘故吧。但每人面前立一盅,也可拍了照片在微信上矜夸一番啦。 QtMwlQQSbjWnEYM0F+oykWXE9Qj90D+FEzj23RXx5HdvbCQBAgiVDzH/XCmJVw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