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食品集》与苏州饮食

上古时期,巫医一体。周代,巫、医开始分家。据《周礼·天官》记载,东周时已设有医疗卫生机构,医生有了专业分工,并具有一套相应的管理措施。周朝设医师、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

医师,掌握医疗方面的政令,采集药材供医疗之用,导医以及对专科医生(疾医和疡医)进行考核。东周时不管是内科(疾医)还是外科(疡医),治病疗伤之外,均强调以食治调养,此乃中医“上工治未病”之精髓,惜今少有矣。

食医,在食物的温度、调味以及肉食和主食的搭配等方面掌管天子的饮食。温度讲究饭类食品温、羹类食品热、酱类食品凉、饮料之类寒。调味注重春天酸味重一点、夏天苦味重一点、秋天辛味重一点、冬天咸味重一点,春夏秋冬都要“调以滑甘”(粉芡汤及蔬菜之滑,枣栗饴蜜之甘)。

疾医,掌管治疗万民的内科疾病以及辅助食治。

疡医,生疮之人的外科处理以及食治调养。

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疡为疮、痈、疽、疖等的通称。

明洪武三年(1370)始,州县设官医(从九品),“凡军民之贫病者给之医药”。明嘉靖十六年(1537),吴禄辑撰《食品集》问世,嘉靖丙辰年(1556)第二次刊印。吴禄,江西进贤人,明代正德年间为吴江县医学训科候缺,嘉靖时正式担任吴江县医学训科,负责地方医学兼行政、教育,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卸任。

《食品集》属食疗本草专著,上下二卷收录谷、果、菜、兽、禽、虫鱼、水等七部,全书收载食物 347 种,以每种食物的正名(别称),性味、主治、宜忌、作法、功效等格式记录,间或载有形态、生境、食俗、前贤论述等。卷末附录收载五味所补、五味所伤、五味所走、五脏所禁、五脏所忌、五味所宜、五谷以养五脏、五果以助五脏、五畜以益五脏、五菜以充五脏、食物所反、服药忌食、妊娠忌食、诸兽毒、诸鸟毒、诸鱼毒、诸果毒、解诸毒等 18 则与食物相关的药性理论。

《食品集》集合了秦至东汉成书的《黄帝内经》、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以及明代苏州人薛己(1487—1559)《食物本草》等医学典籍精华,如“五味所伤”内容取自《黄帝内经》“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从中也可窥知苏州菜为何五味调和,尊崇本味。又“五味所走”实乃《黄帝内经》之五味所禁,凡此等等。

《食品集》对于苏州饮食的价值,在于其走医学生活化之路,是医学大众化、实用化的普及教材。如谷部“糯米味苦甘气温无毒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不可多食。”如苏州厨师喜用的红曲“味辛甘平无毒健脾益气温中腌鱼肉内用”等,是日常饮食养生指南。

吴禄感受到的吴郡风土与当下并无大异,古代读书人对医学知识之积累远胜于今,北宋名臣范仲淹是吴郡吴县人,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人生理想令有抱负的读书人向往。苏州饮食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存在,饮食养生之引经据典,多少也体现了苏州文化的精致,《食品集》只是投向生活海洋的一颗石子,只盼激起的涟漪能与会意者共鸣。 jFl02UHDq4cyU+5pGKDQUk+5tfZRURNGNFcZ2/RyRAz/1Cj2XuhbYxrXIZBfR5C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