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奉祀

(一)刘英

汉光武之子楚王刘英少好游侠,交通宾客,晚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永平)八年(65),诏令天下死罪皆入缣赎。英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曰:‘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国相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因以班示诸国中傅。”伊蒲塞即优婆塞,亦即居士,桑门即沙门。据此,刘英奉佛方式为:一,祭祀;二,洁斋三月;三,供养居士、沙门。“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当为互文,意谓刘英诵黄老、浮屠之微言,尚黄老、浮屠之仁祠。朝廷还其赎以资楚王府居士、沙门饮食,并班示诸国傅相。刘英以此恃之无恐,遂大力交结方士,造作图谶谋逆,最终致祸自杀。“楚狱遂至累年,其辞语相连,自京师亲戚诸侯州郡豪桀及考案吏,阿附相陷,坐死徙者以千数。” 其中自不乏刘英所交结的方士,甚至有“伊蒲塞桑门”之属。

刘英奉佛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因刘英始信其术,故中国颇有奉佛者;因刘英案之惨酷,近百年后始有桓帝祀浮图、老子的记载。范晔复于卷末论云:“至于佛道神化,兴自身毒,而二汉方志莫有称焉。……汉自楚英始盛斋戒之祀,桓帝又修华盖之饰。将微义未译,而但神明之邪?” 虽仍视佛陀为神明,然佛教由此转盛则实缘于桓帝。“自永平以来,臣民虽有习浮屠术者,而天子未之好;至帝,始笃好之,常躬自祷祠,由是其法浸盛,故楷言及之。”

(二)刘志

桓帝刘志,章帝刘炟曾孙。“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 延熹九年(166),平原隰阴(今山东临邑县)人襄楷自家诣阙上疏,云:“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由此可见时人对佛教的理解,较明帝诏谓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更为显豁。“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则见出佛道一致同源,二者并祠因之而有了理论基础。“但外族之神,何以能为中华所信奉,而以之与固有道术并重?则吾疑此因有化胡之说为之解释,以为中外之学术本出一源,殊途同归,实无根本之差异,而可兼奉并祠也。” 老子化胡说一出,许多中国人接受佛教的一大障碍遂得冰释。

(三)笮融

佛陀与中国本土黄帝、老子共享祭祀,虽泯灭了佛教特质,但赢得了中国民众最为广泛、最为持久、最为热烈的信仰。献帝时,下邳相笮融大起佛寺,铸铜佛像,课读佛经,举办浴佛法会,已具鲜明的佛教特色。

笮融者,丹杨人,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运漕,遂放纵擅杀,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乃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盘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余人户。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

初,同郡人笮融,聚众数百,往依于谦,谦使督广陵、下邳、彭城运粮。遂断三郡委输,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食及观者且万余人。

丹杨(一作丹阳),笮融事佛之地,即楚王刘英封地,亦即黄巾起事地。笮融“放纵擅杀”,因督运漕便利,断三郡转运物资,建佛寺,铸佛像,以“复其他役”诱使民众聚集寺院,诵读佛经,借浴佛设酒饭引人围观、就食。曹操攻陶谦,笮融率众走广陵,杀太守赵昱,纵兵大掠;过秣陵,杀彭城相薛礼;过江奔豫章,杀郡守朱皓,占其城。笮融嗜杀成性,审其所为,事佛仅其招致民众的手段,与太平道、五斗米道等实无甚异,亦属佛教中国化之一表现。

笮融所为无疑会将佛教引向绝路,故后世佛书罕言之。虽如此,起寺、铸像、读经、浴佛诸事毕竟为传世文献首次记载,见出此时佛陀奉祀已从依附黄老走向具有佛教特色的发展路径。 1vRkK9He/79J8mZNlaDY94rANNyIZ7R8H2Mgun31qpafdJSnvQqkfqfi8ec3azU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