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宗教的化险与救助价值

家秩序是最为持久不衰的人类互助共同体,其次是组织严密的宗教社群,宗教对强化人类生存力也贡献很大。犹太教大约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起始于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创立,这些一神教和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的佛教至今还主导世界大多数国家。权威学者爱弥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说:“宗教就是一组有关神圣事物的信仰与实践的统一体,这些信仰与实践将信众凝聚到一起,组成一个叫‘教会’的排他性道德社群。” 家庭和宗族能长久持续,这很好理解,因为它们是基于血缘的共同体,但宗教是超越血缘的,是基于对“道德化神”(moralizing gods)的共同信仰,却也能持续上千年甚至两千多年。国家有兴衰但宗教能永恒,这本身就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更何况如果离开宗教,我们就无法理解不同文明在过去两千年的演化历程。

那么在实效上,宗教对人类的贡献如何?作用方式又是什么?前面说过,如果只从劳动生产率指标判断,宗教跟儒家一样,也没能带来正面的影响。不仅从轴心时代(即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直到18世纪末,全球人均收入基本没变,而且一些基于现代数据的研究还表明, 信教程度越高的社会,其全要素生产率反而更低。也就是说,宗教甚至对生产率呈负面作用。可是,就如我们对儒家文化的评估一样,一旦考虑风险化解能力,结论就不同了,因为宗教社群也是一个类似“内部金融市场”的跨期合作互助体,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互助,共同信仰和相关仪式规范成为强化教友间合作的信任基础。基督教的《圣经》讲得就很直接,“你要谨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律例,典章……他(神耶和华)必爱你,赐福与你,使你人数增多,也必在他向你列祖起誓应许给你的地上赐福与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并你的五谷,新酒,和油,以及牛犊,羊羔。你必蒙福胜过万民。你们的男女没有不能生养的,牲畜也没有不能生育的。耶和华必使一切的病症离开你”(《旧约·申命记》7:11—15)。意思是说,只要你信上帝并坚守教规律例,那么物质短缺、不生不育、疾病缠身这些风险都不会跟你有关。

第六章介绍的实证研究也充分支持这一定位。古罗马公元165年和261年两场大瘟疫中基督徒的经历, 以及19世纪传教士在清朝中国的赈灾救荒,都具体地展示了宗教的化险与救助价值。拉杰夫·德赫贾(Rajeev Dehejia)等三位教授利用当代美国的数据, 分析了收入下降对信教家庭与非信教家庭的消费冲击差异,发现:逆境对信教家庭的冲击显著小于对普通家庭的冲击,信教的化险效果明显。一方面,教义可能淡化信徒对物质的追求,所以他们更在乎精神生活,收入下降对消费的影响低;另一方面,教会为信徒提供应急救济,就跟中国历史上的佛寺一样,一旦百姓因受灾出现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情况,还能去寺里一避,得一碗粥、一席床,此外就是教友间的风险互助互救。也正是因为宗教可以提升信徒的风险应对力,所以生活风险本来就高的地区的人们对宗教的需求也多,信教人口占比会更高。 20世纪20年代之前,基督教在中国的扩散也是基于此。

宗教作为有组织的信仰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得很晚, 但在强化社会秩序、提升化险能力方面贡献突出,并且持续力旺盛。那么,宗教的化险效果是如何取得的,哪些教义、教规和组织技巧发挥了关键作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以及教派竞争又带来哪些后果,等等,这些都是第六章分析和解答的问题。其中,高频率的祷告仪式、极高的信教成本、清晰的教友边界,都是关键的强化教会凝聚力、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组织方式,帮助减少逆向选择和“搭便车”风险。虽然宗教在过去未必提高生产率,却通过协助个体化解风险、降低社会暴力,推动了文明化进程。 gxWO3wYrOKUTSQMIHKJVX1tbEBak2I3st1CoNeWl8R0hUGA49ciLaJ7r+RHwxHg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