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逃犯
卡拉瓦乔

1571 年的米兰……在市郊的一个小乡村里,诞生了一位旷世奇才。他的出现,将改变艺术史今后几百年的走向。他的名字叫……

卡拉瓦乔。

Caravaggio

卡拉瓦乔是一个天才画家,这一点,我想没有任何专家学者会反对。

但是除了“画家”,卡拉瓦乔还有好几个让他“引以为豪”的头衔——流氓、赌徒、杀人犯、逃犯……他让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天才”并不一定是用来形容正派角色的。

那么,大坏蛋卡拉瓦乔是如何用他的画笔改变世界的呢?

在聊他的画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粉丝”们吧。

“狂热粉丝”名单

还有那群被称为印象派的“小朋友”,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为什么?

为什么这些“变态级”的大师会把卡拉瓦乔奉为神一样的人物?

原因很简单。

他有神一样的画技!!!

1592年,出师不久的卡拉瓦乔来到了罗马。

当时的罗马,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整座城市都在玩命地造教堂。教堂造得多了,就需要大量的艺术品来装饰。

因此,全世界最牛的建筑师、雕刻家和画家都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也削尖了脑袋想往里挤,梦想有一天能得到一夜成名的机会。当时的罗马就类似今天的好莱坞,只不过后者是拍电影的,前者是搞装潢的。

克劳德·洛兰的《罗马凡西诺广场》 The Campo Vaccino, Rome 1636

罗马的“建材市场”。其实说是“市场”也不太准确,因为当时修建教堂的建筑材料基本都是直接从这些古罗马遗迹上拆的,也算是拆旧盖新吧(当时的文物保护意识也没那么好)。

卡拉瓦乔刚到罗马时混得也挺惨的,主要就靠跑跑龙套和给大明星当当替身什么的为生(在街边摆摊卖画和给成名的画家当枪手)。

可能是因为请不起模特,这一时期,他以市井小民为题材,画了许多“风俗画”。这类作品已经开始逐渐展露出他的绘画功力……

《女卜者》 Good Luck 1595

看这占卜师的表情,似乎正在说着一些升官发财的吉祥话。

手部的动作显得非常自然。

《纸牌作弊老手》 The Cardsharps 1594

卡拉瓦乔擅长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出紧张的气氛,同时抓住观者的视觉神经,使观者融入画面中。这幅画,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两个老千串通起来骗钱的场景。

看这少年的沉着表情,他还以为自己赢定了。

抽出这张牌后,可能蒙混过关,也可能当场被抓。

哇!他有两个“炸弹”!

通常来讲,一幅油画只能表现事物的一瞬间。而卡拉瓦乔的厉害之处,就是他往往能抓住最重要的那一瞬间,将剧情定格在高潮的那一秒!下一秒,剧情可能往任何方向发展,使看的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无限遐想……

《水果篮》 Basket of Fruit 1595—1596

再看篮子底部的阴影,似乎整个水果篮都戳到了画布外面,让人忍不住想把它往里推一推。经过卡拉瓦乔的画笔,连一篮水果都变得富有戏剧性了。

这幅就更厉害了,看似是一篮普通的水果,但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这些放在今天会被人想都不想就用修图软件处理掉的部分,他都仔细地画了出来。

《捧水果篮的男孩》 Boy with a Basket of Fruit 1593—1594

卡拉瓦乔似乎特别偏爱水果篮,只是放在桌子上画还不过瘾,还找人捧着让自己画。

据说他画画从不打草稿,从构图到细节都是一气呵成的……目测这篮水果少说也得五六斤吧?一捧捧一天谁受得了?看男孩的表情,就好像在说:“还没画完啊,大哥?”

既然说到了男孩,那我顺便聊一下卡拉瓦乔这段时期画的其他一些“娘化”作品。

《音乐家们》 The Musicians 1594—1595

《酒神巴克斯》 Bacchus 1596

《音乐家们》里的男孩们眼神直勾勾的,嘴唇微微张开,仿佛能够听到他们的歌声,洁白的肌肤裸露着……

其实,这一系列的画早在20世纪就已经被定性为“同性恋画”。有许多人甚至怀疑卡拉瓦乔本人就是个同性恋,而这些画中的C位(中心位置)人物就是他的“基友”——16岁的小画家马里奥·明尼蒂。

如果真是这样,那照现在的标准来判断,他不光是同性恋,甚至还是个恋童癖患者。

但是怀疑归怀疑,人家从来没有公然宣布出柜,我们也不能胡乱下定论。而且当时的罗马,完全是宗教控制下的社会制度,宣布自己是同性恋基本就等同于在乾隆爷脸上刺“反清复明”,是大逆不道的。

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小故事,专家用X光扫描后发现,“巴克斯”身旁的酒壶中居然还有一幅卡拉瓦乔的自画像。

在这些“娘化画”中,有几幅非常值得一提……

《鲁特琴乐手》(艾尔米塔什版本) The Lute Player 1596

依然是明尼蒂的“倾情演出”……卡拉瓦乔以《鲁特琴乐手》为题画了好几个版本,有趣的是,每个版本的桌子上都放着一本不同的曲谱,上面的曲子都是当时的流行曲。

更神的是,卡拉瓦乔把每个音符都准确地画了上去,也就是说,根据这些画,是可以演奏出音乐的!

艾尔米塔什版本中的这首曲子名为《牧歌》( Madrigals ),曲中有一句歌词是这么唱的:

“你知道,我爱你且崇拜你……我是属于你的。”

《鲁特琴乐手》(艾尔米塔什版本,局部) The Lute Player 1596

《鲁特琴乐手》(大都会版本,局部) The Lute Player 1596

很快,卡拉瓦乔的才华被当时的红衣主教弗朗切斯科·蒙特看上了(估计主教大人也好这口)。经过主教的推荐,卡拉瓦乔开始为各个教堂创作宗教画,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他用他的画笔一次又一次地撼动整个世界。

这幅《圣马太蒙召》,可以说是卡拉瓦乔的成名之作,讲的是耶稣走进税务局,指着身为公务员的马太说“跟我走吧!”的故事。

这幅画的特别之处在于:耶稣没有像磁悬浮一样飘着,身边也没有光屁股的天使飞来飞去。

反而,他把耶稣隐藏在黑暗中,并巧妙地运用光线引导观者将视线射向马太身上……再看看每个人的表情和动作。

《圣马太蒙召》 The Calling of Saint Matthew 1599—1600

虽然是一幅宗教画,却几乎没有神话元素。

卡拉瓦乔把人们心目中的神和圣人画成了普通人。也正是这点,抓住了观者的心。

……当时没有人知道,他的生命只剩下十年……

卡拉瓦乔一夜成名。

人们排着队去教堂看他的画作,上流社会和政府机构也开始不断向他下订单……

事实证明,“人红是非多”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当时的卡拉瓦乔,只要干一天的活,就够玩一个月的。那你没事干就好好在家待着吧?他不干!他偏要带着把剑,伙同他的那些狐朋狗友(基本上都是些诗人、雕刻家、画家什么的),上街做“古惑仔”,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喝得醉醺醺的,经常打架闹事。

那段时间,卡拉瓦乔三天两头被警察请去喝咖啡,法庭也上过好几次,但最终都不了了之。为什么?原因很简单: 上面有人!!!

卡拉瓦乔在上流社会有许多赞助人,他手中的那支画笔,就是赞助人的生财工具。所以每次不管他闹出多大的事,只要不出人命,“上面”的人都能帮他摆平……

虽然卡拉瓦乔每天过着疯狂糜烂的生活,但他依然不停地有杰作诞生……

这是《圣经》中非常惊心动魄的一个桥段:吃完“最后的晚餐”后,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犹大领着罗马士兵来抓捕耶稣,这幅画描绘了犹大用亲吻来帮助士兵指认耶稣的一刹那。

这幅画用的是全黑的背景,这在当时是从来没有人见过的,也正是这个原因,让看画的人有一种“融入感”。

画中的人物从黑暗的背景中浮现出来,而观众好像就躲在黑暗中目睹这一幕的发生。仔细想想,这不正是今天电影院所营造的氛围吗?

再来看画中的人物。

《基督被捕》 The Taking of Christ 1602

耶稣十指交错,但表情淡定,似乎早已预见了这一切的发生,与背后的“抓狂男”形成鲜明对比。背叛者犹大即将吻到耶稣。

这幅画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士兵背后那个举灯照明的人,其实画的是卡拉瓦乔自己……

再一次,卡拉瓦乔再一次抓到了最紧张的那一秒(熟悉这段故事的人应该知道,下一秒,耶稣的门徒彼得一刀砍飞了对面一个人的耳朵)。

如果现在突然有科学调查说,卡拉瓦乔其实是个带着照相机穿越到16世纪的现代人,我可能真的会相信……

1606 年5月29日,疯狂的卡拉瓦乔又犯事了。

这一次,那些“上面”的人也没法帮他摆平了,因为,他杀了一个人……

杀了谁?我们先放一放,等会儿再谈(反正死都死了,我想他应该也不急)。

我们先往前推几年,来聊聊他杀人前的几年间的作品。这个时期的作品,将卡拉瓦乔推上了艺术史的顶峰,使他成了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意大利画家……之一(因为在他之前还有一个更牛的意大利人——那个包黄布的“忍者神龟”——米开朗琪罗)。

这是卡拉瓦乔的代表作《基督下葬》,顾名思义,这幅画画的是耶稣的葬礼。

依旧是从黑暗中浮现出来的人物,卡拉瓦乔对细节和表情的处理也把握得恰到好处。但是,卡拉瓦乔作画时有一个“缺点”——他画得太快了!

相同题材的作品,当时的一些名画家画一幅通常要搞好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而卡拉瓦乔却只需要几个礼拜。为什么会那么快?前面也提到过,他从不打草稿,而是让模特摆好姿势以后,直接往画布上刷。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可以快些画完好和小伙伴到街上闹事。这种画法是有它的道理的……

卡拉瓦乔追求的是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直接搬到画布上,力求表现事物最真实的一面。要知道,他不仅没有把耶稣画成神,甚至没把耶稣当作人来画……毫无血色的肌肤、瘫软的肢体……这幅画中,他把耶稣画成了一具尸体!

他的这种画法在当时,甚至后来几百年间,是所有批评卡拉瓦乔的名家深恶痛绝的。他们认为没有经过反复推敲,毫不做修饰的作品是对艺术和神的亵渎!

《基督下葬》 The Entombment of Christ 1602—1603

你们骂你们的,老子的生意照样源源不断……

卡拉瓦乔在当时的名声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从罗马到梵蒂冈的各大教堂都排着队请他画画。但是以他这种特立独行的作风,要作品百分之百都通过“甲方”的审查,那也是不太可能的。

这幅《圣母之死》就被拒收了。这里我要介绍一下这个“死”字。耶稣是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过多而死的,死后又被捅了一长矛,可以说是死透了。但是,马利亚的死则不同,与其说“死”,其实更恰当的说法是她“升天了”。她是直接被小天使什么的接到天上去了,可以说是“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卡拉瓦乔才不管那么多,他用了和《基督下葬》相同的手法,把马利亚画成了一具尸体!而且,还是一具蓬头垢面的村姑的尸体!可以想象“甲方”教堂收到这幅作品时的表情,那一定也是他们第一次意识到: “原来马利亚真的死了!”

其实关于这次拒收,我还是比较能够理解教堂方面的。打个比方:古人屈原,每当我听到他的名字时,脑海中就会马上出现他站在河边仰天长啸的样子。如果这个时候突然有个画家直接把他画成了一个粽子,那我肯定也接受不了。

《圣母之死》 Death of the Virgin 1605—1606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画中挂着的那块红布,这块红布不断地在卡拉瓦乔的作品中出现,时而被披在身上,时而悬于半空。这块红布究竟有什么用?有人认为它使画面更加生动,有人认为这只是他画室中的一个装饰。在我看来,这块红布更像是一个“签名”,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卡拉瓦乔的作品。

这幅画后来被拿破仑带(抢)到了法国,卡拉瓦乔也因此影响了一大批法国画家……

《圣经》中有许多“超自然”现象:钉十字架那天的日食、埋葬耶稣后的大地震……但最著名的还是耶稣的复活。这幅画讲的就是耶稣复活那天发生的事情:两个圣徒正在吃晚饭,吃着吃着,忽然发现和他们坐在一起的居然是三天前才死掉的带头大哥——耶稣!!

卡拉瓦乔一次又一次地把光影和戏剧性的效果在油画中发挥到了极致。

《以马忤斯晚餐》 Supper at Emmaus 1601

注意画面左边这个人,他两手撑着椅子扶手,似乎惊讶(或者害怕)得就要跳起来了。卡拉瓦乔居然可以不用画脸,就能让人感受到这个人惊讶的表情。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坐在对面的耶稣,正在表情淡定地给一块面包“开光”(祝福)。

扯了那么久,终于要讲那起杀人事件了。被干掉的那个家伙名叫拉努乔·托马索尼。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606年5月29日,卡拉瓦乔和托马索尼在一个网球场打网球——可能是在打网球,也可能不是。如果真是在打网球,那这场比赛一定违反了竞技体育的精神,因为打着打着,卡拉瓦乔就把托马索尼给宰了。

没了?

没了! 为此我还查了许多资料,但描述当时那起杀人事件的可信的资料实在太少,能查到的也都是一些推测和猜想。我们不能纯靠推理来定罪,但是说来听听也是蛮有意思的:比如有人认为卡拉瓦乔是为了一个名叫费丽德·梅兰朵尼的妓女和托马索尼打了起来,然后失手把他打死了。具体是为了抢这个妓女,还是为了从这个妓女身边抢托马索尼呢?这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据说托马索尼在当时是个知名的剑客,却莫名其妙地被一个画家干掉了!虽然这个画家和一般的画家有点不同,但剑客就这么死了,也太蹊跷了吧?可见卡拉瓦乔平时佩剑上街不是装样子的。

不管他是为情杀人,还是为球杀人,反正人是杀了!

这一次“上面”的那些人罩不住了……警察什么的倒还好搞定,但是死者(托马索尼)的家人出钱悬赏卡拉瓦乔的人头!连不连在脖子上的都要!

卡拉瓦乔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他的第一站,是意大利南方的那不勒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名声早已传到了这里(画画的名声)。与其说是逃亡,这更像是一次淘金。很快,卡拉瓦乔就靠着他的画笔,混进了那不勒斯的上流社会。

有时候我觉得,绘画圈其实和演艺圈挺像的,一个明星在一个地方唱唱歌、跳跳舞,唱着唱着不红了,可以到另一个地方拍拍连续剧、做做选秀评委什么的,照样赚大钱。但话又说回来,卡拉瓦乔如果真的活在当下,别说那不勒斯了,就算逃到阿富汗小山村也会被认出来,只要有网络……

言归正传……这个时期也有许多名作诞生……《仁慈七圣事》,这是卡拉瓦乔所有作品中构图最复杂的一幅。看过电影《七宗罪》的朋友都知道,“七宗罪”是《圣经》中描述的人生中的七件坏人坏事;而“仁慈七圣事”,顾名思义,就是讲人生中的七件好人好事,其中包括:给口渴的人喝水,给裸男穿衣服,等等。通常这个题材会用七幅画分开来表现,但卡拉瓦乔却把七件事全都放到了一幅画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经提前几百年实现了电影的效果!

关于这幅画,我想大家第一眼看到的应该就是右下角的这个场景吧(至少我是这样的):一个老头儿把脑袋从铁栅栏里伸出来喝奶……对不起,我太粗俗了,重来一遍……

女性在探望狱中饥寒交迫的老人,并用自己的乳汁给老人充饥……真是伟大。这个动作同时表现了两种善行:“探望监狱里的犯人”和“给饥饿的人食物”。太有创意了……

《仁慈七圣事》 The Seven Works of Mercy 1606—1607

卡拉瓦乔又红了……

然而他并不高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用在当时的卡拉瓦乔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可能是因为嗅到了赏金猎人正在逼近的脚步,卡拉瓦乔再一次向南逃。

这一次,他来到了小岛马耳他,因为在马耳他,有一个能够改变他一生的组织——马耳他骑士团。

当时的马耳他骑士团,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带证件的黑社会”。只要能和他们搞好关系,就能咸鱼翻生!

卡拉瓦乔一到马耳他就立刻采取了行动,他为骑士团的龙头老大——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画了一幅肖像画。这也是他画的为数不多的肖像画之一。

很快,卡拉瓦乔的杀人罪被赦免了,而且他还加入了骑士团,成了一名骑士!

《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及侍从的画像》 Portrait of Alof de Wignacourt and his Page 1608

《被斩首的圣施洗者约翰》 Beheading of Saint John the Baptist 1608

从逃犯到骑士,就一幅画的工夫。

接着,看似春风得意的骑士卡拉瓦乔创作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幅作品:《被斩首的圣施洗者约翰》。

5米长、3米宽,差不多相当于电影银幕的尺寸。

一样惊心动魄的气氛,一样丰富多彩的表情。值得注意的是正在喷血的约翰,卡拉瓦乔用约翰的“血”写出了自己的名字,这也是他唯一一幅签了名的作品……那个 “血腥的野 兽”似乎又苏醒了……

1608年8月,卡拉瓦乔又一次入狱了。

要知道,身为马耳他骑士团的一员,一个只手遮天的帮派的成员,而且又和帮派老大混得很熟,想犯法都难!

理论上讲,就算你把教皇干掉了,他们都有办法帮你脱身。可是卡拉瓦乔干掉的并不是教皇,而是自己帮派的另一个成员(重伤),而且,还是辈分比自己高很多的成员。

骑士卡拉瓦乔又变回了囚犯卡拉瓦乔。

要说人都“进去了”,那你就安心接受劳改,争取早日获得宽大处理吧。

但是没过多久,卡拉瓦乔再一次轰动世界!

他越狱了……

能够从一个孤岛上的监狱越狱,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有人说是骑士团团长故意放他出去的;也有可能是他有个浑身文满地图的弟弟),总之他做到了!能有他这种狗屎运的,估计也只有基督山伯爵了……

卡拉瓦乔再次踏上了逃亡之旅,在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岛间辗转躲避骑士团追杀的同时,他画了好几幅画,分别送往罗马和马耳他……

这幅画是寄给骑士团团长的,他把被斩首的哥利亚画成了他自己,以求骑士团的宽恕(没错,其实开始时的那幅自画像是没有身体的)。1610年7月,卡拉瓦乔凭借他的画,再一次奇迹般地获得了赦免!

然而,不幸的是,他却在回罗马的路上死于热病……

《手提哥利亚人头的大卫》 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 1609-1610

就这样,卡拉瓦乔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人们说他是个危险的狂徒,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他生活在一个狂乱的时代。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些暴行有可能会发生在当时的任何人身上,但是谁让他是名人呢。套用一句现代人常说的话:“全世界的聚光灯都汇聚在他身上。”

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他总是在人生的高潮期发生一些暴力事件;而每每遇到绝境时,他却又能凭借他的画笔“杀”出一条活路来……

他几乎从不给作品签名,因为他知道他的画就是最好的“签名”。

几百年后,人们渐渐发现他的伟大。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向巴洛克时期转变的承上启下的人物。如果没有他,许多后来的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就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卡拉瓦乔的尸首至今下落不明,说不定,他只是厌倦了16世纪的生活,带着他的照相机穿越回未来了。

逃犯 BceqsvBh0hXghxhuSrc39GxZyeqyffjpwjzhubVcs74/374M9WH8UxkOhA3+iC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