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中,“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是人类对自我内在、具体性的自然及其整体的认识或再创造。
沙盘治疗中,经过治疗师的催化,来访者觉察探索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心理问题的表现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这就是发现。沙盘治疗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心理治疗。若想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找到问题。这里的“发现”就是通过沙盘的呈现,能够觉察到来访者相关联的心理问题是一种什么状态。实质上来讲,“发现”就是心理诊断,“处理”就是对“发现”诊断的心理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即心理治疗。
后文会讲到使用沙盘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沙盘治疗特有的技术,比如隔离阻断技术、超越技术、聚焦放大技术、两极整合技术、视像化技术等。前文提到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从过程上来讲,选择玩具对于心理缺失的补偿、讨论焦点问题对于成长过程的探索、运用技术对问题的解决,甚至保留沙盘场景和议题的持续效果,都是治疗。可以说,整个沙盘工作过程都是在进行治疗,包括催化觉察问题所进行的心理沙盘诊断也是一种治疗方式。
发现和处理什么?就是“内在和人际议题”。“议题”的意思是“待议之题”,即有待探索、研究、讨论、解决的问题。
“内在”其实就是每个人所特有的个性心理特征。由于人生经历、生活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经历的事件都不一样,受到的各种刺激形成的对事件刺激的反应、应对方法都不同。一个人外显的行为受内在个性特征所驱动,从外显的行为可以窥探其内部的个性特征,也即“内在”。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丰富的内容,从形成的顺序和时间上,可分为记忆以前的情结、记忆情结和欲望三个层面。
记忆前情结是指个体在没有学会使用语言编码之前经历的事情、受到的刺激形成的情结。一般是3~5岁之前经历和受到的刺激形成的情结。由于人在该时期还不会使用语言编码识记发生过的事情和情绪体验,那么这些事件的刺激形成的情结永远不能够用语言再现并描绘出来,也就是不能被回忆起来。所以,这一部分经历和记忆是隐藏最深、最不容易被挖掘出来的一部分记忆。但这部分记忆对人的影响又是重大的。三四岁之前经历过的事情,成为形成个体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不能被回忆、释放不出来,它就成为个体很难改变的个性特征。这部分内容也是形成个体早年心理问题或精神问题的基础,成年后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其实在记事之前的这个时段的经历中已埋下了隐患的种子。因为不能被回忆起来,所以很难得到心理干预治疗和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但是沙盘的特殊原理却能使来访者在制作沙盘、选择玩具、形成沙盘图形的时候,通过图像激活图像,同时把与图像叠加在一起的情绪得到呈现和释放,从而达到疗愈的目的。
内在的第二个层面是“记忆情结”,就是有了语义记忆能力后经历的事件刺激形成的情结。现实生活中经历的许多突发应激事件,如自然灾害、车祸、疾病等造成的亲人丧失,遭受暴力、失恋等身体或情感的伤害,这些都会形成记忆情结。记忆情结不仅能够深刻记住所受到的刺激以及相应的情绪体验,还能用语言多次回忆,同时伴随着再次的情绪体验。这部分内容一般都能直接回忆起来并用语言描述出来。还有一部分内容通过联想才能回忆起来,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上这两部分内容都可以找到当下的心理现象与原来的事件链接,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都能对应进行心理干预。但还会有一部分内容会被永久遗忘,进入记忆前的情结中。
内在的第三个层面就是人类的欲望,即能够明确意识到的、一时得不到满足的生理需求或心理需求。比如“我想有处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通过心理沙盘的工作,这三个层面的情结都会慢慢呈现出来,为心理沙盘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和目标。也可以这样说,沙盘所呈现的所有信息都包含在这三个层面之中。
若不与别人发生互动,或自身不通过外显的言语、行为表达投射出来的话,别人是看不到我们的内在的。每个人跟他人互动的方式又不同,这些表现的方式就是人际。我们研究的人际关系问题就是“人际议题”,主要是个人的表现方式和人际互动的方式、方法以及模式。每个人的人际互动模式都不一样,有的人对人热情,有的人对人冷漠,有的人的表达很直率,有的人的表现很含蓄,这就是人际模式的不同。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社会化需要,如安全需要、功利需要等,在人际互动、人际交往中,好多人会因种种原因不能把自己真实的需要和情感、态度表达出来,常常采用一种委婉、压抑的方式,甚至戴着面具把一个不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很难让别人认识到真正的自己。虽然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但最终会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一些障碍。我们常说,认识一个人,想了解他的内在非常难,就是这些因素造成的。即使两个人有真诚交流的愿望,有时也会因为人际沟通的复杂性而导致人际障碍的产生。即我们常说的“两个人的沟通,实际上是六个人的沟通”:你认为的他,他自己认为的他,真实的他;他眼中的你,你眼中的你,真实的你。我们对人的了解,要努力从“我认为的他”“他认为的我”达到“真实的我”“真实的他”。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把“我认为的他”当作“真实的他”,因而产生误会、误解和认识的偏差。
许多人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就出现在人际关系方面。这些人际模式的防御现象,在沙盘过程中却能够得到较好的呈现和解决。在心理沙盘治疗中,治疗的原理是通过人与沙盘元素建立关系,而不是直接表达人际关系,因而能突破内在和人际模式的一些障碍,让沙盘制作者、参与者能够无意识地通过沙盘、沙子、玩具这些元素投射和表达出来。
借助沙盘媒材表达和投射、发现和处理内在及人际议题,这一系列工作就是沙盘过程。沙盘过程的工作中,要由个案所带领。“个案”就是来访者,即做沙盘的人。“个案所带领”就是在整个沙盘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是在来访者的后边或者一侧工作,工作的内容、思路、方法和原则是以来访者和其所呈现的问题为中心。一切的提问、讨论、觉察、推进、催化,都是围绕来访者及呈现的问题展开,而不能以治疗师主观的想象控制局面、带领沙盘、推进工作。否则,来访者就成了被控制者,治疗师则成了控制者。这样的沙盘治疗工作都是围绕治疗师自己的想法展开的,讨论和解决的也是治疗师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来访者的问题。如此便违背了沙盘治疗的基本原理。
沙盘治疗的定义特别强调沙盘过程是由个案所带领,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性问题!那么治疗师的作用是什么呢?应该是一种“促进”作用,其角色就是一个“促进者”。有一点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催化剂作用。催化剂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如果没有催化剂,有些化学反应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几年甚至更久。一旦有了催化剂的参与,就会迅速完成反应过程。同样,在做沙盘的时候,若没有治疗师的催化作用,来访者可能无论如何都难以觉察到自己的问题。正是有赖治疗师起到的催化剂作用,来访者可以很快觉察到自身的问题,并且在治疗师的促进帮助下,凭借自己的力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不仅在沙盘治疗中,在所有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中,治疗师或咨询师都应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治疗师参与了沙盘工作,却不把自己的观念和情感强加给来访者,而是像一面镜子,催化来访者自我觉察。
“由一位受过训练的治疗师所促进”中的“受过训练”是对沙盘治疗师提出的基本任职要求。学习沙盘的理论、掌握沙盘治疗的实操技能,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接受训练的过程。经过训练以后,才可以开展沙盘治疗工作。“训”的本意是用言语(贯通)使人心思如河流般顺畅流淌。“训”就是言传,讲理论。而“练”的本意是“再三提纯丝帛半成品,即逐道工序提纯丝帛半成品的过程”。“练”就是实践操作。“训练”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沙盘治疗之所以称之为一项技术和技能,就是因为它紧密连接着理论和实践。
“一位”在这里也有特别的含义。在如此严密的定义中,在“受过训练的治疗师所促进”之前加上“一位”这个限制词,当然颇有所指。实际上,这是对沙盘工作的设置要求。也就是说,进行沙盘治疗的时候,只能有一位治疗师与一位来访者进行互动,而不能有其他人加入。这既是心理沙盘工作原理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伦理道德和保密性原则的要求。当然,这里指的是个体沙盘。团体沙盘有另外的设置规则和操作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未成年人在接受沙盘治疗时,往往会有家长提出在一旁陪伴和观摩的要求,这与沙盘治疗的原理和设置要求是相违背的。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进一步感到沙盘治疗的定义非常严密,微言大义,博大精深,值得细细研究、探讨。对此定义内涵的领悟、理解,直接影响到我们沙盘治疗工作的水平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