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对沙盘疗法发展的展望及中国文化的作用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和技术都无法独立于世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之外,必须要广泛接纳社会思潮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心理学作为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更会受到哲学、经济、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广泛影响。民族化、本土化是任何一门心理学技术生命力的土壤和重要研究课题。

心理学在中国起步较晚,当前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学技术基本是以西方心理学为主,这些理论和技术必须经过与中国文化的充分整合、消化、吸收,才能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十几年来,笔者坚持研究综合取向沙盘治疗,从一开始就以中国的哲学思维来理解思考沙盘治疗理论的每一个细节,并运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伦理探索沙盘治疗的应用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实践证明,沙盘治疗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必定会使这门心理学的技术成为我国民众广泛接纳的有效技术之一。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带有丰富多彩的元素。它以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要素而形成,因此具有独特的哲学思维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对沙盘疗法技术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优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维对沙盘疗法应用和发展及对促进这门技术本土化成长的作用。

1.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模式

中国古代哲学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是“格物致知”,可概括为“观物取向”“万物交感”“类比推理”“静观玄览”四种形式。在传统文化的代表流派中,儒家强调“三省吾身”,道家主张“静观玄览”,佛教倡导“顿悟”,理学提倡对事理要“涵养切己,默识心通”。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直觉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性,表现为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知行合一的整体性精神境界。其中,“知”指人们的认知、观念、感觉、知觉、注意等;“情”指人们的情绪、情感,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元素组成;“意”指人们的思维模式,即固定的观念和意志;“行”即行为和表现。知、情、意、行统一,形成了内在与外显的和谐关系——这就是“和”。这个过程是通过直觉思维给出了这四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的整体把握,而不是通过逻辑论证推断而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要认真观察事物,多看、多观察、多听、多比较,融会贯通,即观其行而知其言,闻其言而知其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为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实现直觉整体思维的模式,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表现为“比类”与“意会”两种基本方法。用直观的、比类的方法,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进而用“比类取象”的方法,由此及彼、由近而远,即可获得对象世界的整体性、全面性认识。

沙盘治疗中,觉察焦点问题强调要从感觉层面入手,通过“眼观”“耳闻”等接受外部世界的信息,体验由此产生的情绪、情感反应,觉察相应的行为与思维模式的关系进入微观世界的探索。要认识到沙盘世界中的“道”,就要“静观玄览”:把内心世界打扫得干干净净,杜绝外界的一切干扰,像一面清澈幽深的镜子,不沾染一点灰尘,这样,万物就会呈现在眼前。通过不受经验和逻辑思维干扰的内心觉察,连接人的本能,通过对玩具、图形、动作、情绪的客观觉察,链接到来访者经历过的事件,形成的情结以及对当下行为表现状态的关联,由此及彼、由近而远、再由远而近觉察到焦点问题。沙盘治疗实现疗愈的过程,也是运用知、情、意、行相互关联及内在联系规律,达到知、情、意、行协调统一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哲学“本体”世界的不可言传性与不可思议性,通过直觉意会把握沙盘中的呈现,与个案的关联修通,而不是通过语言述说和逻辑推断。这里所遵循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维的根本模式。

2.中庸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流派都有各自的主张,也有更多共同的思维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倾向就是中庸思想。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自然而为”“和而不争”,佛教的“空净无欲”,这些主要流派都在强调一个中心思想,即认识事物及其内部规律时承认它们都存在差异、存在矛盾,但在解决矛盾的方法上,主张调和以及关系的平衡,而不主张对立、对抗。如中医思维中的调气血、通经络、和脾胃等,就体现了这种哲学思想。

沙盘治疗中,在“发现”和“处理”“内在”及“人际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也体现了中庸思想。寻找焦点,就是承认差异的存在,正视且不回避矛盾。焦点问题的存在就是来访者内心世界知、情、意、行存在失衡状态或有对立冲突,外界刺激破坏了其内心世界的“中庸”和“和”的状态。通过沙盘制作过程、语言表达、沙盘构图与现实的差异找到“焦点”问题;然后用“中庸”的方法解决这种对立的矛盾。“超越技术”通过加入第三方元素和“两极整合技术”互为背景的平衡及修通,使矛盾对立缓和、缓解,最终实现矛盾的解决。沙盘疗愈的过程就是从对外部世界的觉察、感受、调整达到自我内心世界平衡的过程,从而化解情结,疗愈身心。

3.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中具象化、具体化特点

中国文化及哲学不重视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纯粹形式化的哲学思维方式,而是认为“理在具体事中”。离开具体事物,哲理也就不存在。日常生活中,从具体细节、行为中反复实践,反复体悟,不断完善人格,实践道德责任;强调能够认识和处理好日常事务,就是“明理”的最好证明。

沙盘治疗中,沙盘制作过程运用“沙盘媒材”表达投射“内在”和“人际议题”,完全把这一治疗技术生活化,甚至让来访者感到是在进行生活化的体验,是在重复、模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人与沙盘元素的连接,从感觉到选择具象化的玩具以及做成生活场景和模型,都是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完成的。而此过程却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沙盘治疗中的口语讨论,没有理论或道理性的说教,而是以来访者的沙盘呈现为线索,进行生活化的讨论。非口语的表达投射也避开了抽象的说理、说教和意识层面的讨论,让来访者在自我觉察中步步深入,到达自己的本能和灵魂。特别是在对具象化的玩具使用上,来访者从对玩具的感受开始,进而探索玩具要素与自己的需要,以及将当下的需要与经历过的事件进行连接,这一过程没有引导和逻辑推理,完全是在治疗师的催化下的自我探索、自我连接、自我调整、自我实现。

4.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智慧而忽略知识和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在智慧和知识的关系上强调智慧之道,淡化知识的作用。所谓的道,有时指的是关于天地万物之间及人生的本质和规律,有时是指关于一切事物最根本的智慧,而知识则是庞杂的具体事物。智慧是宏观的,知识是微观的。老子认为,学得越多,可能距离道越远。庄子认为,人生有限,而具体的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目标。因此,他认为要了解、领悟宇宙、人生的总体和本质之道,只能依靠静观玄览的方式,从整体上以不可言说的途径去反复感悟,通过内心直觉与事实经验去反复验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道。沙盘治疗同样强调忘记经验、知识,同时阻隔过去与未来的干扰,全身心投入到当下的直观感觉和领悟中来,才能发现自身内在的问题,并找到处理、解决焦点问题的方法。实践中,我们能学到的沙盘理论、知识是具体的、有限的,无法应对复杂的、千变万化的、细腻的心理现象。有些经验还常常成为治疗师的预设和暗示,以及觉察问题的干扰因素。沙盘工作过程中,从选择玩具到搭建图形、再到超越技术的应用,每个环节都是在激发、调动来访者独特的创造性,这是智慧在起作用,而不是知识在起作用。有时,这种智慧的激活又是在直观感觉诱发本能活动的状态下实现的,而非依靠知识和经验,也不是靠逻辑的推论。依靠知识和经验制造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模仿重复,而不是创造。沙盘过程恰恰是不可重复的创造过程,创造的根本动力源自当事人所经历的事情以及形成的需要。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需要也不同,就会创造出不同的沙盘作品。

5.中国传统文化伦理观的特点

中国历代各哲学流派在精神基础上有一个相近的特点,即政治伦理和道德伦理最为发达并被重视。特别是儒家思想把政治伦理和道德伦理放在至高的位置。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中药配伍中的“君药”“臣位”等,无不体现着这种政治伦理观。中国教育学史上也把这种政治伦理观作为主要内容,将“师”的地位推到崇高的位置,“师道尊严”“万世师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均强调了师者至高无上的尊严。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师”的要求是极高的,要想为人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为人师表”提出了师者必须以身作则,处处做好典范和表率。同时,“亦师亦友”“不耻下问”也表露了师生间亲密无间、平等学术交流的关系状态。这些传统伦理观在沙盘治疗中亦得以充分体现。

沙盘治疗的定义提出,治疗时要“由一位受过训练的治疗师所促进”,这就是把治疗师作为“师”的条件和要求提了出来。若想成为合格的沙盘治疗师,不仅要“受训”学习理论,还要经过实践体验的“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具备治疗师的基本条件。治疗师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促进”,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政治伦理观。治疗师的作用是激发、调动来访者自我觉察、领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促进“觉悟”,而不是僵死地学习。学习沙盘治疗技术重在掌握方法和规律,而不是用固定的案例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这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在与来访者的关系上,治疗师是一面镜子,沙盘、玩具、沙盘构图亦然,目的是让来访者从一面面镜子上观察、探索、了解自己,从现实常态这面镜子上照见自己、调整自己、规范自己。在此过程中,治疗师的治疗伦理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不谋而合、融为一体。 iC+oW0D7t1BtsGeKsrLwiVS1lbBxfHdnoRy4HccEhFvtjCxbnXGlryNmCLNAjP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