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游戏疗法
——沙盘疗法的母床

沙盘疗法最初是从游戏治疗中分化出来的。早在18世纪,法国作家卢梭就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通过观察孩子的游戏来了解和理解孩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还在有关儿童心理研究的著作《爱弥尔》中,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通过感性来理解孩子的世界:“以敬畏的心态来对待童年,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是好是坏的评判”“童年是沉睡的理性,孩子并不是‘小大人’”。

对游戏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909年,弗洛伊德发表了他的经典案例:对一个患有恐惧症的5岁男孩小汉斯的治疗。小汉斯的案例是第一个把孩子的症状归结于情绪原因的案例,也是首例被公开发表的有关游戏对儿童治疗的作用及其治疗方法的案例。

游戏疗法也是从精神分析对儿童治疗的尝试中发展出来的。在弗洛伊德之后,一批新的治疗师纷纷开展对游戏治疗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治疗中,他们为儿童提供游戏材料,让他们通过这些材料来“表述”自我。赫曼(Hermine Hug–Hellmuth)是最早研究游戏治疗的人之一。他认为将成人疗法用到孩子的治疗中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而他借助游戏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和治疗。

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和梅兰妮·克莱茵(Melanie Klein)都是儿童精神分析的直接创立者,也是使游戏治疗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著名精神分析学家。

1919年,梅兰妮·克莱茵开始使用游戏的方法分析6岁以下的儿童。她假设孩子游戏的内容就像成年人的自由联想一样,是由内在动机决定的,而分析的依据则是把通过语言描述的自由联想换成游戏。因此,游戏疗法成为能够直接接触儿童无意识的方式。在游戏治疗中,她加入了解释技术,特别是通过游戏对儿童病情现象进行分析,把“精神分析创新性地与游戏治疗结合”。实际操作中,她还规定了游戏治疗技术应注意的地方。比如强调设置游戏的环境应保持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稳定性、玩具应具有安全性并符合不同人需要的特点。克莱茵对游戏中使用玩具的规定设置得非常细致,其所使用的玩具和材料都非常简易,且有非结构、非机械的特点,如木头人、小动物、小汽车、小房子、剪刀、铅笔等。她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一套比较严格的游戏治疗体系,之后迅速被他人借鉴使用。由此,温尼科特认为,克莱茵是最早把小玩具引入游戏和分析的人,她的实践是儿童精神分析中最有意义的进步。

克莱茵探索实践儿童游戏治疗的同时,安娜·弗洛伊德也开始使用游戏疗法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和治疗。她主要将游戏用于更好地推动治疗师与来访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上,加强儿童对治疗师的情感依恋,并把游戏当作通向儿童内心世界的大门。她并不把游戏中的玩具当作象征性的表达,认为儿童不会产生移情,只不过是借助玩具在意识层面对近期经历的事件进行简单的再现。实际操作中,她先是对游戏过程进行观察并对儿童家长进行访谈,在获取孩子足够多的信息后,才会把游戏中隐藏的含义告诉孩子。

除此之外,赫尔姆斯、法伊弗、艾瑞克森等著名心理学家都对游戏治疗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艾瑞克森“使用玩具的心理诊断”,将各种模型玩具和小物件的器具直接用于心理的诊断和治疗,使人们看到游戏治疗在实际使用中广度和深度的变化。

通过以上众多心理学家的努力,游戏治疗趋于成熟和完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沙盘治疗的雏形。

《沙盘治疗实务手册》一书中对游戏的属性做了分析和概括:游戏在本质上属于自愿性质;游戏没有评价和判断;游戏可以鼓励幻想及想象力的运用,同时促进不带有竞争的控制;游戏可以增加参与及兴趣;游戏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游戏没有目的性,因而就没有压力,是完全自由的。

沙盘治疗作为投射性媒介与心理治疗的结合,是游戏发展的一种自然演化。制作沙盘的过程可以促进游戏及关系,在自由放松中完成表达,因此具有一定的治疗性。 FgWWi0d+kjaj9G75tZQ61d0UFwWV+zao+llTCrF1/82999dqe6WaFYkX2BSEAQY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