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3
追求优越

除了人格统一性,人性最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人会追求优越和成功。这种追求与自卑感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自卑感,就不会有任何突破当前处境的愿望。对优越的渴望和自卑感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但为了便于阐述,我们会把它们分开讨论。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谈论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追求优越,人们可能首先会问,它是否像我们的生物本能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基于个体心理学的理论,我们必然给出的答案是,这个假设发生的概率极小。我们并不认为对优越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然而,我们必须承认这种追求有生物学的根基,有了这种根基,人才有发展的可能性。或许最好的说法是:人性与追求优越的发展息息相关。

我们知道,人类的活动局限在某些领域范围内,有些能力是永远无法发展出来的。例如,我们永远不可能拥有像狗那样的嗅觉能力,我们的眼睛也不可能感知光谱中的紫外线。但是,某些功能性的能力是可以进一步发展的,而正是在这种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中,我们看到了追求优越的生物学根源和人格的心理发展根源。

就我们所知,这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追求优越的强烈欲望,在儿童和成人身上很常见,我们没有办法消除它,因为人性无法容忍长久的屈服;人类甚至推翻了他们的神。羞辱感和被贬低感,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总会引起人类超越当前现状的欲望,以获得补偿和达到完满。儿童的某些特点暴露出环境对其产生的作用。环境的力量使儿童产生了自卑感、软弱感和不确定感,这些感受反过来又刺激儿童的整个心理。所以,儿童的目标是将自己从这种状态中解放出来,达到更高的层次,获得一种平等的感觉。儿童发奋向上的愿望越强烈,他设定的目标就越高,他要找到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力量,然而这个目标往往因为超越了人类力量的极限而难以实现。由于儿童有时能在各方面得到他人的支持,这使得儿童设想自己未来会变得和神一样几乎无所不能。在某种程度上,儿童在这方面的想象往往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认为自己具有神通。内心最脆弱的儿童通常会抱有这种想法。

我们看下面这个案例:一个14岁的孩子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当被问及童年回忆时,他回忆起自己在6岁时还学不会吹口哨,这让他十分难过。然而,有一天当他走出家门,他竟成功地吹起了口哨。他感到非常惊讶,认为是上帝通过他的身体大显神通。这清楚地表明,软弱感与神通的感觉之间存在一种紧密的联系。

对优越感的渴望与一些显著的性格特征有关。通过这种相关性,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孩子的进取心和抱负。当这种追求优越的欲望变得异常强烈时,它也总是包含嫉妒的成分。这类儿童很容易养成诅咒竞争对手倒霉的习惯,而且他们不单是诅咒,通常还会造成神经质人格,进而给他人制造麻烦,造成伤害,甚至有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犯罪特征。这类儿童会诽谤他人、贬低他人、泄露他人的家庭秘密,从而提升自己的价值感,这在有外人在场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认为自己总是高人一等,因此不管是抬高自己的价值或贬低他人的价值,只要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就行。当儿童对权力的渴望变得非常强烈时,这种渴望会表现为恶意和报复。这类儿童总是表现出好斗和挑衅的态度,外表则表现出目露凶光、勃然大怒、随时准备和想象中的对手战斗。对于想要获得优越感的孩子来说,参加考试是极其痛苦的事情,因为这样很容易对外暴露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一点价值。

这一事实表明,学校有必要对考试做出调整以适应儿童的心理特性。考试对每个孩子的意义不尽相同。我们经常会发现,考试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他们会脸色忽红忽白,开始说话结巴,身体颤抖,羞耻和恐惧使得他们无法行动,头脑一片空白。因此,有些儿童在回答问题时只能人云亦云,否则根本无法单独作答,因为他们怀疑有人在观察自己。这种优越感也会在游戏中表现出来。优越感很强的儿童,如果玩马车和车夫的游戏,他们不会愿意其他人扮演车夫而自己扮演马车的角色。他们总想自己成为车夫,成为指挥和决定方向的人。但是,当他因为之前当过车夫而不被允许再次扮演这个角色时,他会去干扰别人的游戏,并以此为乐。如果他再因多次失败而感到受挫,那他的进取心也会大受打击。因此,任何新的情况都只会使他退却,而不是激励他继续前进。

那些依旧雄心勃勃,还没有遭遇过受挫感的儿童,他们会喜欢各种带有竞争性质的游戏,也会在失败时表现得惊慌失措。我们通常可以依据这类儿童喜欢的游戏、故事、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推断出他们对优越感的追求程度和方向。很多成年人崇拜拿破仑,他非常适合被有进取心的人当作榜样。白日梦中所展现出的妄自尊大,其实是一种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刺激在生活中受挫的人在现实之外寻找满足感和陶醉感。类似的事情不仅发生在白日梦中,也经常发生在睡梦中。

通过观察儿童在追求优越感时的不同走向,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当然,我们不能划分得很精确,因为儿童在追求优越感时的表现有太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儿童的自信程度。身心正常发育的儿童,会把对优越的追求引向有益的方面:他们努力获得老师的好感,让自己变得干净整齐,变成正常的学校青年。然而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这种情况只占少数。

还有一些儿童的目的就是要超越他人,并表现出一种令人不解的执着。在这样的努力中,儿童常常具有过分的进取心。我们很容易忽视这一点,因为我们习惯于把有进取心视为一种美德,认为它能激励孩子更加努力。这通常是错误的观念,因为过分的进取心会阻碍儿童的正常发展。进取心膨胀会给孩子带来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孩子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忍受这样的感觉,但时间久了就不可避免地会变得过度紧张。因此,孩子可能会花过多的时间在家里读书,继而影响其他活动。这样的孩子为了在学校名列前茅,通常会避免面对其他问题。这样的发展无法令人满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身心都不能茁壮成长。

这类儿童把超越所有人设为自己的目标,并围绕这样的目标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但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儿童正常成长。这时,我们必须告诉他不要在书本上花太多时间,多到户外走走,和朋友们一起玩耍,多参与其他不同的事情。这类孩子虽然只占少数,但还是会经常出现。

此外,班级里还会经常出现两个学生暗地里相互竞争。只要有机会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相互竞争的孩子偶尔会发展出不太讨喜的性格。他们喜欢嫉妒,这些品质肯定不属于一个独立、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他们对其他孩子的成功感到恼火,当其他孩子取得进步时,他们就开始出现神经性头痛、胃痛等症状。当另一个孩子受到表扬时,他们就退缩到一边,当然,他们也不会因此去赞美他人。这只是一种嫉妒的表现,然而它并不能充分展示出孩子具有过分的进取心。

这样的儿童无法与同伴很好地相处。他们想要主导每件事,不愿遵循游戏规则。这导致他们不喜欢和别人玩耍,对同学的态度也非常傲慢。与同学的每一次接触对他们来说都是不愉快的,越是这样,他们就越认为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受到威胁。他们认为自己无法获得成功,当感到自己处于一种不安全的氛围中时,他们很容易陷入慌乱。别人对他们的期望,以及他们对自己的期望,都会使他们感到不堪重负。

这些儿童能深切地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期望。因为总想着超越别人,成为万众焦点,所以他们怀着兴奋和紧张的心情去完成每一项任务。他们感受到沉重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然而只有当情形对自己有利时,他们才会选择负重前行。

如果人类有幸掌握绝对真理,并且能够找到一种完美的方法来避免孩子们遇到这样的困难,那么这个世界上可能就不会出现行为有问题的孩子了。既然我们没有这种完美的方法,也不能给孩子最理想的学习条件,那么很显然,我们让这些孩子承担过度热切的期望是非常危险的。他们面对困难时的感受与那些有着适度进取心的孩子截然不同,这个困难指的是无法避免的困难。我们永远都无法让孩子不遇到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无法适用于每个孩子,它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进。另一个原因是,过分的进取心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导致他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克服困难。

进取心过大的孩子只关心最终的结果,也就是别人对他们成功的认可。如果他人不认可自己的成功,这些孩子就无法感到满足。我们知道在许多情况下,当困难出现时,儿童的心理平衡比试图马上解决困难更为重要。一个进取心过大的儿童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会觉得没有别人的赞扬他就活不了。这种心理导致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都依赖他人的意见行事。

我们可以举例说明,在生来就有器官缺陷的儿童身上,可以看到在价值判断的问题上保持平衡感是多么重要。当然,这种儿童很常见。许多儿童的左脑比右脑发育得更好,这一点鲜为人知。在我们右撇子盛行的文明中,左撇子儿童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使用一些方法来确定孩子是右撇子还是左撇子。我们几乎毫无例外地发现,那些在书写、阅读和绘画方面有特殊困难,以及双手不太灵活的儿童中,都可以发现左撇子的身影。要判断一个孩子天生是右撇子还是左撇子,有一个简单但不绝对准确的方法,那就是让孩子十指交叉。惯用左手的孩子通常是左手的大拇指在上。令人震惊的是,很多人都是天生的左撇子,自己却不知道这一点。

当我们对左撇子儿童的历史作大量调研时,会发现以下事实:首先,在右撇子盛行的世界里,这类儿童通常被认为是笨手笨脚的。要理解这种情况,只需要思考一下,当我们已经习惯了靠右行驶的交通时,在一个靠左行驶的国家(例如英国或阿根廷)开车会感到不知所措。如果家庭里其他成员都是右撇子,那么左撇子的孩子会发现自己的处境变得更糟糕,他的习惯对家庭和自己造成了困扰。在学校学习写字时,他的写字能力会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因为大家都无法理解个中缘由,所以他经常挨骂,成绩也不好,还经常受到惩罚。而他因为无法解释自己的处境,也只好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能力比别人差。他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劣势,而且无法与别人竞争。在家里,他也因为笨手笨脚而受到责骂,这进一步加重了他的自卑感。

左撇子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但有很多孩子在这样令人沮丧的环境下放弃了努力。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也没有人向他们解释该如何克服自身的困难,所以他们很难继续坚持下去。因为他们的右手从未得到充分的训练,所以许多人的笔迹很难辨认。其实这个障碍是可以克服的,事实证明,在最好的艺术家、画家以及书写工匠中,很多人都是左撇子。尽管他们天生是左撇子,但他们通过强化训练发展出使用右手的能力。

有一种迷信认为,所有被强迫使用右手的左撇子都会变成口吃。这种迷信可以用这样的事实来解释:这些孩子有时遇到的困难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他们失去说话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些表现出其他形式的受挫情绪的人中,左撇子占了很大一部分。另一方面,人们通常发现那些克服了左撇子习惯的人也在人生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些人通常都是艺术领域的人士。

无论左撇子的这一特征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它仍然教给我们一些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只有在激发出孩子的勇气和毅力之后,我们才能对孩子的能力做出判断。当我们恐吓孩子,夺走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时,我们也许会认为他们仍有能力继续生活下去,但倘若赋予他们更多勇气,这些孩子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进取心过大的孩子处境不利,因为人们习惯根据他们是否成功来判断他们,而不是根据他们为了面对和解决困难所做的准备来判断。在当代文明,人们习惯性地关心浅显易见的成功,而不是由内而外的教育。我们知道,轻而易举获得的成功是转瞬即逝的,因此把孩子培养得野心勃勃并没有太大好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孩子勇敢、坚韧和自信的品质,让他认识到失败不应使人气馁,而应该把失败作为一个新的问题来处理。如果老师能够辨别出孩子的努力是否得当,那么孩子会更容易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发现,儿童“野心勃勃”等性格特征体现了对优越的追求。有些儿童最初野心勃勃地追求优越,但如果有另一个孩子已经遥遥领先,他们就会放弃这种进取心。所以许多老师都采取这样的做法:用严厉的方式教育那些进取心不够强的孩子,或者给他们打低分,以激发他们潜在的进取心。如果孩子内心还有勇气的话,这种方法偶尔也会奏效。但是,这种方法不推荐在一般情况下使用。因为学习成绩亮红灯的孩子会被这种方法弄得非常困惑,从而变得更加愚笨。

反过来看,如果这类儿童得到成人的温柔对待、关心和理解,会发现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有意想不到的提升。的确,被这种方式对待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更大的进取心,这只是因为他们害怕回到过去的状态。他们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缺乏成就正如警告信号一样,督促着他们前进。在后来的生活中,他们中许多人就像被魔鬼附身一样,日夜忙碌,饱受过度工作的影响,但始终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

个体心理学的主导思想是,不管儿童还是成人,每个个体的人格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日益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反映了我们的人格。当我们记住这一点时,上述内容就变得清晰多了。脱离个体的人格而去给他单一的行为下定论,是不对的,因为某个特定的行为可以衍生出诸多解释的方式。当我们理解孩子做出某个特定的行为或动作(例如,拖延)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任务,那么所有的疑惑都会马上变得清晰。这意味着孩子不想上学,因此他也不愿费心去满足学校的要求。事实上,他会想尽一切方法不服从学校的要求。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坏”学生的全貌。我们看到,当孩子对优越的追求并非表现在对学校的接受,而是表现在对学校的排斥上时,就会发生悲剧。这时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的行为症状,这些症状会逐渐变得无可挽回,并造成行为倒退。比如,孩子可能会变成班级小丑那样的人,经常搞恶作剧,引人发笑,无所事事。他还会去惹怒同学,逃学旷课,与品行不端的人为伍。

于是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孩子在学校的命运,包括他们个人未来的发展,都掌握在我们手中。学校提供的教育和训练以一种至关重要的方式决定了个人的未来生活。学校是家庭到社会的过渡。学校有机会纠正在家庭养育下形成的错误的生活风格,也有责任让孩子为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并确保孩子在社会这个大乐章中,用和谐的方式唱出自己的音符。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学校所发挥的作用,我们会看到,它总是试图按照当时的社会理想来培养人才。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学校的制度先后经历了贵族制、宗教制度、资产阶级制度、民主制度,它总是按照时代和统治者的要求来教育孩子。在当下,学校必须适应社会理想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因此,如果今天代表社会理想的成人是独立、自主和勇敢的人,那么学校必须做出调整,并以此为目标来培养人才。

换句话说,学校不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最终目的,学校是为社会,而不是为自身培养人才。因此,对于那些放弃把模范学生当作理想的孩子,学校不能忽视他们。这些孩子的优越感不比其他孩子少。他们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不必过于劳神费力的事情上,转到他们认为(不管是对是错)更容易成功的事情上。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早年无意识地训练自己在其他事情上获得成功。因此,他们或许不会成为杰出的数学家,但可能会在体育运动中脱颖而出。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忽视任何像这种显著的成就,而应该把它视作一个出发点,鼓励孩子在其他活动领域取得进步。其实,如果教育者从发现孩子一个值得鼓励的成就开始,并以此激励孩子,让他相信自己可以在其他事情上取得同样的成功,那么教育者的工作会轻松很多。这就像是引导孩子从一个硕果累累的领域走到另一个硕果累累的领域。因为除了那些智力低下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能力成功地应对他们的学业,所以他们需要克服的只是一个人为设置的障碍。这种障碍的出现是因为我们以孩子在学校的成绩表现,而不是以终极的教育和社会目标,作为评判孩子的基础。这种障碍还导致儿童缺乏自信心。因此,孩子中断了他在进行的有益的活动,因为他们在有益的活动中无法获得优越感。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会如何应对?他想到了一个逃避的办法。通常,我们会发现他有一些古怪的行为,比如鲁莽无理,顽固不化。这些行为不会得到老师的称赞,但却能引起老师的注意,还能受到其他孩子的崇拜。这样的孩子对自己制造的麻烦引以为傲,常常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这种心理表现和行为的偏差是在学校生活的考验中产生的。虽然它们是在学校里出现的,但它们的起源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学校可以帮助孩子积极成长并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从消极的意义上说,学校是一个揭露早期家庭教育缺陷的实验场所。

一名称职且观察力强的老师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就能了解到许多事情。因为许多孩子立刻表现出备受溺爱的孩子所特有的种种迹象,对他们来说,学校这个新环境是最让人感到痛苦和不适的。这样的孩子没有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因此,让他们具备交友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更建议家长让孩子在上学之前,学会一些如何与他人接触的知识。孩子不应该因为依赖一个人而排斥其他人。家庭教育的缺陷应该在学校里得到纠正,但如果孩子在入学之际就能在某种程度上避免这种缺陷,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在家里被骄纵的孩子,突然间就能在学校集中精力学习。这样的孩子无法专心上学。事实上,他对“上学”这个概念缺乏意识,他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愿上学。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这种厌学的迹象。因此,父母不得不在早上哄孩子起床,必须不断地敦促他做这做那,还会发现孩子在磨磨蹭蹭地吃早饭,等等。这样的孩子似乎筑起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阻碍他们进步。

对于这种情况,解决办法和左撇子的方法是一样的:我们必须给予这些孩子学习的时间。如果孩子上学迟到就实施惩罚,只会让他们更不喜欢学校,更让他们认为在学校里没有归属感。当父母为了强迫孩子上学而实行体罚,那么孩子不仅不想上学,还会想方设法让自己逃避困难,而不是应对困难。如此一来,孩子的每一个手势和动作都会体现出对学校的厌恶,体现出他没有能力处理学校问题。他总是会忘记带书或把书弄丢。当一个孩子习惯性地忘记拿书或者把书弄丢,我们可以肯定他在学校里过得并不顺心。

在研究这类儿童时,我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现,他们对于能够在学校取得任何程度的成功都不抱希望。这种自我贬低并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错,是环境促使他们朝着这个错误的方向前进。在家里,家人怒火中烧,说他们前途晦暗,或者骂他们愚蠢无用。当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发现家人对他的评判似乎都得到了证实时,加上他们缺乏判断和分析能力(他们的长辈通常也缺乏这些能力)来纠正自己的误解,因此,他们甚至在尝试之前就放弃了努力,认为自己的失败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而障碍又证实了自己的无能或自卑。

如果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一旦发生错误,错误纠正的可能性就很小。这些孩子尽管很努力地想要进步,但通常还是会落后于他人,因此,他们很快就放弃努力,并开始为逃离学校而编造借口。旷课逃学,在学校里通常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症状之一,也是最严重的过错之一,如果孩子逃学,他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因此,孩子们认为,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惩罚,他们不得不使用狡诈和歪曲事实的手段。同时,他们还会进一步误入歧途。他们会在家里伪造请假条和成绩单,尽管他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去上学了,还会对家人编造自己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他们还必须在上课时间找个地方躲起来。毋庸置疑,在他们躲藏的地方通常会找到同样逃学的孩子。由于孩子们在逃学之后,对优越的追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这也促使他们进一步采取行动,也就是做出违法的事情。他们越陷越深,最终走向犯罪。他们拉帮结派,小偷小摸,发生性倒错行为,而且还误以为自己已经长大。

在往错误的方向迈出一大步之后,这些孩子开始为自己获取更多的优越感。由于一直没有人发现他们的行为,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犯下最狡猾的罪行。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不愿意停止犯罪。他们想要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因为他们相信,在其他方向上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他们拒斥了一切可能引导他们从事有益活动的事物。他们的进取心不断地被同伴激发,驱使他们做出不合常规或反社会的新行为。所有具备犯罪倾向的孩子都是极度自负的。这种自负和进取心有着同样的根源,它迫使孩子不断在某方面表现出众。如果一个人无法在生活的有益面中找到自我,他就去无益的一面寻找。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男孩杀害了自己的老师。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个案例,就会发现这个男孩具备上述所有的特征。这名家庭女教师自认为对心理表达和心理作用无所不知,因此这个男孩总是小心翼翼地行事,精神过度紧张。长此以往,这个男孩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因为他的进取心从高处跌至低谷,化为乌有,这对他来说十分受挫。学校和学校以外的生活都没有让他获得优越感,所以他开始走上违法的道路。他的违法行为使教育工作者和儿童教育专家不知所措,因为社会还没有把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看作是教育的问题,还没有认识到其重点在于纠正心理上的错误。

凡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熟知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教师、牧师、医生和律师的家庭中,通常容易出现调皮的孩子。不论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还是位高权重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尽管这些人在专业领域具有权威,但他们似乎无法在自己的家庭中做到和和气气,井然有序。我们对此的解释是,在这些家庭中,儿童某些重要的想法要么被完全忽视,要么不被理解。原因可能包括:父母制定了严厉的规章制度。作为父母的教育工作者认为自己很有权威,于是把这些规章制度强加给自己的家庭。父母过度压迫自己的孩子,造成孩子无法独立,甚至常常剥夺他们的独立性。他们在孩子们心中激起了一种反感,使得孩子们对压迫进行报复。如果孩子被父母打骂过,这种被压迫的观念会更加根深蒂固。同时也必须记住的是,如果父母刻意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会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具有异常敏锐的观察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大有好处的,但对孩子来说,这往往导致孩子想要一直成为关注的焦点。这类儿童会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展示育儿实验的陈列品,他人是负责任和做决策的一方,会帮他解决所有的困难,而他自己就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WJw7/Pr2IIqcJLml9PFFxvDC8RyZ2rwG5u2QlVXAArM9QyDCMu/uUpL1rlT1zwT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