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传主简介

沈荣显,我国著名的动物病毒及免疫学专家,慢病毒病疫苗的开拓者。沈荣显于1923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1944年毕业于奉天农业大学兽医系本科。1944年任伪满大陆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病毒系助理研究员。1949年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家畜防治所助理研究员。1962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1963年12月留学于罗马尼亚科学院病毒研究所。1967年回国开始主持研究我国流行的头号烈性传染病“马传染性贫血病”项目。1972年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马传染性贫血病研究室主任。1981年起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陈嘉庚农业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奖、国家农委及科委农业技术推广奖、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国家发明专利金奖、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和奖励。

自1948年始,六十多年来,沈荣显一直从事家畜病毒病的免疫学研究,做出了多项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造性科研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1年,在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协联合举行的推选“20世纪中国工程科技伟大成就”中,在全面推选的基础上由评选委员会评选出了“20世纪中国工程科技最伟大成就”,在畜禽水产养殖技术的疾病防治方面评选出四大重要家畜疫病疫苗,其中有三项(牛瘟山羊化兔化弱毒和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都是在沈荣显参与主持下完成的。尤其是他主持研究成功的“马传贫”弱毒疫苗,在学术上突破了慢病毒不能免疫的理论,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成功控制“马传贫”流行的国家,也使中国“马传贫”活毒疫苗及免疫学研究水平一直保持国际领先地位。“马传贫”疫苗的成功研发及应用,为人类攻克艾滋病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急性病毒病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1948年开始从事牛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研究(第一完成人)。1951年培育成功了山羊兔化牛瘟弱毒疫苗,应用该疫苗消灭了东北、华北和内蒙广大地区的牛瘟流行。1953年培育成功了绵羊兔化牛瘟弱毒疫苗,1953年至1954年用该疫苗在青藏高原地区对数十万头耗牛进行了注射,控制了当时正在暴发流行的牛瘟。农业部用该疫苗对青藏高原地区耗牛开展了大规模预防注射,截止到1956年,消灭了中国历史上流行的牛瘟,至今已近六十年,仍未见复发,这是历史上的奇迹。1956年获得政府首次颁发的科学奖。

1956年从事羊痘弱毒疫苗的研究(第一完成人)。培育成功了鸡胚化羊痘弱毒株,并制成冻干疫苗,既可以预防绵羊痘也可以预防山羊痘。1958年,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开始投产并推广应用,中国每年免疫注射数百万只羊。自此猖獗流行的绵羊痘,在不同地区逐步得以控制或消灭。此弱毒株于1959年分让给前苏联应用后,反映效果良好,并一直应用至今。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58年从事猪瘟兔化毒——牛体反应疫苗的研究(第一完成人)。以猪瘟病毒通过兔体继代培育成功了猪瘟兔化牛体反应疫苗,每头牛可生产10万多头份猪瘟疫苗,该疫苗免疫原性强,又提高了产量,积极推广应用,对猪瘟防制起了积极作用。首次独特地应用兔化猪瘟病毒感染牛体,并证明猪瘟病毒通过兔体后可以感染没有亲缘关系的动物——牛体。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在慢病毒病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1967年,罗马尼亚留学归国后主持“马传染性贫血病”免疫研究工作。全世界自1904年发现“马传贫”病毒以来,科学界就其免疫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讨,但均未获得实质性进展。1972年,沈荣显首先提出用驴白细胞培育驯化驴强毒的研究思路,并确定了体外培养驴白细胞的最适生长条件。他亲自用驴强毒在驴白细胞培养物上继代驯化,直至传到第125代,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最终成功地研制出驴白细胞弱毒株。沈荣显主持研究成功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首次解决了世界上百余年来尚未解决的“马传贫”免疫问题。为将该疫苗推向产业化,他又研究了制造冻干疫苗的方法,并创立了疫苗产业化生产车间。自1976年此疫苗广泛应用于中国“马传贫”的流行地区,免疫注射了七千万匹次以上的马、骡、驴,凡注苗地区疫情明显下降,疫点减少,病马几乎不再发生,有效地控制了中国的“马传贫”流行。根据农业部统计(1990年统计资料),10年内减少经济损失65.236亿元。在学术上,“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突破了慢病毒的免疫理论,为人畜慢病毒病(如艾滋病等)的免疫研制疫苗提供了新途径。马传染性贫血病弱毒疫苗蕴含着关于慢病毒——艾滋病病毒免疫保护机制的重要信息,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美国《纽约时报》曾以大篇幅报道:“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的研制成功,给艾滋病预防带来希望。”

“马传贫”弱毒疫苗研制成功后,沈荣显又就“马传贫”弱毒的致弱及免疫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证明了弱毒在体内不同于强毒的复制方式,该弱毒并非带毒免疫的理论。据此,他提出了弱毒诱生保护性免疫的蛋白在机体内长期存在,持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体液及细胞免疫不断积累成熟,完全能抵抗不同强毒株攻击的理论,并进一步证实其可信性。

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中国的马传贫弱毒疫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马传染性贫血病,它还对人类攻克艾滋病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哈兽研所采用“马传贫”疫苗研制成功的创新技术路线,以人艾滋病毒和猴艾滋病毒的嵌合病毒在猴体内和体外细胞传代的方法,并结合特定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改造手段,构建了抗原性强、安全性好的减毒HIV疫苗。这对人类战胜艾滋病、保卫人类生命安全意义更为重大。

1985年8月,沈荣显作为“马传贫”(EIA)与艾滋病(AIDS)学术讨论会分组的特邀代表,赴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席了第十届泛美兽医大会,报告了“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的研制与应用”。与会代表对我国研制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该苗在中国使用的效果以及该苗免疫马用美国wyoming株“马传贫”强毒攻击的免疫效果倍感兴趣,会议前后许多国家代表希望我国特邀代表在会议结束后对“马传贫”流行的地区去考察以及要求引用我国研制的疫苗。大家普遍认为,中国“马传贫”免疫研究的成功为艾滋病的免疫研究提供了开拓性借鉴。

1997年初,在沈荣显院士的推动下,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与美国、荷兰等三国四方达成了一项国际合作研究协议,这一举措不仅为艾滋病减毒疫苗提供了动物模型,而且为促进马传染性贫血病减毒疫苗推向世界创造了条件。1998年沈荣显院士受国家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邀请共同进行以“马传贫”开展艾滋病和“马传贫”病毒疫苗基础的比较性研究。1999年初,哈兽研所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参比研究室,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合作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三年多共同研究顺利完成了“马传贫”强弱毒全基因序列测序;构建成功了“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不同代次毒株的序列测定和遗传变异分析;进行了疫苗免疫动物机体内病毒复制及相关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研究。申请国内国际专利三项,阐明了“马传贫”弱毒疫苗致弱与免疫保护机理。在此基础上,又以“马传贫”疫苗为基础开展新型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受美国AIDS国际培训和研究项目中心邀请赴美共同开发艾滋病疫苗的合作研究。

采集过程

沈荣显院士采集小组成员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专家和黑龙江大学相关人员组成,自2012年6月承担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主要任务是学术资料采集、口述资料采集和学术传记撰写等。由于沈荣显本人于2012年6月去世,家人深陷悲痛之中,故推迟了采集计划,采集工作于2012年9月正式开始,至2014年6月基本结束。由于无法进行直接访谈,不能获取一手资料,所有信息均从第三方获取,而且很多年代的信息根本无人了解,他本人也没有任何的传记类文章,面对零散繁多且不系统的采集信息,材料的整理、分类、归档及其学术传记撰写任务异常艰巨。

资料采集情况

自2012年9月以来,小组积极组织开展信息采集等工作,多次深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沈荣显生前办公室、沈荣显儿子沈杰家中、沈荣显孙子沈楠家中及沈阳农业大学等处所,广泛搜集反映其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工作经历、学术成长、科研成就、师承关系等方面的材料。沈荣显去世后,办公室并没有马上腾出,这给我们采集信息提供了良机,初到他的办公室,即被大量的书籍和材料所吸引,在沈荣显孙媳妇、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林跃智的帮助下,我们选取了其中的部分材料,包括重要的实验记录、书信、证书、照片、书籍等,并对办公环境和重要实物进行拍照。在沈杰家中访谈时,我们一并收集了沈荣显生前所用实验器具、钟表、译著等实物,沈杰也多次为我们提供了沈荣显的照片、研究手稿、实验资料等,其中赴罗马尼亚留学期间的照片甚为丰富,我们认真整理,及时扫描归档,标名资料的出处等重要信息。因沈楠继承了祖父沈荣显的兽医研究事业,所以在沈楠家中也获得了大量专业资料,有沈荣显的研究笔记、获奖证书、工作照片、论文等,还有部分影音资料,不能获得实物的及时进行扫描和拍照。沈荣显的著作较少,只有《绵羊化兔化牛瘟病毒疫苗之制造与应用》等四部,但发表论文无数,因多数学报和刊物均实现电子化,我们从多个数据库中搜集到PDF格式论文130余篇,已经按照论文发表时间进行了排序。为扩大采集范围,采集小组试图通过采访过沈荣显的电视台、报社获取信息,经多方联系,在哈尔滨市电视台采集到沈荣显纪录片一集、在黑龙江省图片社收集到沈荣显照片若干张;新中国成立前,沈荣显一直在辽宁学习工作,我们曾联系辽宁省档案馆、沈荣显就读的沈阳农业大学,说明缘由后得到了有关人员的支持,在一番查找下,并有所获。这些资料让我们如获至宝,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采集工程馆藏,更为研究报告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访谈情况

因沈荣显去世,只得通过间接访谈了解其学术成长历程,在黑龙江省科协和采集小组的积极努力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采访工作。访谈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提前准备好话题,采取一问一答形式,访谈地点多为工作单位和家中。家人中主要采访了沈荣显的长子沈杰、二儿子沈涛、长孙沈楠等人。因沈杰一直和父亲沈荣显一起居住,所以我们对其进行了多次采访,对沈荣显的工作情况和在生活情况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还有“文革”前后的经历、“马传贫”项目的研究工作等方面作了细致的回答,对老哈兽研所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多次提到单位的领导、同事和沈荣显之间的合作经历等,但对沈荣显新中国成立前的工作生活经历知之甚少;后来我们联系到沈荣显的四弟沈荣胜,进行了电话访谈,将其家庭概况了解得比较清楚,但由于两人年龄差距太大,故对沈荣显早年学习和工作情况也不甚了解;在多方联系下我们还与沈荣显二弟的夫人取得联系,但由于年事已高,无法正常交流,所以没有获得有效信息。同事和学生中主要采访了王晓钧、马建、林跃智等人。因林跃智即是沈荣显的孙媳妇,又是他的学生和同事,所以林跃智对沈荣显的了解更为全面,特别是专业知识方面讲解的更为透彻,和我们分享了沈荣显研究道路上的点滴,提到了关系学术成长的很多关键人物,尤其是后来的关于“马传贫”研究和艾滋病疫苗的合作研究方面,给予了大量信息,还提供了很多工作生活中的细节故事;在王晓钧和马建的访谈中,更多是侧重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重点介绍了沈荣显如何对待工作、学术研究、学生培养和名利荣誉等,其中不乏感动人心的故事。采集小组从间接访谈中掌握了大量有效信息,共获得访谈录音346分钟,其中还有大量电话采访和现场采访没有录音,而是形成了访谈稿或直接作为写作素材供撰写传记使用。在间接人物访谈之中,拍摄了一些与沈荣显有关的照片,如沈荣显单位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照片、沈荣显生前所在办公室照片、收藏古玩照片等,同时也拍摄了相关人物照片。

采集成果

实验手稿和工作笔记

经过多方收集和认真整理,共获得21件实验记录和工作笔记。包括1965年《鸡胚细胞细胞消化》18页;1968年《马传贫强毒通过驴体继代培育病毒》23页;1980年《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121~125代种毒鉴定保管》共计166页;1981年《传贫病毒对驴(马)白细胞测毒记录表》;1982年《马传染性贫血病研究工作的几点体会》10页;1983年《马传染性贫血病弱毒疫苗发明申报书》;1987年《马传贫免疫研究古巴应用的840菌》共计167页;1992年《马传染性贫血免疫注射的选其效果观察》2页;日语版《马传贫研究工作的历史(沿革)》10页。这些工作记录专业性极强,笔迹极为工整,信息量较大,为我们弄清沈荣显学术成长经历提供了保障。

照片

在所收集到的照片中,多数为沈荣显家人提供,共计112张。大多数可以说明照片拍摄时间、事由及照片中的人物姓名,但也有部分照片其家人回忆不起时间人物等信息。比较珍贵的照片有:1957年沈荣显作为科学工作者积极分子代表出席了中国科学奖表彰大会与毛泽东主席合影,1961年在北京与二弟沈荣久、三妹沈荣兰、四弟沈荣胜合影,1965年沈荣显在罗马尼亚留学期间与周恩来总理合影,1986年指导学生做实验场面照片,1990年沈荣显在美国工作照,2006年在北京“中国消灭牛瘟五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合影,2012年沈荣显与儿子沈杰、孙子沈楠、重孙沈博玮合影,与哈兽研所前所长陈凌风合影等。

往来书信

获得沈荣显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往来信件共计30余封。其中重要的有:196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罗马尼亚期间邀请沈荣显同志参加留学生招待会;1989年沈荣显写给党中央总书记的信件,汇报我国研制成功的“马传贫”疫苗的喜讯和遭遇;1993年,日本京都大学艾滋病研究所速水正宪教授,写信表明对“马传贫”减毒疫苗非常感兴趣,特别对马传贫病苗的基因测序为艾滋病疫苗的模型,愿意开展合作,并希望这项工作尽早开始;2012年梁田庚写给沈荣显的生日贺卡,感谢沈荣显为我国农业科学事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祝生日快乐,健康瑞祥!

证书

共采集沈荣显获奖证书及聘书75个,其中重要的有:195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三等奖、1983年获得的国家一等发明奖、1990年度陈嘉庚农业科学奖、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199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证书,以及1984年被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1996年被聘请为东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等聘书。

实物资料

沈荣显家人大力支持采集工作,提供了部分珍贵实物资料,其中有使用多年的试验器皿、笔筒、水杯、放大镜、马标石英钟等,还有13本研究领域的外文参考书籍,及多份研究记录、推荐书和报纸信件等。

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

采集小组严格按照传记写作要求,将沈荣显学术成长经历置于中国兽医免疫学发展背景之中,放在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之下,予以考量。在撰写过程中,将沈荣显院士人生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学习和工作的经历、重大疫苗的研制成功)为节点进行创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将家庭生活与之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发掘资料,深入研究沈荣显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重点突出其学术成长历程,探求其性格特点、学术传承关联、重要研究成果、在动物病毒及免疫学界的地位等问题,客观呈现他的人生全貌。

由于没有沈荣显本人的口述材料,编者希望把采集到的素材汇集成册,传记初稿的写作首先从采集到的个人简历、研究记录、荣誉奖励、文献资料等档案素材中筛选有用信息,再加上间接访谈获得的信息,整理出一部相对完整的传记。但采集小组所得材料并不是全部都能使用,需要按照主题和结构,对材料做出选择和取舍,所以很多难得的资料并不能得到应用,很是惋惜。当然也有意义非凡的历史阶段和事件,就需要深入挖掘相关全部材料,原原本本的完整呈现,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撰写过程中,在科协领导小组王春法、樊洪业先生的指点下,采集小组发表了一些评论,对沈荣显的成长特点进行了适当的归纳总结,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同时我们非常注重信息的补充采集,当遇有不清楚问题时,就及时访问相关人员,将采集信息补充其中。我们总认为沈荣显院士传记是一部需要不断丰富的著作,即使完稿后,也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使之更加完备,期待有更多研究者一起参与,不吝赐教。

传记以时间为线索,分为家世和求学经历、新中国成立前的就业经历、消灭牛瘟、成功研制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研发猪瘟兔化牛体反应疫苗、留学罗马尼亚、开始主持马传染性贫血病这一尖端课题、十年磨一剑攻克马传染性贫血病、马传染性贫血病弱毒疫苗的成功给艾滋病带来希望、夕阳灿烂、慢病毒疫苗的开拓者等十一章,每章分为二到四节,每节讲述一个主题,主题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有的时间跨度较大,也可单独成篇,但其所述事件仍符合总体时间脉络。

本传记是沈荣显院士的第一本传记,之前未有过他的传记类著作。希望它可以清晰地呈现沈荣显从一名旧中国的大学生成长为出类拔萃的留洋归国学子,又从一名普通平凡的科研工作人员成长为享誉中外的家畜病毒病免疫学研究的科学家的艰辛历程。借此希望沈荣显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可以激励更多的人们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积跬步而至千里,聚滴水而成江河,齐心协力、共同肩负起中华民族脊梁的大任。 jEnPV1W7PVTFbP+5+zgdFi37QAlNTkTze64JzIDbBBS9EgYlrYQTqIx5/fCLSN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