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求学时代

功夫不负有心人,1942年,沈荣显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奉天农业大学(现沈阳农业大学) 的兽医系,立志学习农业科学,为中华民族服务。伪满洲国设立的大专院校共有二十所,参与其事绝大部分是日本人。当时的大专学校,教师90%以上为日本人,用日语授课,少数的非日本人用汉语或者蒙语授课。比如说,建国大学每年招生150人中,一半是日本人,另外满洲人50名(在满洲国汉族和满洲族人都称为满洲人),朝鲜、蒙古和白俄共25名。

图1-4 大学期间沈荣显和父亲的合影(沈杰提供)

在当时的社会,能够考上大学的人非常少,而步入大学校门的人一般都会选择医学、法律、经济等热门专业,以期未来获得一份既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对于专业的选择,沈荣显并没有想太多,也从没后悔过报考了兽医学。沈荣显深感中国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有着辽阔的草原,但是兽疫危害非常严重,畜牧业十分落后。在家乡,他看到农民生活贫困,农村养畜和兽医技术十分落后,牲畜因得不到治疗而死亡,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乃至破产。他看过太多因为家畜疾病不能及时被治愈,导致很多家庭破败的例子,不能忘记家乡父老看着家畜尸体默默叹气流泪的景象,深刻地体会着猪、马、牛、羊等家畜对于一个农村家庭的重要意义。沈荣显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的一段沉痛的讲述:“牛是农家的命根子,每当牛瘟流行,不知有多少土地被荒芜,多少农民被迫背井离乡,流落在外。”“当时,马、骡、驴等这些动物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而动物的疫病却非常严重。大量动物的死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这一点的理解更为深刻。因此,我选择了在当时非常受偏见的动物医学专业。这是一个不被人认可和重视的专业,甚至有的同学都不敢和家人说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动物医学。” 于是,他立下了攻读畜牧、兽医学的志愿,越来越关注畜牧业,经反复考虑,毅然一反当时我国轻视兽医的思想,谢绝了家人亲友的劝阻,决心涉足畜牧事业,经过努力,终于考入了奉天农业大学攻读兽医学专业。进入大学后,他很快就对兽医学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很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沈荣显读大学的阶段,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也正面临着日本的疯狂侵略,整个东北地区的人们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艰难生活。日本一直把教育看的十分重要,他们一直妄想企图通过教育来改变国人的思想,从而达到从思想上控制整个中国的目的。当时牛瘟、羊痘等动物性瘟疫困扰着很多国家,日本连年征战,每一项物资都十分的珍贵,当牲畜大批量地死亡的时候,对于他们的侵略计划十分不利,所以当他们攻陷东北的时候,奉天农业大学作为农牧业的专业学校,是最早被日本控制的几所学校之一。

图1-5 奉天农业大学(1943年。沈杰提供)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除了在思想上的控制,经济上的控制更为苛刻,导致沈荣显的大学生活过的非常艰难。1942年,日伪当局决定辽阳市内中国人普通家庭每月粮谷的配给量:1至3岁为3公斤、4至7岁为6公斤、8至10岁为9公斤、11至60岁为12公斤、61岁以上为9公斤。如此导致物资奇缺,以当时的公定价格为100,粮、棉、煤等生活品黑市价格分别为:大米415.7,白面694.2,高粱米603.4,鸡蛋173.1,猪肉154.4,砂糖416.8,豆油775.2,棉布999.5,煤238.3,火柴500.5 。在这种情况下,沈荣显和大多数人一样,不得不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

由于战局动乱,整个学校的教学计划全部搁浅。当时有很多人疲于奔命,不再坚持读书了,但是沈荣显一直铭记着自己的抱负,他坚信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并逐步树立了为人民、人类服务的远大理想。他认为:为人民、为人类服务,让他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断地改善、提高,能过着幸福的生活,本是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有的理想。从古至今,仁人志士,莫不如此。但这理想如何能实现呢?人民生活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都是与知识的掌握息息相关的。原始的人类是靠天吃饭,大自然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在必然王国立挣扎;当他们掌握了知识,了解了人类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正确的信息和经验,才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能主动地创造条件,改变环境,掌握命运。所以,要想改变当前的生存环境就一定要学习知识文化。有许多人尽管用心良好,希望为人民、人类做点好事,为他们服务,但因为没有掌握知识文化,不能进入自由王国,因此常是事与愿违,达不到利国利民的目的。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沈荣显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文化知识。

沈荣显十分珍惜能到大学读书这样难得的机会,从一个县城高中考到了奉天农业大学实属不易,到了大学后,沈荣显发现虽然自己一直很努力学习,但是仍然有很多知识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面对图书馆里琳琅满目的书籍和文献,他就像久旱逢甘露一样,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不是在教室、实验室就是在图书馆。当时整个东北的形势都不容乐观,学习环境更是难以保证。沈荣显曾经说过,当时所有人都是他的老师,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他都虚心地请教学习。他恨日本人,但是不能恨他们的技术,他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这些最为基础的东西,根本没有人愿意教他,沈荣显就在旁边认真地看、认真地记,然后再一遍一遍看别人的实验记录,逐渐摸索着进步,慢慢地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沈荣显生前接受采访时说:“那时,我们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电脑,也没有发达的网络,更没有现在先进的科学研究技术,获得信息的途径少之又少,只能参考有限的相关资料来学习,以自己手抄来一点一点记录成册。就这样,我靠着平时的积累和实践来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图1-6 沈荣显和师生现场学习情况(1943年。沈杰提供)

沈荣显读大学期间,日伪当局对中国人的管控更为严格,1943年,日伪当局施行《国民身份证法》,凡15岁以上居民均持有身份证。即使是这样,沈荣显家乡一带的抗日活动一直没有停下,1943年,“辽阳第三国民高等学校”一些学生,由该校学生范传鼎等人领导,进行反满抗日活动,直到1945年“八一五”光复。1944年,国民党派张枢到辽阳进行地下活动。以市内和刘二堡为据点,用青年抗敌队的名义,发展队员20名左右,组织县党部,活动于沈阳、辽阳、刘二堡、亮甲、隆昌等地,1945年8月党员达30余名。“八一五”光复后,一度与罗大愚共同组织县党部。沈荣显耳闻了很多优秀青年学子的抗日活动,当时他也热血涌上心头,有冲上战场的想法,但稳重的他转念想起家人对他的期盼,自己树立起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理想以及眼下的学习重任时,他还是一次次放弃了这种念头。这个时候的沈荣显已经很成熟,他非常了解自己的特点,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而一路走来所取得的众多成就也充分印证了他当时的做法是正确而且科学的。

沈荣显将抗战的激情全部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学校他十分珍惜和老师交流的机会,他会把一段时间的问题记录好,一起向老师请教,老师们都被他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所打动。沈荣显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每当思想松懈的时候,他就会及时提醒自己,必须坚持下去,学好本领,才能在中国取得抗战胜利后施展才华,为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就是凭着那一股子韧劲儿,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沈荣显几乎每天都待在实验室,常常有人看到他在实验室里臂夹一个硬壳笔记本,踽踽独行,在各处转悠,把他随时想到的想法都记了下来。他很少与人交谈,总是一副沉浸于捕捉新思想苗头的状态。

那时沈荣显家中的经济条件已大不如前,供他读书学习非常困难。他深知家里的实际情况,自己就省吃俭用,经常是窝头就着咸菜就是一顿饭,衣服破了就自己补一补。他从不在意吃穿,他认为食物只要能果腹就可,衣服能避寒就行。他从不羡慕那些家境好的学生,只一心投入学习中去。沈荣显在大学期间经历过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依然凭借着自己的那份理想和满腔的热情,执着地坚持了下来,顺利地从大学毕业了。

对理想始终如一的坚持、善于学习的本领、潜心研究的执着,这三份大学时代沉甸甸的收获,一直伴随着沈荣显走过那段新中国峥嵘的科研岁月。正如多年后,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 慰问沈荣显家人时,对沈杰所说的:“你父亲对国家的贡献很大,特别是在医学方面,我们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强大的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使命感,感受到了勇于攻坚克难严谨的科学作风,这些都是值得后人好好学习的。正是因为有很多像沈荣显院士这样的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科研成果才给人类、给社会带来巨大贡献,才使得我国在动物防疫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是家人、同事还是学生,当他们回忆起沈荣显的时候,都觉得他倔强,甚至有些古板,认准了什么事就一定要做成。他的这些特点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显现,如果没有这样的韧劲,他就不会一直坚持读书学习,坚持完成学业,也不会在学术上有这么大的成就。沈荣显就是这么一个执着的人,一旦决定下来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下去,这些都跟他从小的生长环境和性格有非常大的关系。

虽然沈荣显从小生活在艰苦的农村,在一路求学的道路上也历经了无数坎坷,但是他的心灵却从来都不贫乏,他心中充满了理想的力量。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之时,沈荣显早已做好准备,怀抱着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去迎接大学毕业之后的工作和生活。 ljMyjBbOncoY/q6habINkGvfe8EIX68vunBvqWV4fY9kezLfsYGggXW8E7FWGAZ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