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遭遇到一些磨难,有人把它们看成是劫数而一蹶不振,有人把它们当成人生中的励念,将其转为继续奋进的动力。显然,戴立信属于后者。戴立信的童年是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度过的,然而,在父亲和祖父母相继过世后,家庭经济状况变得日益窘迫起来,再加上国内抗战形势的恶化,戴立信的求学之路变得艰难起来。1942年9月,戴立信从上海三育中学毕业,同年考取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不到一年,在化学王国中畅游一番的梦想就被日寇的炮火所击破。不久,时局的动荡和变迁使他被迫辍学。所幸这些挫折并没有让戴立信感到心灰意冷,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求学的决心,后来他经过长达半年的艰难跋涉,在颠沛流离之中,辗转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和贵州等省到达重庆。经过教育部审核最终赶到西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借读,并在那里度过了清苦但美好的大学时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那些看似磨难的经历,在风华正茂的戴立信心中,转化为自强不息、读书救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