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姜的功用百家谈

生姜辞典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胃、脾经。

【功效】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毒。

【主治】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临床应用】

◎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微热,头痛鼻塞等轻症,民间常用本品加红糖,煎汤热服(姜糖水);如治感冒较重者,需与紫苏、羌活、防风、葱白等同用。

◎用于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如治中寒腹痛,得暖则解,可配高良姜、胡椒等同用;治呕吐,可单用本品或配半夏同用,方如小半夏汤;如呕吐属寒者,又可配吴茱萸等;呕吐属热者,则配黄连、竹茹等,方如陈皮竹茹汤;若呕吐、泄泻属脾胃气虚者,则宜与人参、白术配用。

◎用于痰饮咳嗽,尤适宜于风寒束肺或肺寒痰饮而致者。如治风寒束肺,咳嗽咳痰,恶寒头痛,常配麻黄、杏仁等同用,如三拗汤;如咳嗽痰多,则配紫苏叶、杏仁、紫菀、陈皮等同用,方如杏苏散、止嗽散等;如痰热壅肺,烦满喘咳,也可使用本品配竹沥、青礞石等同用,则有豁痰开窍之功。

◎用于鱼、蟹、鸟、兽等肉类食物中毒,可单用煎汤或绞汁冲服,或与紫苏叶同用,此外,本品还可解半夏、生天南星、附子、草乌等药物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或捣汁。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用药忌宜】阴虚内热者忌服。①《本草纲目》:“食姜久,积热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並忌之。”③《随息居饮食谱》:“内热阴虚,目赤喉患,血证疮痛,呕泻有火,暑热时症,热哮大喘,胎产痧胀及时病后、痧痘后均忌之。”

【别名】姜根、百辣云(《本草纲目》)、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和汉药考》)、生犍、母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处方名】生姜、鲜姜、生姜片、煨姜、煨生姜、老生姜、姜汁、生姜汁,生姜即鲜姜、生姜片,指原药洗净切片入药者。煨生姜即煨姜,是将生姜用草纸包好,置灰火中煨至草纸焦黄,除去焦纸,切片入药者。

【药用部位】本植物干燥的根茎(干姜)、根茎的根皮(姜皮)、叶(姜叶)均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药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四川、广东、山东、陕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贮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

【炮制方法】生姜:拣去杂质,洗净泥土,用时切片。鲜姜粉:取鲜生姜,洗净,捣烂,压榨取汁,静置,分取沉淀的粉质,晒干,或低温干燥。煨姜:取净生姜,用纸六七层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纸色焦黄,去纸用。

【考证】

◎《本草图经》:“生姜,生犍为山谷及荆州、扬州。今处处有之,以汉、温、池州者为良。苗高两三尺,叶似箭竹而长,两两相对,苗青,根黄,无花实。秋采根,于长流水洗过,日晒为干姜。”

◎《本草衍义》:“生姜,治暴逆气,嚼两三皂子大,下咽定,屡服屡定。初得寒热痰嗽,烧一块含啮之,终日间嗽自愈。暴赤眼无疮者,以古铜钱刮净姜上,取汁于钱唇点目,热泪出,今日点,来日愈。但小儿甚惧,不须疑,已试良验。”

◎《本草纲目》:“姜,初生嫩者其尖微紫,名紫姜,或作子姜,宿根谓之母姜也。”“姜宜原湿沙地,四月取母姜种子,五月生苗,如初生嫩芦,而叶稍阔似竹叶,对生,叶亦辛香。秋社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采食无筋,谓之子姜,秋分后者次之,霜后则老矣。性恶湿洳而畏日,故秋热则无姜。”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生姜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β-水芹烯、坎烯、柠檬酸、姜萜酮、β-甜没药烯、α-姜黄烯。又含辛辣成分红姜辣素。

◎药理作用:生姜油、姜辣酮或姜辣烯酮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和抗抽搐作用;生姜煎剂可促进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浸膏及姜辣素能抑制硫酸铜的催吐作用,对运动引起的眩晕、恶心症状有明显的减轻作用;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生姜的丙酮提取物有显著利胆作用;有抗过敏、抗5-羟色胺及镇咳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皮肤致病菌及阴道滴虫亦有杀灭作用。

干姜辞典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辛,热。入脾、胃、肾、心、肺经。①《本经》:“味辛,温。”②《别录》:“大热,无毒。”③《药性论》:“味苦辛。”

【功效】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主治】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下血。

【临床应用】

◎用于脾胃虚寒,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如脘腹冷痛,常与高良姜同用;如脘腹冷痛由脾胃虚寒所致者,则配党参、白术、炙甘草,方如理中丸;若中焦胃寒,干呕吐逆者,则与半夏配用,方如半夏干姜散。

◎用于亡阳欲脱所致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常与附子配用,方如通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

◇干姜

◎用于寒饮伏肺而致的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常与细辛、麻黄等同用,方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此外,干姜亦能散寒燥湿,可用于寒湿痹痛,常与苍术、独活、草乌配用;与雄黄研末外用,可治牙痛;配以川草乌、苍术、当归,研末调膏外用,可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5克。

【用药忌宜】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①《本草经集注》:“秦椒为使。恶黄连、黄芩、天鼠矢。杀半夏、莨菪毒。”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並忌之。”

【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本草纲目》)。

【处方名】干姜、干姜片、淡干姜、泡姜、炮姜、炮干姜、炒干姜、黑姜、炮姜炭、干姜炭、黑姜炭、炒姜炭、姜炭等。

处方中写干姜指干姜片。又名淡干姜、泡姜。为原药除去杂质,洗净略泡,润透切片,晒干入药者。

炮姜又名黑姜、炮干姜、炒干姜、干姜炭、炮姜炭、黑姜炭、炒姜炭、姜炭等。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成棕黄色而入药者。炮姜温里作用减弱,而长于温经止血。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产于四川、贵州的长顺、兴仁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贮藏】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

【炮制方法】干姜:择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炮姜:取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有指状分支,长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支处,常有鳞叶残存,质坚实,断面颗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气芳香,味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干姜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姜烯、牻牛儿醛、牻牛儿醇、甜没药烯、芳樟醇、橙花醛、松油醇、樟烯、柠檬烯等。

◎药理作用:干姜甲醇提取物有镇静作用,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干姜醚提取物有镇痛作用,能显著抑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并能明显延长热刺激痛反应的潜伏期;水提取物有抗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干姜或有效成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增强作用;干姜醚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大鼠足肿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另有止呕吐、抗缺氧作用。 IfIvo0VzSc624tIFC3IiXIXHUIKhnXgVfRBQXko+0YDHMhbHVVvd9f07BUuCgEU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