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经常能听到一个高频词语——原生家庭。如果一个人缺爱、总是表现得患得患失,就是父母没有给他足够的关心;如果一个人自私,就是父母对他太过溺爱。总之,所有问题仿佛都能归结于原生家庭的不好。
在亲密关系领域,家庭同样是择偶的重要因素。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好找对象,“妈宝男”更是被女性避之不及。
小时候的家庭生活自然会对一个人产生影响。阿德勒也指出“任何人都会从小时候开始就在心中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异性形象”。比如很多男性将母亲视为理想形象,寻找和母亲相似的女性结婚,而如果小时候和母亲的关系紧张,就会试图寻找和母亲类型相反的女性结婚。
可是若将所有问题回溯到童年,从原生家庭中寻找原因,不就是给了我们一条逃避的道路吗?让我们能够理所当然地将问题推到别人身上,而不是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这也给了我们不去解决问题的借口。
不是所有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没有被足够关心的人都会患得患失;不是所有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都会自私自利。给别人贴上与原生家庭有关的标签,既是给了他们借口,也失去了看到他们真正内心的机会。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他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能力也有权利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愿意,生活方式可以由自己来改变。
恋爱与婚姻会在我们的人生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最亲密的人面前,我们展现出了最真实的自己。两个人的生活方式会发生最激烈的碰撞,如果双方都不愿意改变,恐怕结果多半会是两败俱伤。
岸见一郎在这本书中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生活方式是可以主动改变的。人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回归真正的自我,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
说到底,恋爱关系不过是一种人际关系,只是更加亲密,更加深入,所以遇到问题时会更难处理。就像第五章中写到的那样,恋爱关系和所有关系一样,相互尊敬、相互信赖、同心协力、目标一致才能构建良好的亲密关系。而与其他人际关系不同,恋爱关系中不存在第三者,所以集中力是亲密关系的必要条件。
关于集中力,书中对异地恋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
“最好的情况是分别后才发现没有约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只有度过一段满意的时光,尽情地享受与对方在一起,才会忘记约定下次的见面。能够度过这样一段时间的两个人不需要刻意追求‘下次’,‘下次’会自然而然地到来。”
集中力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成了稀缺品,生活中的各种碎片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或许在热恋时,我们能够自然而然地将全部注意力放在所爱之人的身上,可是当热情渐渐散去时,我们会被太多琐碎的信息干扰。明明是两人独处,却心各一方。就像前言中说的那样,“恋爱并非是年轻人的特权。经历过漫长的陪伴,共同生活的人们同样不该将恋爱当成一去不复返的回忆”。如果能经常有意识地专注于对方,认真听听对方在说什么,看看对方在做什么,也许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关系都会变得更幸福。
人们常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家人对婚姻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岸见一郎提出:“通过思考一件事情的结果最终会落在谁的头上,或者由谁来负最终的责任,就能明白这件事情是谁的课题。”“结婚同样如此,结婚是两个人的课题,就算别人反对,也只会由这两个人承担婚姻的责任。”不光是父母,两个人之间还会有孩子。和父母一样,孩子对夫妻关系的影响也不可小视,甚至比父母更大。可是永远不要忘记,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只要将这一点铭记在心,“就有可能随时保持刚结婚时的感情”。
在这本书中,每一个例子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遇到的问题虽然各不相同,但其中相同的是只有拨开迷雾,找寻内心深处真正造成问题的根源,才能主动改变自己,获得幸福。
佟凡
2021年8月,于西安
我一直在给年轻人上心理学课。每堂课结束后,我会让大家把问题写在纸上交给我,下一堂课我就从回答这些问题开始。听到我的回答后,学生会继续就我回答的内容进行口头提问。
大家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不过关于恋爱的问题占绝大多数。看来,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恋爱吧。学生年年不同,但总有很多人被相同的问题绊倒,我经常会感叹:上一年也回答过同样的问题啊。
在这本书里,我希望能明确地梳理出在恋爱与婚姻中会绊倒大家的问题和原因,并且具体说明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亲密关系。
本书中主要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创立的个人心理学(在日本,普遍被人们称为阿德勒心理学)为基础来解释恋爱与婚姻。然而尽管阿德勒的思想被誉为领先于同时代的思想,但依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时代与社会的制约,所以从现代的视角来看,有些观点确实已经过时。不过,包含恋爱关系在内,阿德勒对人际关系的洞察依然令他人望尘莫及。
阿德勒曾经说过:“人们总说教人恋爱与婚姻的书随处可见。确实,这类书籍的数量很多,任何文学作品中都会包含爱情故事。但是我几乎没有看见过讲述幸福婚姻的书。”
确实如他所言,阅读书籍或者观看电影、电视剧时,故事几乎都围绕着“处于爱情困境中的男女”进行叙述。也许是因为描写两个幸福的人的故事的话,书籍无法成为畅销书,电影无法获得高票房,电视剧无法获得高收视率吧。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人们看到描写两个不幸的人的书籍和电视剧后,可能会在恋爱和婚姻面前望而却步。用阿德勒的话来说,他们会在面对恋爱与婚姻的课题时“犹豫”。
准确来说,人们并不是因为看到了太多“不幸的爱情故事”,就对恋爱和婚姻产生了犹豫。而是因为人们在看到父母或身边人不幸的婚姻生活,或看到将恋爱与婚姻描写成不幸的书籍、影像后,才将恋爱与婚姻看作一件困难的事情,认为自己无法面对,于是开始收集相关信息,以证明自己逃避恋爱与婚姻的行为是正确的。在他们心中,幸福的爱情故事是不可能存在的。
我曾在之前的作品里写道:“为了正当化自己的行为,将不幸的爱情故事当作挡箭牌。为了逃避恋爱,他们必须从内心认定并宣称恋爱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
当然了,以喜剧为结局的书籍、电影、电视剧也同样会受人欢迎,可是脱离现实的“灰姑娘式”的爱情故事和不幸的爱情故事会起到相同的效果。因为人们会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和故事中描绘的理想男女作比较,然后不再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作为恋爱与结婚的对象。
我希望在本书中明确一点,恋爱与婚姻并不简单,不是只要找到对象就万事大吉,也不是只要遇到正确的人就必将一帆风顺。不过就算有时会遭遇痛苦,只要努力经营两人之间的关系,就一定能得到回报。如果只是懵懵懂懂地爱着对方,两人的关系就无法得到好的结果。只要懂得经营感情的方法,爱情的经验必将成为人生中的丰厚财富。
另外,恋爱并非是年轻人的特权。经历过漫长的陪伴,共同生活的人们同样不该将恋爱当成一去不复返的回忆。我衷心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帮助到年轻人,还可以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的婚姻情感出现问题时,为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就算眼下没有遇到重大的问题,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本书让亲密关系变得更加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