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排除感情因素进行理性判断,过去花掉的钱就是沉没成本

■“有点可惜”这种想法会让你在撤退时犹豫不决

下面为大家解释一下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已经支付且无法收回的成本。简而言之,就是过去花掉的钱。

具体来讲,哪些成本属于沉没成本呢?

假如你得到了一些会议引导手册,并报名参加了从早到晚的研讨会。可是,当你实际参加研讨会时,却发现会议内容与你当初看日程表时设想的情形相差甚远。如果直至晚上都坚持参加这种会议,你肯定会痛苦不堪。但是,你已经支付了30000日元会费,即使中途离开,会费也不会退还。你别无选择,只好继续待在并不感兴趣的研讨会会场,一直忍受到晚上。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为他们支付的会费感到“可惜”,认为不坚持到最后就吃亏了。如果是多场研讨会,就要无一遗漏地去参加,如果是单场研讨会,就要坚持到最后,这样才是“赚到”。即便没有赚到,也不至于吃亏。

但是,这个想法完全错了。 如果发现这里没有你付费时所期待的东西,还坚持不走,反而是自己的损失。相反,中途离开才是明智的选择。

如果那里没有你期待的东西,即便你以“浪费掉太可惜了”为由继续待在那里,你也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相反,趁早离开,着手开始做别的事情对自己来说才是一件好事。

■考试和恋爱也都涉及沉没成本

考试也涉及沉没成本。比如,你高中复读一年后仍然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周围的人劝你“反正都复读一年了,要不再复读一年吧,这次肯定能考上”,结果第二年复读后仍旧没考上,你成了不断奔波在复读路上的考生。

恋爱也一样,好不容易谈到现在,如果分手,还要跟新的人从零开始,因此很多人最后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人,结婚后开始后悔。

世上有很多例子能证明忽略沉没成本会让人变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人生的各种境遇中,沉没成本似乎总会导致恶果出现。

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说明了人们难以从心理上逃离沉没成本的藩篱。这是因为人总是生活在过去的延长线上。

只要活着,就会花费时间和金钱。人们会把钱花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即便是偏离了当初的计划,也不会轻易收手。

■财务思维与人的心理正好相反,所以才难以理解

沉没成本是个很难理解的概念。即便明白它的字面意思,情感上却很难把握。这是因为财务思维与人的心理恰恰相反。

在多数情况下,财务思维要把人们付诸感情的事物换算成金额来衡量。但唯一的例外就是沉没成本。

人们在得到某个物品、接受某项服务或获得某种体验后,按照对价原则需要支付金钱。已经付了钱,却要放弃这些商品、服务或体验时,人们就会觉得十分可惜。

“沉没成本是财务思维。”

“忘掉花掉的钱,这对自己来说才更合算。”

因为财务思维与自己根深蒂固的想法对立,所以即便有人这样劝自己,我们也很难听进去。

要想理解沉没成本,首先要明确它是一个与我们的自然情感相对立的概念。要排除个人情感,用理性思维去理解。 否则,你将难以驾驭它。

■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是相反的思维

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反的思维。

我在上文中提到,虽然专职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表面上算作零,但如果将它视为机会成本,则每年应有300万日元左右。女性决定做家庭主妇的那一刻起,就发生了300万日元的机会成本。因此,女性在决定要不要外出工作时,就应该意识到这300万日元的问题。

再强调一遍,机会成本是做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成本。

关于沉没成本,我在前面讲过,虽然该费用已实际产生了,但请不要再管它了。

注重实际上并未发生的机会成本,忽略实际上已发生的沉没成本,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我们对于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的印象恰好相反。

这是因为,不管是机会成本还是沉没成本,它们都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财务思维才难以被人们接受。除了术语晦涩难懂,财务思维还与我们自小养成的思维习惯背道而驰。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不管是管理业务,还是管理家庭,都难以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图2-1所示,以参加研讨会为例,来帮助大家理解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

要点 重视机会成本,忽略沉没成本。

图2-1 以参加研讨会为例对比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

关键词:成本 /BlHdnC9jLAXp6foj4Sf+/3tCJJOLQqTbJb/XnelTGtCFAu5Z/vLYqOK2SIIgR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