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真假哲学家

多少伟大的哲学家,生前贫困潦倒,死后却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冒牌哲学家。可以万无一失地料定,一旦哲学无利可图,这些冒牌哲学家就会争先恐后地抛开哲学,另谋出路。剩下的是那些真正热爱哲学的人,他们怀着苏格拉底的信念——“未经思考过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贫困也罢,迫害也罢,都不能阻止他们做这种思考。让他们停止这种思考,他们便会感到虽生犹死。只有这样的人才算真正的哲学家。

搞文学艺术的,包括写小说、画画、作曲、演戏,等等,才能差一些,搞出的东西多少还有娱乐的价值。可是,哲学本身不具备娱乐的价值,搞得差就真是一无是处了。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大众需要差的文学艺术,那是一种文化消费,但没有人需要差的哲学,因为哲学无论好坏都成不了消费品。一个人要么不需要哲学,一旦他感到需要,就必定是需要好的哲学。

有艺术家,也有哲学家。有艺匠,却没有哲学匠。演奏、绘画如果够不上艺术,至少还是手艺,哲学如果够不上哲学,就什么也不是了。才能平庸的人靠演奏、绘画糊口,还不失为自食其力,靠哲学谋生却完全是一种寄生。

我不想与以哲学为职业的专门家讨论哲学,宁愿与热爱哲学的门外汉交谈——但也不是谈哲学。

一个人倘若不能从心灵中获得大部分的快乐,他算什么哲学家呢? 6VdoOi9JFxEM6bkJlbsTYnooIeno67xpgzCe/FcGV0W+hbNi7mOLX36BWEZxZLP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