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同的哲学家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哲学家从来就有“仁者”和“智者”两类,所以他们所“见”出的哲学也从来就有唯“仁”(人本主义)和唯“智”(科学主义)两派。

既然人性不能一律,为什么哲学倾向就非要一律呢?我主张哲学上的宽容。但宽容是承认对方的生存权利,而不是合流。

对哲学有两种相反理解:一种人把哲学看作广义逻辑学,其对象是思维;另一种人把哲学看作广义美学,其对象是心灵的体验。不断有人试图把这两种理解糅在一起,但结果总是不成功。

哲学是爱智慧。对于智慧,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一派认为是思维方法的问题,另一派认为是灵魂的问题。

理性强的人研究自然,追求真,做科学家。意志强的人研究社会,追求善,做政治家。情感强的人研究人,追求美,做艺术家。

哲学家无非也分成这三类,何尝有纯粹的哲学家?

所谓哲学家,包括四种截然不同的类型:政客型的哲学家把哲学当作谋权的手段,庸人型的哲学家把哲学当作饭碗,学者型的哲学家把哲学当作纯学术,真正的哲学家把哲学当作生命。

但是,真有政客型或庸人型的哲学家吗?圆的方!

有四种哲学家:哲学就业者,把哲学当作饭碗,对哲学本身并无兴趣;哲学学者,把哲学当作学术,做知识性的整理和解释工作,研究前人和别人思考的结果,确实有这方面的兴趣或成绩;哲学大师,真正独立思考,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提出了新思路,创建了新体系,并产生重大影响,改变了哲学史;哲人,爱智慧者,把哲学当作生活方式。

当然,上述区分是相对的。

被本体论问题纠缠的人是疯子,被方法论问题纠缠的人是呆子,哲学家无非是这两种人。

有两类哲学家,一类努力于使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另一类努力于使简单的事物变得复杂。

个人思维犹如人类思维一样,走着从混沌(感性)到分化(知性)再到整合(理性)的路。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走到底。有的人终生停留在第一阶段,其中低能者成为可笑的老孩子,才高者成为艺术家。多数人在第二阶段止步,视其才能的高低而成为一知半解者或科学家。达到第三阶段的是哲学家。 h28CC5N9Gq5iYOkVfGyxcTfXofjlw3J8jraXwxfsgMoUiZOy76WRNmhk4SL22s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