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武则天是否掐死了自己的女儿?

双方的终极决战即将上演,一场赶尽杀绝即将来临。后宫的形势同样剑拔弩张,传说为了扳倒王皇后和萧淑妃,武则天掐死自己的女儿,把罪名嫁祸给竞争对手。虎毒尚且不食子,武则天真的有过如此狠毒的行径吗?

不得不说,类似的观点,在过去的一千年很有市场,就是到现在,也有许多人深信不疑。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电视剧功不可没,1995年,刘晓庆领衔主演的《武则天》登上了电视荧屏,多年后,该剧被奉为经典之作,很多观众看完女皇的暴行,自然而然认为真实的武则天就是这个样子。拍摄过程中,有这样一句话:“历史上的唐高宗就是这副窝窝囊囊的样子,要不怎会让武则天当上女皇。”这纯粹是想当然的结论,罔顾时代背景、政治形势,完全用后人的观念去理解前人的事情。

其次,是各类相关书籍的影响。在市面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武则天传》,内容主要来源是《新唐书》,把里面关于武则天的描述翻译成白话文,就可以出版了。但作者万万不会想到,《新唐书》对女人参政存在强烈的偏见,篡唐的事情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他们以李唐为正统,完全站在李家的立场上说话,根本就做不到客观公正;而且史书的编撰也绝不是记录历史那么简单,其中有强烈的政治目的,书写出来,并非束之高阁,是要给人看的,是要影响人的。妖魔化武则天,是封建统治的切实需要。

宋仁宗即位之初,刘太后临朝称制,她就问:“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几危社稷!”还有人建议她模仿武则天,立刘氏七庙,献《武后临朝图》。欧阳修就是北宋人,编《新唐书》的时候,刘太后的事情才过去二十多年,太后篡位的事情,能不防吗?能不警示后人吗?哪个皇帝愿意自己的统治被女人颠覆、子孙被杀死?哪个大臣甘愿成为前朝旧臣,惨遭酷吏清洗?这样的写作背景、写作动机,编出的史书、提出来的史论,怎么能尽信呢?顶多做个参考。好比你的仇人为你写了本传记,其中历数你的“罪状”,得知后,你会不假思索地接受其中的内容吗?

在史书中,武则天是怎么掐死自己女儿的?按时间顺序,首先是《唐会要》,该书唐初至代宗部分,是在唐德宗时编撰而成,其中这样记载武则天杀女之事:“俄诬王皇后与母柳氏求厌胜之术。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记录得非常简单,只是说公主突然死亡,武则天以此为借口攻击王皇后,并没有说就是武则天杀死的。

其次是五代时期编撰的《旧唐书》,在这本书里,正文部分没有讲杀女之事,只是在文末的“史臣曰”中提到过:“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这样的安排,说明当时社会上有杀女的说法,作者本人也比较认可,但没有依据,所以只能当作个人观点,不写入正文。接下来就是欧阳修等人编的《新唐书》,其中武则天杀女之事不仅出现在正文里,而且还具体化了。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查,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冒,今又而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不仅指明,小公主是被杀,凶手是武则天;而且李治、武则天的神态、语言都交代得非常具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继承了这种说法,一口咬定,武则天就是掐死女儿的恶魔。这就有意思了,前人不知道、拿不准的事情,他们两个宋朝人怎么如此清楚,好像亲身经历过一样;还有,“昭仪潜毙儿衾下”,既然是偷偷跑过去,干见不得人的勾当,那应该是天知、地知、武则天知,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既然如此,这段记载又怎会出现?武则天托梦了?真是自相矛盾。《新唐书》的记载建立在推断的基础上,却言之凿凿,使人以为早有定论。

到底有没有杀女之事呢?最负责任的态度是“不知道”,宫廷秘事,时代久远,当时就没有几个人知道,后代更难说清楚了。切不可为了政治目的,盲目地提出阴谋论,误导不知情者,北宋距离初唐也有三四百年了,好比我们现在写明末清初的事情,许多也不清楚。若是要推测,武则天没有杀女的可能性更大。

在李治准备废掉王皇后的时候,他曾经带着武昭仪去长孙无忌家做客,舅舅是托孤大臣、当朝宰相,争取到他的支持,事情就好办了。席间,又是送金银珠宝,又是给长孙家的孩子封官,给完好处,终于进入正题了:“因从容言皇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李治换皇后的理由是王皇后没有孩子,如果她被武则天嫁祸杀了公主,李治肯定会提出来,杀公主,这么大的罪,这么好的理由,怎么能不说呢?不正好可以堵住反对者的嘴?

次年十月,正式废黜王皇后,诏书这样写:“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罪名是想要毒死皇帝,也没有提到掐死公主的事情。若有,那是万万不会避而不谈的。有人说,这是皇家的丑事,公之于众的话,颜面尽失。可皇后、淑妃想要毒死皇帝,也是天大的丑事,诏书就没有避讳。

三十年后,李敬业在扬州举起了反武大旗,为了召集更多人造反,骆宾王写下流传千古的《讨武曌檄》,文中痛斥武则天的“禽兽行为”:“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骆大才子骂武则天乱伦,残害忠良,杀害姐姐、兄弟、丈夫、母亲,就是不提她杀女儿,说明当时社会没有这样的说法。骆宾王是当世知名雄文高手,他写檄文,就是要把武则天搞臭,越不是人越好,连杀母亲、杀高宗的话都编出来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掐死亲生女儿,要是他真的听过,肯定会写进去。

种种现象表明,公主之死很有可能不是武则天所为,也不是王皇后所为,只是单纯的夭折而已,没必要小题大做。公主虽然是金枝玉叶,有专门人员照看,但古代医疗水平不强,婴儿的死亡率还是很高的。甚至在一千多年后,康熙帝在位时,他好几个子女也是生下来几个月、一年多就夭折了,没有办法的事情。死后十年,小公主被追封为安定公主,谥号“思”,其丧葬所需,等同亲王级别。真是有公主命,却没有福分。

讲完了公主之死疑云,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从后宫转向前朝,另一场尔虞我诈的好戏即将开始。年轻的皇帝,老成持重的托孤大臣,到底谁能够笑到最后? 6sYWwIUjGp70Da8C25NG/SGSG3+eDOWN95q69Ww3PHDVCEh6l1aX1WxVr1ciaC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