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治真的没有实权吗?

在许多人眼里,李治是个昏君,但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他非但不是什么昏君,还是个虚心纳谏、体恤下情的明君。还有一个观念深入人心,说李治刚登基没有权力,是长孙无忌手中的傀儡,永徽之治不是李治的功劳,都是褚遂良、长孙无忌他们干的。这怎么可能呢?李治能够决定官员的生死,也可以任免、处罚他们,这哪里是傀儡能够做的?身为统治者,手上有没有实权,一个重要的指标是:他手上有没有兵权。此时的大唐,军队掌握在谁手里呢?明显是皇帝。唐玄宗以前,李唐王朝实行府兵制,这种兵制有一个特点:兵农合一。府兵卫士日常忙于耕作,有需要时才训练、上番,过军事生活。皇帝派将领出征,命令下达前,将领自己都不知道会统帅哪里的府兵出征,起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作用。征调的士兵,来自不同区域,相互之间也能制约。仗打完,将领回朝,府兵回府,双方没有什么关系了。

将领是没有调遣军队的权力的,如果要调动府兵,首先需要有皇帝的敕命,然后兵部传达到地方一级,州刺史、折冲府共同核对,确认无误才能发兵,刺史来自行政系统,折冲府属于军事系统,彼此牵制。除了府兵,唐朝还有募兵,可是募集士兵也需要皇帝的命令,没有旨意,私自募兵达到一定数量,会被治以重罪。

当御史弹劾梁建方,李治可以“释不问”,说明他有处分将领的权力;百济朝贡,李治说:“不然,吾将发兵讨汝矣。”若没兵权,岂能说出这样的狠话?长孙无忌是宰相之首,他拥有的是行政权,作为皇帝的舅舅、托孤大臣,他的权力可以对皇帝形成牵制,但盖不过皇帝,因为他没有军队的支撑。这一点从长孙无忌的结局就能看出来。当李治连下诏书,长孙无忌的党羽贬的贬、死的死,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后来诬陷他谋反,连申诉的机会都不给,最终长孙无忌惨死黔州。如果长孙无忌手握兵权,李治没有兵权,后者如何能扳倒前者?过程又怎能如此轻松?未动一刀一枪,连场政变都没有发生。长孙党除了劝谏、上奏、哀求,一点像样的反抗都没有,几乎是任人宰割。

那李勣手里有没有兵权呢?当然也没有,李将军虽然长期为将,且立有赫赫战功,但这个时期,他的职务是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左仆射他自己要求解除了),文职,并没有兵权。这是唐朝对待武将的一种方法,叫“出将入相”,你立了战功,就任命你为宰相,既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又可以解除兵权,一举两得。所以说,李在军中有威望是真的,但要说兵权,他真没有。兵权一直掌握在李治手中,大权也是一样,许多决策看似与他无关,实际上没有他点头,是不可能完成的。十几年后,李治任命李勣为行军总管,率领薛仁贵等人讨伐高句丽,因为有皇帝的任命,李勣才获得临时的兵权,最终荡平朝鲜半岛。其实在当太子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让李治抓军队了,比如这篇《命皇太子知左右屯营兵马事诏》:

皇太子治,忠孝成德,志业光茂;地惟储副,寄深监抚;兼统禁旅,实允旧章。宜知左右屯营兵马事,其大将以下,并受处分。

唐太宗是靠玄武门之变上台的,玄武门屯营,可以说关系到皇帝的身家性命。他让李治掌管左右屯营军务,是为了锻炼他的军事能力,也是为了太子即位后,能够牢牢地掌握这支部队,防止野心家策反。要是太子登基之前从来没接触过,那危险系数就比较高了。除了军队,在李治监国期间,李世民曾让他处理所有军国大事。比如,征讨高句丽时,唐太宗御驾亲征,前线军务繁忙,国内大小政务不可能全部由皇帝处理,故出发前,他交权给了李治,《命皇太子监国诏》说:“其宗庙社稷百神,咸令主祭;军国事务,并取决断。”战争结束后,太宗归来,想要专心养病。李治又一次得到监国机会,这次的职权说得更清楚了:“而皇太子治令德远彰,所有机务,可令决断;百辟卿士,咸宜受其节度。朕当亲调五药,暂屏万机。”我好好养病,军国大事,全部交给太子决断。

为什么让李治处理所有国家大事?因为当皇帝以后,工作就是这样,不可能永远只是处理部分朝政的。提前练练手,积累经验,以后就不会手忙脚乱。既然掌握兵权,监国期间,李世民又已经让他管理所有朝政,李治不可能是傀儡。

正当李治带领群臣开创永徽之治,一场谋反案突然爆发,牵扯出大量高官和皇室成员,让整个长安都动荡不已。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yhxBlpxv8bBB9GBJmK//h8ojdSkV3lfzYWKgHKOpml406C0aqeZVSq6TcCEXWtC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