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丘成桐

我父亲镇英公于公元一九六三年辞世,至于今五十九年了。上个月是我父亲一百一十岁冥辰。我们本来一家十口,现在只留下我、两个弟妺和我的大姊,各在异乡,也没有办法聚在一起,纪念父亲的冥辰!

我父亲还在的时候,每年过年都会祭拜祖父母,教育我们后生小子不忘本也。

父亲逝世后,我们兄弟姊妹继续在香港受教育,但是以后都到美国发展,也没有继承过年祭拜父母的传统,恐怕是我父亲始料不及的事情。我的两个孩子明诚和正熙,弟弟的儿子德华、女儿德芙都很有出息,足以慰父母在天之灵。然而他们受到的教育,以美国文化为主。有时候我会想到父亲从前教我的汉朝文章《李陵答苏武书》中说的“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往往使我感伤。但是毕竟现代的“戎狄”已非昔日可比!我们自称为“上国衣冠”的大国其实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他们学习!

先父大概不会从这个观点去看问题。他的心胸辽阔。从他写下的对联的一部分说:“崇高惟博爱,本天地立心,无问东西。”可以看到他的胸襟。他书中引《文心雕龙》:“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亦表示他希望完成救人济世哲学的不朽之业!

他希望寻找一个吸收西方、印度和中国长处的哲学思想。他认为中国儒家的“致中和”的思想是核心所在。但是由于中国人对于西方哲学并不熟悉,所以他在课堂上先从西洋哲学史讲起。他花了不少工夫将他的讲稿编辑起来成为一本书,叫作《西洋哲学史》,除了哲学的历史以外,也在多处将自己的哲学观点描述出来。直到如今,我认为这本书仍然是中国人学习西洋哲学的一本最重要的书籍。他已经开始准备写儒家哲学、老庄哲学两本著作,不幸染病,英年早逝!“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我每读先父遗书,总会掩卷长叹息!上天眷顾了我,让我有机会展我所长,为什么没有给我父亲机会完成他在中国哲学和佛学的观点发挥?父亲和他的学生,和寺院中的和尚讨论学问时,我也会旁听。不能说毫无感觉,但是毕竟年幼、家贫,又要继续学习数学,不可能系统地了解父亲的宏观哲学思想。所幸父亲遗留下来的关于中国哲学的断纸残章,还是保留了下来。

现在中信出版社将这些数据整理出来,成为一本可读的书本,从中可以看到儒道佛和西方哲学交流、比较的踪迹,我每次阅读,都会有所收获。我相信我们的读者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2022年2月9日 Q3TwU/8QmAYOB0F9xtZMBZLW68U+XKFXG7hQHStBzLrXL45kUuJYdobobDYpVMr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