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研究市场

在上一节,我们研究了如何确定适合自己写的小说类型,以及锁定哪一类读者市场。我们姑且这样假设:你已经选定了似乎是适合你写的小说类型,你喜欢读它,而且你还自认为可以写。总之,为了某种理由,你决定写忏悔小说、科幻小说、哥特小说(Gothics novels) ,或者推理小说。

那么下一步呢?

下一步,似乎应该坐在打字机前,开始写作——或许,你正准备动手,那就继续。或许,由于你选定了某种类型的小说,你的灵感会自动涌现出来,滔滔不绝,足够你的打字机啪嗒啪嗒地响上好几个月。若果真如此,你肯定比别人更有天才,那就赶紧去写,这本书没必要再读了。

然而,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在决定写哪种类型与真正开始动笔之间,还有一个中间步骤,那就是对选定的写作类型进行细致分析。分析的过程,就是让作家彻头彻尾地弄明白,该类型中的那些成功小说包含哪些要素,作家要经过怎样的心智训练,才能孕育出这些成功要素,写出成功的小说。

对于上述过程,我想不出比“市场分析”更恰当的术语了。只是我内心对这个术语颇为迟疑,因为它未免太冷静客观了,似乎暗示小说创作可以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来进行,仿佛只要你写出一个烧脑离奇的科幻故事,就能成为哈佛商学院的营销案例似的。

况且,我下文要谈的这个“过程”,重在研究个体小说的自身因素,而不是重在研究市场。我们的目标是学习如何进行小说创作,而不是研究编辑会买哪种小说。

好吧——随你怎么称呼它都成。只是我首先要做什么?

好问题。

你先要做的是阅读。

在上一节,我们确立了这样的观念:你喜欢阅读什么小说类型,就写这种小说类型。既然你选定了写这种类型,你就得专心大量阅读这个类型的作品。

拿我来说,我很早就决定为犯罪小说杂志写稿。只是在我首次成功将稿子卖给《猎人》之后,我继续研究该杂志,以及同类型的所有其他杂志——我从不曾像那段时间那样专注于一项研究。《猎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推理杂志》( Alfred Hitchcock's Mystery Magazine )、《埃勒里·奎因》( Ellery Queen )、《陷阱》( Trapped )、《有罪》( Guilty )以及其他几本同类型杂志,只要一出现在书报亭里,我就买到手。我还定期去旧书店,只要是能找到的每一本过期杂志,我都买回来。我皮夹里放着清单便签,以免哪一期买重复了。我把所有杂志搬回家,按期数在书架上排好,每一本都从封面读到封底。

二十年前读的那些故事我至今还记得不少,其中有的很好,有的则很一般。我接连几个月都在读这类故事,不管好的、坏的,还是不相干的,统统拿来读。在读了好几百篇之后,我终于学会了如何构建一篇成功的犯罪小说,这是我通过其他途径学不到的。

请注意,我并未学到任何公式,也没听说过有这种东西。我学到的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我无法精确解释,它是对犯罪小说所有可能创作手法的感觉,感觉这样写能行得通,而那样写则不行。

当然,我也不是光读了几个月的小说。在那期间,我一旦有新的构思,就会花时间把它写成故事。我这种在选定的领域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的习惯,并未因为我终于写出几篇故事并且能够卖钱而停止。我仍然大量阅读悬疑小说,长短不论。这么做不仅因为我享受阅读的乐趣,也因为我把阅读当成作家的工作之一。

就这样啊?这就是市场分析?只要读一大堆小说就行了?

有时候这样就够了,但你还可以干点别的,来增强阅读的效果。

这很简单,你要在读完之后写一份大纲。

我不是要你把故事拆开来,来个文学评论式的练习。当然你可以做文学评论,是否值得在于你自己。但写大纲这种方法,与文学评论、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以及这故事写得好不好,统统无关。读完小说,你只需把情节总结一下,用几句话概述一下故事中所发生的情节就行了。

例如:

两兄弟开车前行,准备干一大票抢劫案。车子开到一个偏僻地方时,快没油了。加油时,那个加油站员工不停地对他们说,车子还需要好好修理。尽管他俩感觉受骗,但还是不敢冒险,就让那人放手大修,修到他俩身上的现金不够支付。最后他俩别无他法,索性抢劫了这家加油站。

或者:

故事的叙述者和妻子度假回家,发现家里被小偷翻了个底朝天。接着叙述者出门和同伴一边工作,一边抱怨家里所发生的盗窃案,小偷所造成的损失,家里如何一团糟等等。结果这俩人却是职业小偷,正准备去偷一家仓库。

这种写大纲的方法,亦即概述情节的方法,是要你把故事中带有作者个人色彩的文字、对话以及人物描写全部略去,只留下基本情节脉络,从而让你看透故事的实质内容。如同古生物学家研究恐龙化石那样,写情节大纲有何特别价值,我也不确定。但我想,将故事的血肉剥离,只余骨架,会在直观上让你懂得如何把一则故事组织起来,你仅仅一读而过,是难以锻炼出这种能力的。

在学习长篇小说创作时,写大纲更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就你所读的书,你一章一章地写大纲,这其实是一种逆向思维,与作者写书的过程正好反过来了。这种大纲不难写,只是长篇总体上比短篇难掌控一些。长篇的情节更为复杂,因此想看清其结构更难。但一旦处理成大纲,小说就像冬天里的树林,枝丫光秃秃的,每一棵树都看得很清楚。而在枝繁叶茂的季节,你是看不透的。

假如将来某一天,你要为自己要写的小说准备一份大纲,这种训练也用得上。很简单,你能通过这种方式领悟大纲是怎么回事。不管写什么形式的作品,为了心安,我得知道它写在纸上是什么样子。打个比方,在我写剧本之前,仅仅去电影院看电影,看看在银幕上电影是如何呈现出来的,肯定不够。我得搞清楚它们在纸上是如何写出来的——因为我要写的是电影剧本,而不是电影。倘若你不仅能从一本书中分析出其骨架脉络,还能写成大纲,那么你给自己将来创作的小说写一份大纲,当然就比较容易了。

问题:你所说的阅读啊、分析啊、写大纲啊,未免太机械了,岂不是扼杀我们的创造力?我觉得按你说的去做,只是在复制别人已有的作品,而不是创作自己的故事。

并非如此。这种方法至少会帮你深刻了解你选定的写作领域,以免无意中误写别人已写过的故事。

每个编辑所心仪的——也是每个读者所心仪的,可以总结成一句自相矛盾的话:“同中有异”。你的故事必须与其他数不清的故事一样,能让读者获得相似的满足感。但又要有独到之处,以免让读者觉得这作品以前读过好多遍。

要做到同中有异,不是从一大堆别人的作品中东借一点,西借一点,也不是将我们读过的作品拼凑在一起,而是全身心投入自己选定的小说类型,让小说类型的成功要素渗透到我们的潜意识中。

至于故事创意在大脑中是如何生成的,我不相信有谁搞得清楚,也没有必要搞清楚。你只要明白是电使电灯亮就行了。我只知道,我就是采用了上述做法,就基本弄明白了小说写作可行的手法,大大减轻了大脑苦思冥想的负担。

我不知道你的情况如何,但我的大脑需要得到所有可能的帮助。 uGXdtzPhtquG4uGMGFTcebnx0LbcGQ8+dqmgNhtHJRMQ9ygdnj+E0w+dY6doqh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