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林沐萍在无线电里听到费尔南德斯抱怨对手使用可能导致飞行器解体的危险方法偷窃了胜利,不由得冷笑了一下。她知道宁欣就是这么个胆大包天的德行,当然整个防卫联盟几万号飞行员里,能将“天蛾”飞行器模仿得如此之像的,也只有他了。

林沐萍的战斗机起飞后中规中矩地飞向指定空域,关掉了所有不必要的通话无线电,只保留了卫星信号接收系统,避免提前暴露自己的身份。她知道宁欣会偷听各种信息,“玄女”230B上的先进情报系统,甚至可以混进敌方网络。如果他知道对手是自己,会更加小心,那样她的计划就难实现了。

她的5架战机以标准的巡航队形保持15000米高度飞行,表现得就像刚入门的菜鸟——通常高手会使用更加错落而无序的队形,以扩大搜索范围、应变更多突发情况。

她知道宁欣正沿着当年“天蛾”的轨迹奔向中国大陆方向,即便空域如此辽阔,但演习区域内民航系统已经停飞,在监控卫星的帮助下,空中寥寥可数的飞行目标再明显不过。再加上她对他的了解,甚至可以预判他具体会从什么方向出现。

果然不出所料,卫星信号显示,在090方位,6架飞机正在20000米高度靠近中国大陆,目前距离她1200千米。她马上做出判断,既然对方目前高度不太高,她就不能让对方积累高度,而她自己,则要摆出菜鸟的姿态,利用对方轻敌的机会,先灭掉。

林沐萍果断带领编队转弯向东南飞去,仿佛不知道宁欣正从东南方向杀过来。

宁欣一定会从己方雷达扫描的死角发起攻击,至于时机——她向东方望去,海面上一轮朝日正冉冉向着中天升起。“他一定会利用太阳的刺眼光芒发起攻击,应该会在太阳到达我方上方5度左右。”

完全如林沐萍所预料,宁欣正从正东赶来。林沐萍的菜鸟队形起作用了,他有些轻敌,觉得可以轻松解决这一仗,于是没有浪费时间爬升。

林沐萍的编队傻傻地向南飞行,将脆弱的9点钟暴露出来。但就在宁欣的5架僚机扑下来要锁定对方时,编队却迅速攀升,以一个滚转动作将守势转为了攻势。林沐萍趁机悄悄地脱离编队,迅速爬升。

宁欣隐在高空控制下面的5架僚机以桶滚摆脱对方,双方进入缠斗状态。他意识到哪里不对头,对方显然不是菜鸟,而且已经发现了自己。那是一个5机编队,能控制4架无人机的飞行员,他基本都认识,没有太差劲的,会是谁呢?现在他必须考虑的是,15000米以下空域并不适合以高速见长的“玄女”230B,而速度是应变各种突发变数时最有用的因素,但是现在他的僚机们在丧失了高度优势之后,也正在低空丧失速度。不过考虑到对方也是“玄女”机型,他们的机会其实相当,而自己还有多出一架僚机的优势。

林沐萍一边控制4架僚机跟对方缠斗,一边继续悄悄地爬升,并不断搜索宁欣的位置。她大致能够猜到他在较高位置,甚至可以判断出他所在的区域范围,于是果断发射了一枚电磁干扰弹。这种导弹可以直接以反辐射方式攻击目标,当然演习并不允许,但是它的另一项能力是在有效区域内进行短时间的强电磁脉冲干扰。

宁欣几乎在同一时间察觉到情况不妙。但是干扰弹已经探测到敌人中心与节点的方位分布,同时对其捷变频特征进行了分析。所以当它飞到宁欣与他的僚机中间时,就开始进行有效压制。林沐萍对它的期待不高,只需要维持几秒钟就够了。

宁欣注意到自己与僚机失去了联络,更可怕的是,他同时失去了对敌情的掌握——就算他是“天行者”,也必须通过外接设备实现对僚机的控制,而设备跟僚机之间的联系,会受到这种干扰弹的影响。但是他毕竟见过大场面,知道中计后,立即打开雷达向目标区域扫描,正看到4架敌机两两平飞散开,试图反过来包抄自己编队。而自己的编队已经在漫长的平飞中,失去了足够的速度。在这样的高度,翼载荷过大的“玄女”231A的转弯角速度很差。但是现在联系的中断使得他无法插手僚机控制,只能任由它们自主应对。

看来自己碰到茬子了。

“到底是谁?”

他感觉有点蒙。李旭战术刚猛,不会用菜鸟姿态施行骗术;而杨小双根本不会把战场设置在低空。

“是林沐萍!”想到对方僚机灵活的水平机动能力,宁欣惊觉到了真相。

“女神,你就这么算计我?”更重要的是,他居然跟以前一样,再次因为大意丧失了先机。

他急着下去拯救自己的僚机,它们正陷入最坏情况,被缠住无法获胜也无法脱离。只要他冲下去,就能获得6比5的数量优势,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僚机们脱身,但是他突然有些犹豫,因为战场上好像少了一架敌机。

林沐萍的果断机动,使得她非常侥幸地从宁欣的雷达搜索范围边缘溜走,并在接下来跟宁欣的对峙中占据了优势。不过,她并不认为接下来的战斗会很容易,因为宁欣没有完全中计,他继续停留在上空中保持着3马赫的高速度。这意味着,接下来很可能有一场绕半个地球的漫长追逐和缠斗。

宁欣放弃了救援他的僚机们,即便对方是林沐萍,至少它们还有5比4的数量优势。而且根据演习规则,只要他作为长机能成功溜走,胜负并不会有定论。

林沐萍已经可以看到宁欣正在她的座舱盖顶上移动,他的蒸汽尾迹在蔚蓝天空上缓慢延伸。

她稍做调整,将升力线对准目标以最大过载拉了起来。

林沐萍的雷达开机时机稍早,宁欣几乎是同步察觉到威胁并做出闪电般反应。他在空中打出一片干扰弹,同时战机开启了等离子发生器,并迅速向高空逃跑。三个动作一气呵成,没有给林沐萍任何机会。

林沐萍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雷达无法完成锁定,宁欣的尾部等离子体发生器已经开始持续发挥作用,这意味着即使在视距内,雷达也很难完成锁定。

“就这么点儿能耐?”林沐萍冷笑一声,打开前视红外跟踪器。等离子隐身是双刃剑,会明显增加红外信号。

按照规则,仅仅靠红外被动系统抓到目标还不足以满足判定击落,需要确定对方进入了格斗导弹攻击距离内。也就是说,林沐萍还得先用IRST的共轴激光器完成一次持续测距。

宁欣开始顽抗,即使这种能驾驭激波的高速飞行器没有太多舵面,他依然靠着平尾与矢量喷口差动,做出了眼花缭乱的规避动作,不断破坏激光连续接触,而且他还不死心,一直在尝试利用桶转改变战场态势,变守为攻。但林沐萍始终从容不迫地紧跟宁欣的滚转,激光测距读数始终在可攻击范围外一点点。

双方战机如同比翼齐飞的火鸟,在空中做近乎同步地桶滚机动,留下交错纠缠、不断延伸的蒸汽尾迹。

警告声此起彼伏的“玄女”230B座舱里,宁欣稳住心神,意识到自己必须在接下来20秒内,甩开后面难缠的对手。他向上拉起一个紧凑的小半径筋斗,但这只是虚晃一枪。

林沐萍丝毫不放松,稳稳咬住对手。她知道宁欣还有足够的燃料可以耍花样,于是小心把握分寸,给自己留着充分的余量,没有将所有动推力全部使出,就等着跟宁欣的最后一搏。按照常识,宁欣会向高空跑,那里才是他的优势区。

宁欣硬是将“玄女”230B这样动力见长的截击机,驾驭得如同泥鳅一般灵活滑溜。他不断回头观察对手,对方一直没有利用转弯半径小的优势压迫得太近,可见她还记得去年演习的教训。

“那我就再教你一招反其道而行。”

他飞速阅读气象数据,寻找附近的云团,然后突然滚转向下溜走。这次真的完全出乎了林沐萍的意料。

林沐萍被迫放弃高度优势追下去,但是宁欣已然钻进云层消失了。

“跑?挖地三尺,也能把你抠出来。”

她向着目标最后消失的地方飞去。空天战机不适合低空机动,所以不可能真的紧贴地面进行地形匹配飞行,但是下方密密分布在1500至3000米的积雨云确实为宁欣隐藏踪迹提供了条件,当然横断山脉的高大山峰太多,在这个高度上超声速飞行,也意味着风险较大。

林沐萍没有扑得太猛,而是继续停留在云层上方,希望雷达能有所发现,但是宁欣如同躲到海面下的鲨鱼,已经找不到了。云层屏蔽了红外跟踪,而下面的复杂地形干扰了雷达搜索。

当林沐萍正有些疑惑时,宁欣在前方40千米处冲破云层,如同一枚火箭般直冲云霄。即使距离如此之远,但是他拔地而起的尾迹云实在太壮观了,根本不可能被忽略掉。

林沐萍仍然有一些速度优势,但是宁欣正在垂直爬升,而她的追击路线只能是斜线。

这一刻,双方都将油门杆推到了尽头,进入到最单纯的比拼动力阶段。林沐萍不断增加爬升角度,心里默默计算着拦截点,但是“玄女”230B强大的加速度,还是让宁欣从她前方抢了过去。

空战进入到白热化,双方的激烈缠斗制造了巨大的燃料消耗,使得飞行器的推重比不断增加。转眼宁欣就冲进了40000米的临近空域,这是他的“玄女”230B型的优势区域,不过这里同样也是林沐萍驾驶的“玄女”230C型的优势区,要彻底拖垮对手,还是得过卡门线,但是宁欣必须考虑燃料配置问题。跟林沐萍相比,他毕竟经历的缠斗时间更长。一个最简单的优化方案是,就在这个高度试着摆脱掉这个死缠烂打的女人,同时利用分子筛供氧技术积累一些氧分子气——考虑到这个高度其实已经基本脱离大气层,这个做法其实没太大意义,如果甩不掉再进行一次火箭动力跃升。

双机展开了与刚才全然不同的空战模式,他们在无云的碧空,以转眼间就跨越一个时区的骇人高速展开了追逐。

林沐萍猜到了宁欣的小算盘,始终紧追目标,并没有丝毫放松。

宁欣无法摆脱她,决定在勉强的时机最后一搏。他再次拉起机头向近地空间冲刺,希望能故技重演,在太空边缘迫使没有准备好的对手放弃进攻。

燃料即将告罄的警告声一直就没停止过,不过现在战机载荷很小,非常利于向太空冲刺。他回头时,已经可以看到孟加拉湾北端的轮廓。他有些小小的得意,因为自己应该能成功逃脱了,虽然有些狼狈。

林沐萍当然不会放弃,她提前研究了宁欣历年的战术,也很清楚他不可能真的逃进太空,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氧化剂,至多只有30秒的“火箭动力时间”,而力场涵道驱动提供的动力,根本无法与仍然留有余力的自己形成有效的对抗。他想要的,无非是利用“玄女”230B在卡门线上的机动优势反制,于是林沐萍只是稍稍收油门,没有扑上去,等着他耗尽燃料自己下来。

宁欣回头,看到身后那道紧追自己的蒸汽尾迹还在延伸。林沐萍并没有扑上来,自己的计策失败了。燃料进入倒计时,他被迫转向南亚次大陆方向。

林沐萍抬头,看到远处的目标开始调整姿态,看上去还想跑,但已然是强弩之末。目标正从抛物线顶端下来,接下来只能在大气层边缘滑翔了。她的战机在10马赫的高速下,机动性也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是面对失去主要机动能力的对手,她还是轻易将其纳入瞄准范围。在这样气体分子稀薄的高度,宁欣的等离子体隐身装置也不再起作用。

雷达终于截获目标,发出了“嘀嘀嘀”的锁定音频。

“就算你逃到天边,我也会把你打下来。”林沐萍得意地冷笑并打开通话开关,“我知道你能偷听我的无线电。认输吧。”

“好,我认输。恭喜你终于追到我了。”宁欣假装无所谓。

“6比0,你的动物园全灭了。”

“说真的,如果我有‘天蛾’飞船那样的聚变动力,我早就跑到月球背面去了。”

“那只是你一厢情愿罢了,无论你跑多远,我都能追上你。”林沐萍嘴上一点儿不饶人。

“知道,知道,你最厉害!即使隔着银河你也能带着那群星星追到我。嘿嘿嘿!”跟宁欣一样,林沐萍私下里也给加入“南天门计划”后一直伴随自己的编号从11112到11115的僚机起了名字,分别以“仙女”“仙后”“大熊”“小熊”四个星座为名,其实本来她是想以宜居的类地行星来命名自己的僚机,但是那些名字过于拗口和冗长,因此不得不放弃了。

宁欣傻笑了一会儿,发现林沐萍没领会自己一语双关的幽默,“说真的,什么时候见面?我请你喝啤酒,喊上李旭。就去上次那个露天烧烤怎么样?”他美滋滋地跟林沐萍编队飞行,为这种并肩作战的感觉而沉醉不已。

林沐萍沉默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回答了他,“抱歉,我不能去了。”

“不着急,演习结束了有的是时间。你要有事,我可以等啊。我没有李旭那么官迷,不用没完没了地学习开会,或者去纪念馆搞剪彩仪式。”

“我有紧急任务,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

“嗨,出差能去多远啊?去悉尼还是加尔各答?”

“去小行星带。”

“……”

“那里只是出发点,两年后去比邻星。如果一切顺利,这趟任务需要70年,如果不顺利,那就不回来了。”

间奏1

耀眼的光在他眼前闪耀,周围是如此温暖又是如此安宁。他苏醒过来,试图在亮光中睁开眼睛。

“我在哪儿?我是谁?”

他的思维与周身的感知在缓慢地恢复,但是仍然想不起太多的事情。只有一些记忆中的碎片不断袭扰过来,让他的心绪无法宁静。

静谧、缓慢的世界终于有了少许声响,隐约是山泉在流淌,是鸟鸣和风吹过树叶时沙沙的响声。那是久违的感觉,在漫长冰冷的梦境中,他感受到自己在复苏。

但是,一切又开始消逝,所有的感知和躁动,又重新归于平静。黑暗的角落里有人在轻声细语地谈论什么,但是他听不清楚。

“我在思考,我是真实的,但是我到底是谁?”执念充斥着他的意识,那个熟悉的名字就在嘴边呼之欲出,却又好像隔着半个宇宙,无法触及。他知道这样的梦重复过很多次了,也许下一个梦会更清晰一些?渐渐地,他又昏沉睡去。

暗淡无光的飞船在茫茫宇宙中飞行,它是如此巨大,表面布满凹凸和裂痕。这些伤痕中的一些是被宇宙中的碎片碰撞造成,一些是旧时代的战争造就的。

它在空旷的无尽太空中游荡了太久,此刻正追寻着破碎的信息,寻找一颗蓝色的星球。

有限的线索分析表明,那是一颗拥有含氧大气层和生物圈,可供休养生息的行星,一颗还未经过开采的“宝藏”。

这艘巨大飞船的主人已经厌倦了这漫长而又绝望的漂流生涯了,他需要一个资源丰富、能够支撑他卷土重来的新母港。

此刻,已经没有乘员记录它展开这场漂泊之旅耗费的时间了,只知道飞船上的一些重核裂变装置,因为燃料浓度不足而渐渐失效了。也就是说,在大约在四分之一个钚239的半衰周期内,它的速度在持续减慢,早已经无法与当年近光速飞行的时代相提并论了。

它的主要动力本身就是七拼八凑的成果,而现在辅助动力在不可逆地衰减,舰体材料也已经严重疲劳,如果再无法寻找到理想的,具有大气、资源以及适当工业基础可供利用的泊地,它连掉头返航都做不到了,只能在宇宙中漫无目的地漂流,成为所有星际海盗的笑话。

飞船上那个昏睡的人类,就是所有问题的源头,也是解决问题的最大希望。

从那个人类驾驶的简陋、滑稽,仍然使用化学能却又初具空天飞行器思路的飞行器判断,他的母星很可能正处在跨越星际航行技术的门槛上。这种文明很多,遍布整个宇宙中且都蠢蠢欲动,不知危险为何物。对这些文明而言,在做好面临未知危险准备前就跨过这个门槛,并不是什么好事,通常被发现就意味着被殖民甚至被毁灭。但对于这艘迷失在太空中行将毁灭的超级战舰而言,找到一个初具星空飞行能力的文明,意味着可以利用其资源修复战舰,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船上这个人类具有奇特的能力,即使在休眠状态,仍然有强大的具象思考能力。有些浅层的梦境中,可以通过图形方式读取;有些藏得较深的则不可以。如果能引导他在梦境中抬头看向星空,或许可以引导战舰前往该去的地方。但是他具有很强的抵抗意识,并不容易在诱导下敞开所有记忆。如果他一直拒绝犯错,那可是麻烦的事情。

不过另一个好消息是,那个若隐若现的信号最近一直在出现,使用的是与那架可笑战机类似的短距通信方式。从信息的特征分析,都处在以声音为主要信息传播方式的时代,几乎可以肯定它们来自同一个星球。

如同那些不知道宇宙如此险恶的早期文明一样,他们一旦拥有了原始的航天和射频技术,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向空间里大喊大叫,证明自己的存在。但是他们的技术形态不够先进,这导致了信号功率的不足,也为他们迅速找到那颗行星制造了障碍。

沧桑疲惫的战舰继续在深空中蛰伏着,等待着运气降临,等待着对手犯下大错。或许没什么可以悲观的,对于蒙昧而又充满野心的早期文明而言,犯错是迟早的事情,这几乎是通用的必然规律。 bJq2uYe8wIP6bVMO4xXPFV31WiKENwgRz9bzdPrIZd8WHiFQMUutdWCiHbl8PVx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