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空35000米。
东11区时间06:00。
一架银色战斗机正以极高的速度向下俯冲,飞机后方紧跟着5架外形类似的战斗机。
这是一架升限极大的空天战斗机,外形看上去干净利落。翼展不大,也没有垂直尾翼或者其他多余的翼面。它后面紧跟的5架战机,除了没有突出机体的座舱,基本外形一致。
年度演习将以这场太平洋上空的空战演习拉开帷幕。王牌飞行员宁欣驾驶的玄女230B战机以及他的5架玄女231A型无人僚机,将扮演“天蛾”飞行器。他们要做的,是给参加演习的各国战机出一些难题。
玄女230B具有无与伦比的隐身性和加速性,由于发动机剩余推力极大,它在大气层中垂直爬升时可以获得极高的加速度,而他的5架无人僚机的爬升率则更胜一筹。
宁欣坐在驾驶舱内,通过头盔中显示的信息观察敌人最初的航迹,直到进入作战区域。他不需要使用雷达或者其他传感器来获得敌人的方位,而是直接从附近的大型指挥机数据链得到这些信息。这当然不是作弊,只是为了更好模拟当年那些横行天空的“天蛾”战机。当年那些九婴释放的在大气层内变形为乘波体的小型飞行器,具有绝对优势。它们将人类飞行器玩弄于股掌之间,在林嗣槐之前,没有人能成功追上它们。
从各个基地起飞的战机已经靠近。宁欣不急于发起攻击。他现在的高度和速度优势,可以让他游刃有余地扮演能量出众的“天蛾”战机。
当然了,“玄女”230B仍然无法在全包线模拟“天蛾”飞行器,不过在20000米以上的高空,他还是很有把握的。他的电子信息系统发现敌人的雷达正在扫描自己,但是无法锁定。他没有使用任何隐身措施,而是将雷达反射以及红外信号最强烈的尾喷口暴露给敌方。
从数据链信息看,最先发起挑战的将是两架从九州起飞的日本“快影”空天战斗机。
“快影”使用翼身融合设计,升阻比不错,拥有极佳的中低空机动能力,也具备一定的超高空作战能力,但是最大升限只能够到45000米左右,远远达不到10万米的“卡门线”。实际上“快影”被称作空天战斗机非常勉强,它只能算一种临近空天战斗机。
宁欣的所有5架僚机,编号为11093至11097——玄女系统一般由同一个序列中,尾号为“0”的有人战机和尾号为“1”到“9”的无人战机组成,也就是说,一个玄女编队,最多由1架有人战机和9架无人战机组成,但目前最常见的配置是1架有人战机和5架无人战机,这个构成下飞行员的发挥最为出色。当然,一些特别出类拔萃的飞行员,譬如李旭,能够自如地驾驭更多的僚机。
虽然通常情况下,飞行员并不会一直驾驶同一架飞机,但由于“南天门计划”一直在不断深化,僚机控制系统更具有成长性,带有一定试验目的飞行员通常会跟自己的“玄女”系统共处相当长的时间。像宁欣就一直都是与这五架僚机在不同的试飞任务和演习中一起成长战斗。他甚至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别给它们取了名字——“迅豹”“捷虎”“飞狼”“快猫”和“闪狐”命名——一听就跟他一样活泼好动,以速度见长。
截至目前的所有演习中,宁欣的这个编队打出了88∶14的成绩。在不断的胜利中,宁欣与他的僚机系统,磨合出了超高的协同能力,以配合默契、阵形灵活多变著称,在危急时刻常有神来之笔。即使遭遇最强电磁干扰或者被等离子体覆盖无法通信的状态,也能靠预存的行为模式默契地完成精密配合。
“看起来,太平洋战区想先用低空飞机诱使我们降低高度。”宁欣得意地说道——虽然玄女僚机控制系统并没有被赋予人格,无法跟宁欣形成对话交流,但他在战斗中,还是很愿意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战术并表达情感的,就好像在跟僚机们进行沟通一样。他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自己更好地保持清晰的思维,而且留下的录音在战后复盘时也会很有帮助。
敌方目前的安排和数据库中去年所使用的战术差异不足10%。主力的X-60,隐藏在关岛待命,由日本低空高机动飞机来诱骗我方进入低空。
“很好,‘捷虎’和‘迅豹’下去进入诱敌模式C。”他口中和意识中同时下达了指令。
编号11093和11094的两架“玄女”231A无人机,压坡度倒扣向下向着目标区域猛扑下去,宁欣带领其余三架“玄女”231A等待在高空,并不贸然出击。今天他们还得从太平洋一路袭击到中亚(当年“天蛾”飞行器就是这么干的),这些战机的乘波体外形能保证他们在高速状态下,尽量节省燃料,但是高度和速度轻易不能有所损失,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天蛾”飞行器那样的加速能力。
在宁欣的战斗策略中,习惯于让“捷虎”与“迅豹”担任诱敌战术的搭档,有的时候他并不会主动控制它们,而是依靠它们系统中也存储的大量战术信息,自主选择面对不同的对手的针对性战术。比如面前的那些日本飞行员,他们通常都是死脑筋,只要给对方一个机能差距的假象,让他们以为会有一场比拼水平盘旋的公平狗斗,很可能会纠缠上来。
当然,宁欣之所以会这么做,也是因为在演习中,他和他的僚机已经很多次经历了类似的比拼,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数据。这其实也是“南天门计划”后续研发内容的一部分——以“九婴”和“天蛾”为追赶目标,赋予无人战机更多的自主性。只不过一般人都不会在这样重要的演习中这么做就是了,这种大胆和闯劲,正是宁欣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原因之一。
战机如流星般俯冲下去。这会儿,敌人正吃力地抬头企图捕捉到他们。不过从电子信号分析看,日本人的雷达还无法完成跟踪,主要是因为“玄女”231A正面的雷达反射太小。
在判断出敌方并没有全力抵近后,两架没有座舱舱盖、外形流畅简洁的无人战斗机迅速做出靠近诱敌的决定,几乎并排在空中划过巨大的弧线飞向目标。这种战机的隐身性、加速性和瞬盘能力,确实和它们要模仿的“天蛾”战机很像,不过“天蛾”战机在忽快忽慢的飞行中,红外特征也始终很弱,这就不太好模拟了,好在现在他们正需要用清晰的红外信号把敌人引诱到跟前。
两架飞机就从敌机前方飞过,试图发起攻击。如果是一般空战,它们完全可以用优势的速度,发射导弹抢先攻击,不过它们要模仿的“天蛾”飞行器除了向地面释放制冷剂之外,在空中对抗中并不使用导弹,只使用能量束和电磁干扰,所以为求演习逼真,它们也只能放弃如此巨大的优势,而使用“玄女”231A的测距激光进行模拟攻击。
“快影”拉了起来,进行红外搜索器跟踪。
日本飞行员眼中,“天蛾”飞行器就在天边,肉眼可见如流星般下来,但是无法完成测距。
两架“玄女”231A就在敌人中距导弹包线边缘拉起,在撩拨日本人冲动方面,它们驾轻就熟。
双机以相当大的仰角爬升,似乎放弃了迎头攻击,将发动机喷口的巨大热源暴露给敌人。氢燃料生成的水汽,也在空中形成了明显的、几乎笔直向上的尾迹。
日机紧跟上来——它们占据了目标6点钟位置,对飞行员而言,这是不容放弃的巨大优势。日本飞行员甚至没有发现目标故意减慢了一些速度,让他们将将能够赶上。但是两架“玄女”231A,在导弹射程边缘晃来晃去,就是不肯就范。
宁欣在高空中感知着稍低空间中的角逐,不屑地撇嘴。日本人真是死脑筋,去年怎么输的今年还是一样。看起来自己不需要下去了,一分钟内就会分出胜负。
“快影”的动力无以为继,这种飞机的发动机只能依靠储备氧化剂在20000米以上高空飞行,而且随着空气越发稀薄,其更多依赖舵面的操控也变得困难。
“玄女”231A双机编队看出了目标疲态,时机显然到了。它们陡然拉起,将所有动力展现出来。
日本飞行员这才意识到自己不可能跟上目标,双机吃力地做了个半滚倒转想脱离战场。“快影”已然变成了“慢影”,但两架“玄女”却毫无半点迟钝地完成筋斗向下猛扑过来。
转瞬间,猎手变成了猎物,日机试图靠俯冲补充速度。但是很快,蒙皮过热警告响起——这毕竟不是一架为临近空间和高速而设计的飞机,它只具备偶尔跃上40000米的能力而已。
“捷虎”轻松捕捉到目标红外信号,并以小功率测距激光模拟动向能武器开火,一举“击中”目标。导演部迅速给出判定——目标已被“击落”。
宁欣在空中暗暗核算,自己战绩应该上升到了90,也许今天可以破100。关岛起飞的美制X-60高超声速战机已经爬升到了足够与他交战的高度。他们一定算计好了,利用日本战机进行一轮试探,消耗自己的高度和能量,这确实也是当年人类对战“天蛾”飞行器时的有效战术。不过,使用力场驱动装置与变循环引擎的“玄女”230系列战机,还无法真正模仿航程接近无限可以自由往返地月的“天蛾”飞行器,暂时只能利用激波产生的升力维持大气层中的速度。尤其是,“玄女”其实更适应太空作战,但考虑到这次演习的纪念意味,战场主要被锁定在了大气层内。
3架X-60带着6架无人机正在爬升,其中一个编队追击“捷虎”所在的第一编队。
从11096号僚机,也就是宁欣自己命名的“闪狐”处得到的数据,现在目标方位270,距离450千米,速度很大。宁欣准备让对方知道,什么才真正叫快。
他指挥11095、11096、11097号无人机径直冲向目标群,然后在目标群前方猛插下去,这是“天蛾”的经典战术,闪电般呼啸而来,一下子冲乱对手阵脚,迫使其进入各自为政的状态。
宁欣从对手队形判断其中一架飞机处在指挥机位置,一旦冲乱其阵形,这个就交给自己解决了。
一时间,X-60的队形混乱起来,他们分出4架飞机追击其余无人机,而长机留在了高空,不肯轻易下去。对方长机显然也看到了宁欣,但是它仗着自己边上还有一架无人机,并不十分忌惮。
“0119,别在我这里玩儿过时的花样。我知道你在扮演上帝,能偷听到我们的通话。”编队电台里的声音很熟悉,是费尔南德斯中校,呼号1036,但是大家更习惯他的绰号“眼镜蛇”,因为更能代表出他的技术特点。
宁欣犹豫了一下,然后打开了通话无线电。
“那我们就来斗斗看吧,1036。”
此时下面四对三的交战正在激烈进行,“玄女”231A迅速下降到了20000米以下。这种飞机有特殊的外形自适应微调技术,可以通过调整蒙皮外形来获得不同状态下最优气动外形,这使得它们在数量不占优的格斗中,仍然能够获得机会。
双方随即展开激烈的剪刀机动,这是一种迅速将速度转化为有利位置的空战方式,在这种上下翻飞,互相纠缠的激烈搏杀中,并没有绝对的追击和被追击,实际上大部分时候双方都在各自的3/9点钟位置上,只看最终谁能将机头对准目标。
高空中,宁欣带着费尔南德斯和他的僚机向临近空间飞去。如果真换作“天蛾”,可以非常轻松地甩掉跟踪者,然后从出其不意的方向再冒出来,但是“玄女”230B还做不到。
不过“玄女”战机前掠翼设计,保证了无与伦比的爬升能力,这使得他仍然可以与X-60比拼一下爬升。
追逐进入60000米高度,空气已经稀薄到无法再为飞行器提供足够的升力和氧气,但是对于空天战斗机而言,必要时它可以如同火箭一样飞行,这对于“玄女”230或者X-60是一样的。双方的技术等级在伯仲之间。
宁欣稳稳握住油门杆,不时转头看一眼后面的对手。他记得费尔南德斯被自己“击落”过两次,所以今天对方也一样会落败,但是他还是得有一些耐心。如果对方没有带着那架僚机,现在他就可以下去与之格斗了。但是那架僚机拥有比有人机更优越的加速性和大过载盘旋能力,所以他还得等等,等那个临界高度的到来。
高手对决,需要在不断变化的高度、速度推重比之间拿捏一个最佳的时机。这是巅峰的对决,窗口转瞬即逝。
“玄女”230B一骑绝尘越过被称作“卡门线”的10万米高度,这个高度也是临近空间与近地空间的分水岭。在这条线以上,才是空天战斗机真正的舞台。
他抬头时,可以看到头顶上方很远、不断闪烁的灯光。那是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站发出的光。他的头盔显示器上可以看到能源消耗情况,幸运的是,“玄女”的高密度能量核心,其能够拥有超常的续航能力,让他不必现在就为动力不足担忧。
常规的飞机舵面已然失效,现在战机完全使用矢量喷口与反作用控制系统来控制姿态和方向,这一点已经和火箭没什么两样。“玄女”的感应式力场驱动装置开始发挥作用,帮助他调整飞行姿态,他开始盘旋并观察下方追上来的目标。
在这样的高度,目视观察反而比雷达的效果更好,因为背景很干净,视力好的人可以看到喷口喷射出的冷凝气团在向上延伸并迅速消散掉。两个目标就在座舱上移动,后面就是蔚蓝色的地球,天地线已经呈现出弧形。
他将油门杆推到顶部红色区域,增加额外的动力。没有空气可以支撑的飞行器,只能完全靠推力了。空速表显示他的飞行速度已经达到了8马赫,并且数字还在增加。
费尔南德斯试图追上来。宁欣依靠更大的高度继续加速,如流星般从费尔南德斯头上擦过去,这是典型的“天蛾”飞行器戏耍人类飞行器的方式。他就是要在“眼镜蛇”高昂起的头上撩拨一下,那是“眼镜蛇”观察和攻击的死角。
费尔南德斯没有退却,选择以一个拉起跟上宁欣。宁欣就在他的雷达垂直扫描区域外几度的地方,差一点就能抓住,X-60在高马赫数下的大迎角飞行是软肋,飞控计算机将限制飞机做出可能解体的动作。
即使敌人还在勉强尾随,但是宁欣已经悄悄获得了优势,他俯冲下来溜到对手找不到的地方进行“弹跳”。精良的技巧,使得他足够驾驭稀薄的空气。
X-60已经笨得如同拖拉机一样,很难控制机头指向宁欣消失的区域并重新将目标纳入雷达搜索范围。他的僚机试图在12马赫下转弯,但是机体在瞬间扭曲并折断,在空中解体成几部分。
“0119,你看看你干的好事。”费尔南德斯喊道,不过宁欣暂时被等离子鞘套覆盖,无法接收信号也没有听到这句话。
费尔南德斯再次捕捉到对手时,宁欣正如同幽灵一样从下面冒出来,在空中划过一个半径巨大的弧形。即使宁欣的转弯角速度如此难看,但是费尔南德斯依然无以为继,他刚才冒险解除了僚机的迎角限制功能导致了空中解体,现在可不敢拿自己再试一次。
X-60是十年前的最佳空天战机,但是自从国会认为没必要再为一个不存在的威胁烧钱后,就再未改良过。
宁欣轻松咬住目标,进行了模拟攻击,与此同时,他的其余僚机也都获得了胜利,现在他将战绩一举提升到了96。
要完全模拟九婴释放的那些小型飞船仍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宁欣已经做到了七八分像。在无线电里,他可以听到附近的各个单位都在谈论他,谈论那架飞行器完全不像人类在驾驶。听上去不完全像恭维,但是他还是挺得意的。
按照演习计划,他的编队将进入亚洲大陆,沿着当年“天蛾”飞行器当年大杀四方的路线飞行,将所有胆敢起飞的人类飞行器一一击落。不知道东亚战区的总指挥林嗣槐中将会派谁来应战。西方很多好手被派到小行星带以后,现在能应战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但是中国这边还是有很多厉害角色的,会不会是杨小双或者是李旭?如果是李旭,那倒还有点意思。不过他升职后,总是被太多行政事务围绕,很少飞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