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中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 000万公顷以上,仅次于玉米和水稻。杂草与小麦竞争光照、空间和养分,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制约小麦生产的重要有害生物。中国每年因杂草危害造成小麦减产15%左右,年损失产量约70亿千克。杂草发生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种植制度以及耕作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上海、浙江地处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二熟制,且以小麦复种水稻为主。20世纪80年代,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优势杂草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相对较少。谢国雄等1997—1999年调查了杭州市麦田杂草,共有56种。何翠娟等1999—2000年调查了上海市小麦田杂草,共有39种,田间草相以禾本科杂草为主。自此以来,上海、浙江麦区已有近20年的时间没有系统地开展过杂草调查,基础数据较为缺乏。近年来,因轻简栽培模式的推广、除草剂使用不合理、频繁调种以及机械跨区作业等因素导致小麦田草相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种群结构日趋复杂。掌握小麦田杂草种类、群落结构和危害情况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杂草防控策略至关重要。2018—2020年,“长江流域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建立与示范”项目浙沪课题团队,采用农田草害五级目测法,对上海、浙江小麦主种区开展了系统的草害调查,摸清了杂草发生情况。
表1农田草害五级目测分级标准(唐洪元,1991)
(单位:%)
相对高度:某种杂草植株高度与小麦植株高度的比值。
相对盖度:某种杂草投影面积与小麦投影面积的比值。
相对多度:某种杂草密度与小麦密度的比值。
危害等级:A5=最严重危害,A4=严重危害,A3=中度危害,A2=轻度危害,A1=有出现但不构成危害。
上海、浙江冬小麦田本次共调查到杂草52种,隶属于17科44属。其中菊科杂草种类最多,有12种;其次是禾本科杂草,有9种;再次是石竹科和玄参科杂草,均为5种。对小麦生长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禾本科杂草,包括日本看麦娘、菵草、棒头草、硬草、看麦娘和早熟禾。阔叶杂草中,对小麦生长影响较大的是救荒野豌豆、鹅肠菜、猪殃殃和小藜。杂草群落组成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主要杂草群落包括看麦娘属+菵草+猪殃殃+小藜、看麦娘属+早熟禾+救荒野豌豆+猪殃殃、菵草+救荒野豌豆+鹅肠菜、硬草+鹅肠菜+小藜、棒头草+看麦娘属+阿拉伯婆婆纳+鹅肠菜5种类型。综合考虑杂草发生频率、田间密度和危害等级,确定日本看麦娘、菵草、棒头草、硬草、早熟禾、鹅肠菜、救荒野豌豆、猪殃殃、小藜为当前上海、浙江冬小麦田的主要杂草。
小麦田杂草危害
群落演替是当前中国杂草防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杂草发生受种植制度、耕作方式以及除草剂使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开展小麦田草害调查是制定科学防控策略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长江中下游小麦田主要杂草为看麦娘属、鹅肠菜、雀舌草、阿拉伯婆婆纳,救荒野豌豆、猪殃殃,以阔叶杂草为主。本次调查,田间杂草群落组成则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包括看麦娘属、菵草、棒头草、硬草和早熟禾。对比可知,小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对杂草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棒头草田间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