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西洋岩岸

里斯本

国际地层学大会

伊比利亚半岛

法多

卡斯凯什

白垩纪

菊石

艾斯比切尔角

恐龙足迹

贝伦塔

地层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数量庞大的研究者和应用者以及大量具体实践,在科学、技术、经济和环境领域变得日益重要。国际古生物学大会已经开过3届,第四届也将于2014年在阿根廷召开。作为古生物学姊妹学科的地层学还没有自己的国际大会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于是,第一届国际地层学大会于2013年7月3日至5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开启了地层学研究的一个新篇章。

会议决定在里斯本召开,是因为它并非是完全新创立的,而是由以前法国地层委员会主办的会议扩展而来,2010年在巴黎会议上决定此项改革,从此以后交由国际地层委员会主办,因此首届会议就在毗邻法国的葡萄牙举行。第一届国际地层大会的主题是“地层学的最前沿”,反映了地层学领域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包括新的方法、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社会的总体需求。主办方将里斯本描述为一个友好的历史悠久的城市,气候温和,还是一个容易靠步行来探访的理想城市,有着多种多样的吸引力,包括杰出的社会和文化体验,因此非常合适于成为会议的举办地。更重要的是葡萄牙有非常发育的地层,能够为会议参加者提供实地考察地层的机会。

地狱之门的海浪

俯瞰里斯本

我于2013年7月2日到达里斯本,没有参加会前的考察。从机场到市内的红线地铁去年刚刚开通,这次正好给我们提供方便。地铁售票机上只有葡萄牙文,这让我不知道怎样操作了,只好找服务人员帮忙买了票。地铁车厢显得古朴,人很少,一点也不拥挤,从人山人海的北京过来,这样的反差尤为印象深刻。后来离开里斯本回国去机场时更加不可思议,因为离机场还有3站时,我所在的车厢里就只有我一个人了。

这年夏天似乎整个北半球的天气都非常炎热,葡萄牙也受到这一波热浪的袭击,气温甚至上升到40℃,连组委会的葡萄牙同行都一个劲地说抱歉。这样的夏天以前在西班牙体会过,这是伊比利亚半岛的特点,但今年特别强烈。会议在古本凯恩(Calouste Gulbenkian)会议和展览中心举行,离旅店只有一站的距离,但走在灼热的阳光下不禁让人感到眩晕。这是一座由土耳其人捐建的著名博物馆,古本凯恩曾经是土耳其的石油巨头,二战期间在葡萄牙避难,当他在1955年去世之后,其拥有的世界上最丰富的艺术藏品之一就全部捐赠给了葡萄牙。

这届会议有3个主题下的22个专题组成的广泛的学术讨论方向,包括3场全体会议,每场都有一个1小时的大会报告。第一个主题是“原理和方法”,下设专题包括方法、技术和新趋势,事件地层学,古近纪事件、进化和地层学,旋回地层学与地质时间标尺中的天文校正,金钉子和层型,同位素年代学的进展,地层学、地质遗产和地质伦理学的教育,行星地层学,系统发育、古多样性和古地理学,古生代地层学和古地理学。第二个主题是“区域地层学”,包括的专题有广义区域地层学,伊比利亚和地中海地区的区域地层学,罗迪尼亚和冈瓦纳大陆的地层学和地质年代学,泛大陆的聚合和裂解。第三个主题是“应用地层学”,地层学在生产实践,特别在矿业开发中的应用是举足轻重的,其专题包括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和地震地形学,化学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年代学,古环境与对比,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地层学,第四纪及其正式划分,地层学中的脊椎动物化石(我就在这个专题做报告),地层学中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地层学中的微体化石,陆相中生代地层学,火山地层学,古海洋地层学等。

开幕式有国际地层委员会和主办方里斯本大学的负责人讲话,然后很快进入主题报告,当然,是关于金钉子的,国际地层委员会近二十年来主要就是倡导这个方面的工作。除了我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其他中国代表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几个单位,不算太多,主要还是欧洲人,因为这个会议是由原来的法国地层会议扩展而来的。下午继续听报告,海相地层的报告比较多,少数陆相的,多听听也可以了解更广泛的地层学内容。

1岩岸地貌

2中心广场旁的建筑

3古老街区

4里斯本大学的男生合唱团

5古本凯恩博物馆的庭院

6悠闲的埃及雁

1白垩纪灰岩峭壁

2珊瑚化石

3菊石化石

4邂逅阿瓜里弗(ÁguasLivres)渡槽

5波浪镶嵌的地面

第二天仍然非常热,走在路上仿佛要被蒸发一样。白天有精彩纷呈的各个专题方向的报告,晚上则是会议的正式晚宴,在市中心的一家餐厅举行,所以各人自行前往。坐地铁很方便,现在已经熟悉了售票机的操作。里斯本的中心广场在特茹(Tejo)河边,由于接近入海口处,所以河面非常宽阔。广场四周都是古建筑,有轨电车在老街上驶过,很有味道。街道的布局是四四方方的,街面不宽,地上铺着白色和黑色的大理石石子。晚宴前有酒会,大学的男生合唱团穿着黑色的礼服,弹着古典的吉他,表演葡萄牙、西班牙和南美的曲目,特别是空灵动人的法多(Fado),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正餐开始,主要是鳕鱼,但味道实在不敢恭维,量不小,填饱肚子还剩不少,宴会只不过是一个大家聊天交流的机会。

我的报告在第三天,提前一点到会场。这次会议组织得很好,特别是承办单位非常热情,每个会场都派了好几名志愿者提供服务,会议的形象设计尤其吸引人。不过,由于分会场安排得太多,结果每个会场的人就比较分散了。“地层学中的古脊椎动物”只录用了两个报告,一个是欧洲古近纪不飞鸟的地层分布,一个就是我讲的中国新近纪陆相地层划分对比框架。

会间休息时可以去欣赏古本凯恩博物馆的展品,其中包括一些西方绘画史上的杰作,还有中东和伊斯兰艺术、中国瓷器、日本版画和古希腊金银币等。也到博物馆外走了一圈,有树林有湿地,树林中有鸣禽,湿地里有水鸟,在闹市中心可以见到大型的埃及雁( Alopochen aegyptiacus ),它们还追着人要吃的,真是很有意思。

不知不觉三天过得很快,会议就闭幕了。紧接着,会后安排了两天的野外考察,也是精心设计的路线,让大家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了解葡萄牙的沉积地层。在早白垩世,卢西塔尼亚(Lusitania)盆地位于西伊比利亚边缘,以丰富多彩的沉积物(硅质岩、碳酸岩)和环境(从开阔的远岸台地到河流系统和古土壤)为特征,记录了大西洋张开向北扩展的早期过程以及与海平面循环变化相联系的构造事件。里斯本附近沿大西洋海岸的悬崖完美地保存了卢西塔尼亚盆地的地层,使我们有可能在野外期间对瓦兰今期(Valanginian)至阿尔布期(Albian)之间的沉积序列进行地层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模式的观察学习。

去野外考察都不用查天气预报,因为葡萄牙的这个季节每天都是晴朗无云。考察的第一天在卡斯凯什(Cascais)附近观察最典型的海洋沉积环境,为我们讲解的是图卢兹大学的退休教授,他很愿意跟大家多介绍一些内容,比如路过的古代引水渡槽和本菲卡足球队主场等。

卡斯凯什位于里斯本西边的海岸,靠近欧洲大陆最西点的罗卡(Roca)角,是一个海滨度假胜地。一路风光迷人,虽然草是枯黄的,但有大片的青松,所以到处都郁郁葱葱,而房屋是白墙红瓦,分外明快夺目。到达海滨,是由白垩纪灰岩形成的峭壁,地层剖面非常好。讲解以层序地层学为主,海相化石,如珊瑚菊石等随处可见。海岸上生长着茂盛的耐旱型多肉植物,不少人在这个清新的环境中休闲锻炼,钓鱼、日光浴、游泳、冲浪、骑自行车、徒步,非常热闹。我们沿悬崖上的小路一直下到海边,大西洋卷起一阵阵滔天的巨浪,拍打在岩石上,蔚为壮观,气势磅礴,怪不得这里被描述成“地狱之门”。

看剖面告一段落,中午到卡斯凯什镇上,这里自几百年前路易一世的时代起就是皇家的消夏行宫,现在依然保持古典的风格。教堂外的堂佩德罗(Dom Pedro I)雕像傲然挺立,凝神注视着大海的方向。地灵自然人杰,据说在哥伦布到来之前十年,这里渔村的一个叫桑切斯的普通渔民就已驾船到达了美洲。古老街道上黑白相间的石子镶嵌的波浪图案看上去禁不住让人有些发晕,体会了在海上风雨飘摇的感觉。卡斯凯什的沙滩上人潮汹涌,街道上的游人也摩肩接踵。我们到一家预定好的餐厅,拥挤地坐在一起。我要了沙丁鱼,这是这里最传统的食物,配上蒸土豆,感受一下渔村的风格。

下午沿着海岸由南向北往罗卡角方向继续考察白垩纪地层,岩石岸的间隔中有一段段的沙滩,每一处都是葡萄牙人玩海的好地方。我们看剖面,而沙滩上满是日光浴和海水浴的人群,大家各自做自己的事,互相完全不干扰。

第二天的上午仍然到西边海岸,我们接着昨天的层序观察白垩纪上部的地层。这一带的岩石表面变成黑色,可能是有丰富的紫贻贝附着的原因。途经的村子里都有带风车的磨坊,不过完全是做装饰之用,因为风车只有骨架,上面还挂满了陶壶,磨坊门口通常有一匹骡子的雕塑。每家的院落都收拾得整齐干净,而每个院落又有各自的特点。

然后,折返回来穿过里斯本市区,前往南海岸的艾斯比切尔(Espichel)角。途中在小镇上午餐,又是一家海鲜饭馆,有两种鱼,鮟鱇鱼煮米饭和金枪鱼红烧,也是这里最有特色的。埃斯比切尔角地区位于塞图巴尔(Setúbal)半岛西南端的海滨城市塞辛布拉(Sesimbra)附近,摩尔人曾经越海而来统治过这里,但现在包括古代城堡在内的建筑都因为后来的改造已无任何原来的伊斯兰风格。塞辛布拉是优良的天然港口,其漫长的渔业历史留下了清晰的印记,曾经的防卫让国王都积极参与。

埃斯比切尔角不仅有一座现代的灯塔,更重要的是有圣母神殿和礼拜堂,两侧带有长长的朝圣者住所,历史悠久的石砌建筑在青白色瓷砖的装饰下呈现出安静典雅的氛围,可以想见信徒们的虔诚祈祷在山海之间得到尽情的升华。然而,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礼拜堂与古生物有关,白垩纪海相灰岩地层形成的悬崖上有大量恐龙足迹,宗教传说是驮圣母玛利亚的巨大的骡子留下的。现在这里已建成国家地质遗迹公园,我们对足迹化石进行了详细观察,葡萄牙的电视台也来跟拍纪录片。

埃斯比切尔角的恐龙脚印属于葡萄牙保存最好的恐龙脚印中的一部分,包含两处完全不同的系列,一处属于侏罗纪,另一处属于白垩纪。令普通人非常惊奇的是这两处脚印只相距不到500米,但时间却相差了3000万年。

侏罗纪的恐龙脚印在悬崖上平坦的灰色岩层表面看起来又大又清晰,其准确时代是距今1.6亿年前的晚侏罗世。这里一共发现了近700个恐龙脚印,分布在8个岩层面上,组成9条不同的路径,有的路径延续了40米长。估计最多有37条恐龙走过,大多数脚印属于重型的蜥脚类恐龙,被归入雷龙足迹( Brontopodus )和似雷龙足迹( Parabrontopodus )。这个地点的独特之处在于至少有7条幼年的蜥脚类恐龙共同向东南方向行走,成年恐龙随后走过,有一些短暂停顿的脚印,由此证明它们是具有社会性集群的恐龙。其中的一条行迹展现了不规则的步伐,指示这条恐龙可能因受伤而跛脚。另有10多个三趾型的兽脚类恐龙脚印,组成两条行迹。

这处脚印在14世纪时就被当地渔民发现,他们认为是圣母玛利亚的神迹。传说圣母玛利亚带着襁褓中的耶稣,骑着一匹巨大的骡子上岸,沿几乎垂直的悬崖攀登上来,巨骡的脚印就保留在岩石上。这个传说使这里在14世纪到16世纪期间成为重要的朝圣地,在神迹终止处的悬崖边上建有一个小型礼拜堂。礼拜堂内一幅绘制于17世纪的漂亮蓝白瓷砖画重现了圣母上岸的场景,在其身后的岩石上留下一串清晰的巨大蹄印,因此这是世界上最早记录的恐龙脚印遗迹。

白垩纪的恐龙行迹位于礼拜堂脚印的北面,更容易靠近观察,但不如侏罗纪足迹明显和神奇,其准确时代是距今约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并且是在葡萄牙发现的唯一一处白垩纪恐龙脚印。有趣的是,其中一串行迹来自一条奔跑的兽脚类恐龙,据推算其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5公里。

野外考察的最后一项是非地质内容,参观海滨小城塞辛布拉山顶的教堂和城堡,它们都是精美的石头建筑。在古堡顶上可以俯瞰山海交接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返回里斯本时经过横跨特茹河的425大桥,这是一座钢结构斜拉式悬索长桥,包括引桥有3222米,水上部分2277米。该桥建于1962年,原名萨拉扎尔(Salazar)大桥,后来为纪念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人民在“丁香革命”中推翻军政府建立民主政权而改名为“425大桥”。

起初的野外安排是3天,缩短后使我有了自由活动的一天,于是去感受一下里斯本的城市风情。1755年的大地震摧毁了若望五世(João V)奢华的都城,邦巴尔(Pombal)侯爵随后规划建设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新古典主义市区。这里的街道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两旁是整齐的石砌楼房,依然宏伟壮观。街道边的观光电梯载人们到高处,立刻呈现出一片庄重辉煌的红屋顶传奇,引得四周全是相机的快门声。这里连接各个街区的精致广场都有古典的氛围和环境,庄重的教堂也密布其中。卡莫(Carmo)修道院的废墟仍然充满了艺术感,令人震撼。远眺圣豪尔赫(São Jorge)堡,山海城市的形象愈加深刻。

里斯本是白色的,至少是浅浅的米黄,尽管也有斗牛场的赭红。乘古老的有轨电车去贝伦(Belém)塔方向,到耶罗米(Jerónimos)教团修道院广场下车,这座曼努埃尔(Manueline)风格的石灰岩殿堂花费了70年才建成。看一眼那些教堂内外的装饰,真是把岩石雕刻做到极致了,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再去欣赏精美的伦贝塔,它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石雕,而不是曾经的王室行宫和现在的总统住宅。特茹河边的地理大发现纪念碑成了葡萄牙人的骄傲,纪念那些为他们从世界各地带来无数财富的冒险家。不过,虽然葡萄牙人是航海好手,但说是地理“大发现”,就有些以自我为中心了。

1卡斯凯什

2一串恐龙脚印

3悬崖上的礼拜堂

1描绘有恐龙脚印的瓷砖画

2坎普佩克诺(Campo Pequeno)斗牛场

3地理大发现纪念碑

最后坐地铁到邦巴尔侯爵广场,然后上山到森林公园,这里可以俯瞰城市与河口。而最大的震撼还是来自第二天在离开里斯本时飞机舷窗上的惊鸿一瞥,澄明通透的天空下,整洁的城市呈现出红白绿三色交织的图案,舒缓地在大西洋岸边铺展开来。 jS70UBYEra1wuxO4QbY7GlQ5xVyae3mA6DUM6mBKzYJU0w5Vd7XDtgOzuFv+N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