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山南北

中亚内陆

石河子

农垦博物馆

佛法僧

鱼类化石

玛纳斯河

喀什绿洲

西克尔水库

古地磁

介形虫

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航线,飞经中亚内陆的极度干旱之地,绵延不绝的戈壁沙漠组成了风景的主题。但天山在这里是个另类,它高耸入云的身躯揽住了往来的水汽,织就一袭洁白的披肩。这是2011年的5月,阳光的温度开始消磨冬春的积雪,从涓涓的细流汇聚成淙淙的小溪,却从来不曾澎湃。干渴的盆地饮尽这冰凉的融水,只留下一缕缕泪痕划过山前的裙围。天池也看到了,我能很清楚地识别出曾经到访过后留在记忆中的地形地貌。池边的冰还没有完全融化,环绕着绿色的湖水,仿佛一块晶莹的玉璧。降落在地窝堡机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考察队先期到达的队员开车来接,很高兴又能与大家在野外相逢了。

我们第二天9点半从乌鲁木齐出发,向西到石河子。乌鲁木齐这个季节的早晨依然凉意十足,坚持了一下,没有加衣服。天气很好,晴空澄碧,两旁的白杨行道树一路护卫。可能是干旱的原因,有些树已经死了,穿插在树林中的枯枝很醒目。干旱是这里的常态,我们要前往石河子,这地名也是干旱的结果:因为干旱,一年中大多数时候河里只有石头没有水。实际上,这一带的河流都是石河。

红色岩系的背斜

白雪皑皑的山峰

100多公里很快就到了。石河子是一座绿意葱茏的城市,引来天山雪水浇灌,到处都有茂密的树林,在旅店前的树荫下还能看见乌鸫在活动。下午就去野外,地名叫火烧洼,当地人报告有化石发现。此次考察,非常高兴能跟古鱼类学家张弥曼院士和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植物学家傅睿思(Else M. Friis)院士一道工作。我们先回头走一段高速,到玛纳斯县,然后向南面的山脚下前进。山前出露一套新生代地层,由白垩系的红色砂岩丹霞地貌与更老的地层分隔。煤的自燃把岩层烘烤成红色,我们在里面发现了不少木贼、轮木和银杏化石,时代为侏罗—白垩纪。

沿着准噶尔南缘的天山北麓,一座座水利枢纽将来自雪峰的馈赠管束在库渠之中,再导引入人工开发的绿洲,灌溉着西北的粮仓。火烧洼的山口就是石门子水库,下游的水渠一直延伸到石河子垦区,成为当地发展的命脉。这里甚至利用水源养鱼,打下20米深就有地下水涌出。

山脚是绿草葱茏的牧场,但也有破坏性的煤矿开采。山峰仍被白雪覆盖,苍翠的云杉从雪线向下延伸,风景优美,所以这里也有很多度假村。满山的锦鸡儿( Caragana sinica )在摇曳,多刺的枝节显示着对环境的适应。佛法僧一定是这里最漂亮的鸟儿,那缤纷的色彩让朱雀都不敢炫耀,更别说打扮朴素的杜鹃了。

傍晚回到石河子。这里曾经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总部,农垦之初的第一口井还保留着,现在建有农垦博物馆。广场上的雕塑也以农垦为主题,歌颂在那艰苦年代的开创之功和现在的繁荣发展。军垦的历史直接传承自汉代的屯田,这种军民结合的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戍边手段。石河子的军垦博物馆值得一看,后来利用下雨天的空闲去参观,对军垦有了更深入和详细的了解。那确实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深深敬佩在那个年代艰苦创业的人们,更感叹现在的巨大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次日考察的化石点在安集海河上游,我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地层对比。通过实际观察和资料查阅,确定这里处在天山北麓的第一排新生代露头,是一个东西走向背斜的南翼,中心发育一系列断层,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紫泥泉组、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在安集海河组的薄板状粉砂岩中找到不少鱼类化石,我也发现一条保存相当完整的鱼。我们将大块的板状砂岩从几乎直立的地层中取出,然后一片片剥开,鱼类化石就显现出来了。除了鱼类,还有昆虫,介形虫也相当丰富,考察队中的丹麦奥尔胡斯(Aarhus)大学的佩德森(Kaj R. Pedersen)博士就采集了不少介形虫。

1石门子水库边的丹霞地貌

2茂密的针叶林

3吐谷鲁组与锦鸡儿花

4农垦纪念碑

日子过得很充实,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好像没有一分钟空白。虽说由于时差,8点半才是早餐时间,但我总是6点半就起床,有好多事可以做。

接下来的地点还是玛纳斯县的南山,先到塔西河与清水河之间的一片露头,红色的地层中夹带有灰绿色的条带。我在这里找到了第一条鱼,当然,很不完整,随后大家就发现了大量鳞片,清楚地指示出是中生代的鱼类。从地质图上查读,果然,这里是晚白垩世的吐谷鲁组。特别有意思的是找到几枚鱼粪化石,还看不出是哪一类,研究清楚一定有价值。下午到清水河一侧,就是玛纳斯河的正源,水量很大,正在修建一个大型水利枢纽。这里得灌溉之便,河谷中的许多老榆树郁郁苍苍,林下是一片片的农田。我们在安集海河组中发现了许多鱼的鳞片,找到的脊椎动物骨骼主要是龟鳖类的,有的保存了相当多的关节。

玛纳斯以及邻近的几个县都把天山一侧,即县域南部称为南山。最近几天我们都在南山一带考察,再次考察的塔西河就是南山的一处。我们由北向南,到达石门子水库大坝之下,然后过河上东岸,但到地层露头已无车可走之路,于是弃车徒步。这里的地层是吐谷鲁组,沟内有许多灰绿色和褐黄色的板状粉砂岩,需要一片片剖开来寻找化石。跟此前调查的吐谷鲁组一样,片状砂岩表面有破碎的鱼鳞。继续寻找,考察队员终于发现了完整的鱼化石。但我还没有采集到像样的标本,就继续前进到沟的深处。仔细搜索,一条仅缺尾部的鱼赫然展现在一块坚硬的砂岩板上。

中午就在一棵树下午餐,这时车里播放着悦耳的音乐,还有啾啾的鸟鸣相伴。杜鹃和鹡鸰最常见,还有林莺、红隼和伯劳来光顾。考察队中的王宁博士是鸟类专家,我不认识的种类一问他都知道。午后想看看塔西河组,找到了露头,不过却因为泥岩风化后经雨水的作用结成硬壳,无法看到原生层位。原来的地质队报告中说有象化石,但似乎不是从这个剖面找到的。

另一天去沙湾县金沟河,沿水渠上溯,一直到渠首绿树浓荫的管理站。近处有怒放的海罂粟,在辽阔无边的葱葱农田之上则是高与天齐的皑皑雪峰。我们先沿一条公路从河西岸向上观察,剖面在东岸发育很好,有完整的新生代地层,呈高角度的单斜产状。

车过不了河,东岸也没有路,我们就返回渠首,徒步前往剖面,主要观察了安集海河组和沙湾组。地层和山坡都非常陡,风化的表面特别滑。天气炎热,完全是夏天了,正午时仿佛一切都要蒸发,在沙湾组的红色地层中更让人眩晕。以前在这里发现过一具完整的准噶尔巨犀头骨,这次我们在安集海河组的绿色岩层中找到了鱼类骨骼。

再次前往玛纳斯河西岸,这是此次考察在新生代地层中发现完整鱼化石的唯一地点。从石河子出发,在浓密的林荫道中穿行,途经有名的农垦第一连。开始在一级阶地之上的地层露头寻找,但没有发现较好的标本,只有一些鱼骨碎片。重新回到第一天去过的层位,果然又采集到完整的鱼化石,算是给明天离开的部分队员送别的礼物。

去考察塔西河乡附近塔西河组命名地点,早上天就阴沉沉的。还未到南山方向,已经下成中雨了,无论停不停,到剖面的路都无法进去,只能放弃今天的野外工作。我们决定离开石河子前往奎屯,去考察西面的地层。冒雨向西行驶,路旁的棉田已经种上秧苗。天山北缘的城市一个接一个,距离都非常近,很快就到了奎屯。

接下来的阴天也很好,不似前几天的酷热,在野外感觉更轻松。首先前往位于沙湾县和乌苏市之间的安集海,这里的地层出露很好,从西域砾岩直到安集海河组,不知其下是否还有紫泥泉组,我们未沿沟追索。

安集海河在这套新生代地层中切出巨大而深邃的峡谷,两壁的上半部是乌苏群砾岩。灰郁的天空、壮阔的峡谷、陡峭的悬崖,这样的景观还应有强劲的生命展示。恰在此时,一只高山兀鹫正居高临下俯瞰着它的领地,为磅礴的画面添上动感的一笔。悬崖下一条简易公路插向河边,过桥连接一座煤矿,大量重载卡车轰鸣着吃力地爬坡。桥周围正是安集海河组最发育的区域,也是这个组的命名地点。我们在此工作,发现有许多介壳层,主要是腹足类,也有双壳类,每层以不同的种类为主体。砂岩和泥岩中都有大量脊椎动物化石碎片,主要是鱼类的,还有鳄鱼的。

这时下起雨来,我们赶紧把标本包装好,再沿道路前进。雨天路滑,很难行,我们一直向南往山根方向,希望看另一个地点。这里的道路都是开煤矿所用,直到驶上山根的国防公路,条件才有所改善。绿草如茵,衬托着高耸入云的针叶林,是天山最迷人的景色,考察队中来自美国堪萨斯大学的苗德岁博士就被完全迷倒了。草地和森林阻止了水土的侵蚀,造就了哈萨克民族的牧场。在湿润的空气中座座毡房像是绿野上勃勃生机的白蘑,那一面迎风飘逸的红旗灿然明亮了被雨雾迷茫的苍穹。可是雨还在不停地下,雾也使能见度降到最低,只能往回走,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回到奎屯。

1清水河多彩的地层

2高山下的农田

3天山北麓的鸟类

白顶 Oenanthe pleschanka )(3—1);蓝胸佛法僧( Coracias garrulus )(3—2);石鸡( Alectoris chukar )(3—3);大杜鹃( Cuculus canorus )(3—4);横斑林莺( Sylvia nisoria )(3—5);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3—6)

乌苏南面的天山前,从地质图上看有一大片新生代沉积出露,经过此前的探路,我们就继续开展工作。天色阴沉,但雨还没来,我们按计划出发,一路向南。路上在一个土堆上看见一只石鸡,佛法僧很多,还见到一只戴胜。开始找的路不对,在草原上转了一大圈,进不了山。我们再研究地质图和地图,决定向南到山根,沿向西的路,到将军果勒再顺沟北下,就应该能看见好的剖面。

山根的针叶林茂盛,已开辟成旅游区,但里面的道路都还在施工。到了将军果勒,果然有北下的简易道路。这时候开始下起雨来,车在泥泞中努力前进,最后决定转向西面的一条沟,因为有更宽的路。顺利到达剖面,发现从紫泥泉组到塔西河组的地层,中间的安集海河组内也找到了介壳层和脊椎动物碎片密集层。雨再次袭来,还伴随着电闪雷鸣,于是决定今天不再找化石。

出山来,却没有一点下过雨的样子。于是东行,从将军果勒再南上。一进山,雨又大起来,我正感觉要下冰雹,瞬间暴雨就转成了冰雹。地面洪流开始聚集,四野一片白茫茫,剖面都看不成,只好返回。可一出山边,雨又停了。再往北的村庄,地面都是干的。时间已晚,只能返回奎屯了。

我在天山北麓的考察暂时结束了,与古脊椎所其他队员告别,5月21日将前往喀什与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黄宝春研究员的研究组汇合。奎屯到乌鲁木齐有200多公里,当然,高速公路可以保证行车时间。早上9点出发,一路向东,又把来时的景观和地貌再看一次。虽然仅过了一周,道路两旁明显绿了很多,不少农民在地里干活,为棉花苗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

12点之前到达乌鲁木齐机场,在等待航班的时候看了喀什一带的新生代研究论文,对相关的地层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起飞了,乌鲁木齐上空的污染很严重,天气也不好,大部分航程都浓云密布。飞行高度不大,特别颠簸。直到飞过天山,到达喀什附近,云层才消散,可以清楚地看见下面的红色岩系。

天山南面依然是干旱的盆地,四望都是被蒸发得滴水不见的景观。终于看见绿洲,在靠近山前有两三块,一块小一点的是阿图什,最大的就是喀什。绿洲与沙漠的界线分明,人工的引水渠像护城河一样环绕着绿洲。

飞行时间1小时45分钟,没想到会有这么长,也说明新疆确实太大。黄宝春研究员派车到机场来接,他和其他队员在伽师的西克尔镇等我,离喀什150公里。路很好,到阿图什一段是高等级公路,其后的路面也可以开得很快。

我想直接去大山口的剖面,考察队还在里面工作。到沟口看到发洪水了,原来刚刚下过一场暴雨,便道都被冲毁。司机考虑了一阵,还是决定进去,在河道慢慢前进。两旁都是红色的新生代地层,还有采矿点,是石膏层下的铜矿。就在此时,他们的车也从里面出来了,我们汇合后一同到西克尔。住在水库管理站的简陋旅店,晚餐就在路旁的四川小店解决。

房间里没有水,外面的盥洗间也没有,早晨只好用矿泉水漱个口,脸就不洗了。早餐是四川小店的拌面,只不过是新疆风味,不是四川的做法。从西克尔出发向西到大山口方向,经过铜矿,路的北侧是第三系的红色地层。

昨天的暂时性洪水已经退去,我们沿河道慢慢找路前进,到了背斜核部,这里也有人在石膏层中采矿。我就在这里下车,其他队员继续向前到工作地点采集古地磁样品。我从核部开始观察地层,频繁出现的膏盐层显示有大量泻湖相沉积存在,在其中发现了腹足类口盖化石和大型的虫迹。

沟内一片寂静,后来听见石鵖的叫声,正在循声寻找它,谁知它竟然飞过来停在我头顶的帽子上。我能从地面上的影子清晰地看见它,最近的距离却无法拍照。我使劲动一下,它飞起来,停在旁边的石头上,一点也不怕人,吓都吓不走,有意思。今天还遇见两次蛇,一条细长的白蛇,后来又遇见一条稍微大一点的青蛇。

我边看边走,一直到停车处,前面的沟里大石挡路,无法再行车,队员们已经徒步进去。我到达他们的采样点时正好是中午,午餐有方便面,带了两壶开水进来。下午继续看地层,希望走到剖面顶部出现西域砾岩的地方,但地形破碎,穿了几条沟,一直工作到快晚上7点了。这里沟谷纵横,一会是顺走向,一会又是逆走向。看到一串大型食肉类的脚印,是狼还是狗?

我们就住在西克尔水库边,于是早晨太阳刚出来就去观鸟,看见一只骨顶鸡和一群棕头鸥,它们还挺怕人。新疆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的短缺,因此在干旱的戈壁和沙漠之间看见一湖平滑如镜的淡水,实在是难能可贵。西克尔水库面积数十平方公里,是一系列短暂季节性河流的尾闾,承担着下游农三师伽师总场与伽师县玉代勒克乡几十万亩耕地的灌溉任务和几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西克尔小镇也很热闹,是通往喀什公路上的一个重要歇脚点。偶尔还能看见骑自行车旅行的,一个法国人也住在旅店,跟我抱怨太脏,说还不如用自行车上自带的帐篷扎营。

1深切的峡谷

2哈萨克族人的牧场

3喀什绿洲

4阿巴克霍加麻扎

5艾提尕尔清真寺

1张弥曼院士(中)、佩德森博士(左)和本书作者在野外观察标本(王钊摄)

2大山口的第三系剖面

3西克尔水库

4大型虫迹化石

5傅睿思院士(右2)、苗德岁博士(右1)和冯文清高工(右3)等在采集化石(高伟摄)

我在这里的任务主要是划分地层,随后的工作是指导考察队的乔庆庆等研究生在地层中寻找介形虫化石,分段采集后作为古地磁剖面的时代约束。完成了这项工作,我将返回喀什乘飞机,队员们也都要休整,于是我们全体同行。傍晚8点才从大山口出来,到喀什已经天黑了。定好旅店,就直接去挤满人的夜市,品尝典型的维吾尔拌面和羊肉串。我们的汉族司机土生土长于此,可以用流利的维语与店主和其他顾客交流。

第二天上午还有一点时间,抓紧到城里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当喀什还是疏勒的时候,张骞的到来使汉朝的势力控制了天山南麓。喀什绿洲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西靠帕米尔高原,北面横卧着天山的南支。绿洲四季分明、夏长冬短,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河流是绿洲的命脉,但这些河流大都是季节性的内流河,所以必须加以充分利用。昨夜坐着车看看喀什夜景,也能发现水域不少。

传说的香妃墓在城郊,这里是一个麻扎,也就是穆斯林先圣的墓地,香妃(和卓氏)实际上葬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伊斯兰教在公元10世纪从陆路传入新疆,其建筑风格也随之而来,以清真寺和陵墓最具代表性。阿巴克霍加麻扎就是典型的中亚建筑,样式和装饰令人赞叹:穹顶、马赛克贴面、蓝花瓷图案。

我又去了艾提尕尔清真寺,其门楼砖砌,正中是尖拱大龛,左右以院墙连接两座宣礼塔,上有穹窿顶小亭,在院墙表面也有尖拱龛。

回程航线上的天气比来时要好,那些看过的地层可以从空中做大视野的观察,构造清晰可见。天山的冰雪世界和山下的一座座绿洲列队检阅一般,使人久久难忘这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迷人的西域风情。 4/DFmeEz1uU7FYG5nTglRXzLsBekLWkwSaGUfVXMMWaHLW7ELsGKBIDNL13xzRf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