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季英明先生邀我为邓涛研究员的《十年山野路漫漫——新生代化石考察记》一书作序,自然是欣然答应。一方面,作者是我所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的同事,对他的野外工作十分熟悉;一方面作者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古生物学家,常常以诗会友,在同行中有“才子”之称。

在大家的心目中,古生物学家通常会花不少的时间在野外寻觅化石、考察地质,有人觉得很辛苦,也有人觉得很浪漫。其实,个中酸甜苦辣只有古生物学家自己最有体会。

本书是作者过去十年间实际考察世界各地,特别是青藏高原新生代沟沟壑壑的真实写照。这不是一般的游记,而是一部科学考察日记。从中,读者不仅能领略到一系列新奇的发现,还能欣赏到壮美的河山和各国的风土人情。作为一位严谨的学者,作者文风朴实,没有一些文人的矫揉造作,真可谓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这本考察记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录了作者及其团队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野外科学调查和发现,同时这些工作又需要与国际同行进行密切的交流,所以他也会去世界各地开展观察和对比工作。书中展现了横贯西藏的雄奇和曲折,以及从山南的河流盆地到珠峰大本营的跌宕起伏。在环绕青藏高原的滇西滇东、四川甘孜、甘肃甘南、宁夏同心、青海东部,直到新疆的天山南北、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一系列的考察活动留下了生动有趣的情节。而在东北平原和淮河流域的调查研究,则反映出中国新生代化石的丰富多彩。书中还描绘了作者在泰国、越南、土耳其、葡萄牙、保加利亚、意大利、美国和阿根廷等地的足迹,与世界各国的古生物学家共同促进新生代化石的发现和研究。

邓涛研究员的多产,除了自身的才艺天赋外,他的勤奋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似乎一直保留了记日记的良好习惯。我记得有一年一同去阿根廷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在飞机上除了看点闲书,我通常是靠呼呼大睡来打发时光的,他却常常在飞机上写东西,或许是记录旅行的感受,或者创作一首新诗,这一点确实令我自愧不如。

阅读这本考察记,让我恍惚间又想起了古脊椎所的创始人,也是中国的恐龙之父——杨钟健先生,他俩都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杨钟健早年在北京大学的时候,就曾担任进步刊物《共进》的主编,1923年大学毕业后,也曾经发表过《西北的剖面》《抗战中看河山》等7本游记,除此之外,他也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古脊椎所的文化传承,历来重视科研与科学普及的结合。除了研究生毕业于古脊椎所的苗德岁成为了著名的科普作家外,研究所还有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或翻译科普著作,或开展科普讲座,有声有色,还有人成为了所谓的“网红”,我从中看到了研究所科研文化的传承。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们考大学的时候,从事地质学、古生物学工作还是比较辛苦的。然而,近年来伴随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野外工作条件已经大为改善,地质学、古生物学的工作已经不再是让人生畏的行业。许多从小便对化石着迷的小读者,走进了古生物学研究的殿堂,从此将爱好与职业完美结合到一起,岂不是人生一大幸事。

衷心希望本书的读者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从这本考察记中,一方面学习到地质学、古生物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体验发现的乐趣,感受自然之美,重新认识“诗和远方”。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2022年4月30日 u5fPhMZFRIzIq19T1rLhB3x7puX/25WHhQsS4NA5sHjNu97Sc1eQLhdSukJ63IQ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