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导论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中药材稳定供应,提升中药材质量,对保障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供应安全和质量提升,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约8796万亩,同比增长17.67%,中药材产值达3414.1亿元。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稳步提升,质量有溯可循,但仍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2020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共抽检中药材饮片45712批,合格44098批,绝大部分省(区、市)的中药材及饮片抽检合格率在90%以上,全国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6%。中药材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从2012年1002.76上涨至2020年1283.42,显著高于同期通胀水平。中药类产品贸易额持续上升,姜、枸杞、人参、莲子等药食同源品种是中药材进出口的主要品种。

一、中药种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有效推进

(一)中药种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行业科研专项、各省市种植基地项目的支持下,已经形成了有着百余人规模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和品种创新优势团队,建立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数字化平台。2005年至2019年间,共有325家单位参与中药材品种选育,培育了116种中药材、537个中药材品种,涉及31个省(区、市)。

现代农业和生物领域的育种新技术、新方法逐步用于中药种业,新品种选育方法由混合选择、系统选育向杂交育种、突变育种(航天诱变、等离子诱变和化学诱变技术等)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现代化分子育种技术用于中药育种;组培快繁、发酵技术、生物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方法或技术用于种苗繁育。

(二)中药种业被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可持续发展有效推进

确保中药材生产用种质量高、数量足,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重点任务,因此分别在海南省和四川省建立了40万份库容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通过“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原料资源调查和监测”项目在我国20个省(区)布局建设了几十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累计面积近7万亩,繁育中药材种子种苗160余种。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研究持续推进,对常见中药材品种的种子特性、质量、生产加工、检验方法及种子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科学的技术规定,推动中药种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二、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有序推进,进入成果整理汇总阶段

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重点集中在总结验收、成果汇交、成果梳理凝练等方面,河南、湖北、贵州、辽宁、内蒙古、福建、山东、四川、甘肃、贵州、江苏、广西、云南、河南、安徽、广东、黑龙江、新疆、江西、湖南等省(区)陆续开展了普查省级验收工作,推进成果整理与汇交。全国31个省(区、市)已出版专著220余部,包括专题卷(山脉卷、图鉴卷、民族药卷)、地方卷等;发表论文1500余篇,申请专利67项,起草相关标准22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36项。为激励参与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继续积极开展普查相关工作,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和整理普查工作中的科技成果,完成好各地中药资源普查相关工作任务,2020年底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中增设中药资源普查科学技术奖。

三、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稳步提升,质量有溯可循

(一)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稳步提升

2020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共抽检中药材及中药饮片45712批,合格44098批,绝大部分省(区、市)的抽检合格率在90%以上,全国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6%。总体质量状况与2019年(抽检54188批,合格49188批,合格率91%)比较,抽检合格率提高约5%。自2013年开展全国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专项抽检工作以来,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提高,从2013年的抽检合格率64%,到2020年的抽检合格率96%,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呈现逐年提升、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二)中药材质量有溯可循

2012年8月5日,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颁布《关于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提出通过强化中药材经营者和市场开办者的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促其自觉落实追溯管理制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中药材各环节交易凭证电子化,提高生产经营安全责任意识的尝试。2017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第二十四条提到“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随着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已初步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制度标准体系,开发建成了中央追溯管理平台。

四、中药资源价格稳中见涨

2020年全国中药资源价格指数整体趋势上涨,其中有两次较大的涨幅。1~4月明显上涨,从1246.17点上涨至1294.59点;5 ~7月小幅下跌至1275.74点,随后价格持续上涨,到12月涨至1327.53点。与年初相比,价格指数上涨81.36点,涨幅为6.53%。2020年中药材价格持平品种居多,上涨品种数量略高于下跌品种。在中药天地网统计的623个品种中,有191个品种价格上涨,255个品种持平,177个品种价下跌。价格波动在40%以下的下跌品种有175个,上涨品种有150个;波动幅度在40%以上的下跌品种有2个,上涨品种有41个,上涨品种多且上涨幅度大,拉动了2020年整体大盘上涨。

五、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增长,药食同源品种广泛种植

2020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约8796万亩,稳中有升,同比2019年的7475万亩增加了17.67%,其中四川、广西、云南和贵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均超过600万亩,是中药材种植的主要省份。按生活型对329种中药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和灌木类约占58%,草本和藤本类约占42%。191种临床常用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约5773.98万亩,占总面积的69.24%,其中草本类的种植面积占比较大。77种药食同源类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约5486.31万亩,占总面积的65.79%,其中乔木类的种植面积占比较大。不是药食同源但为临床常用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约占28.77%,既不是药食同源又不是临床常用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约占5.44%。

六、贸易总额同比上涨,提取物是进出口主要产品类型

(一)贸易总额同比上涨

2020年中药类产品的进出口涉及192个国家(地区),其中出口涉及187个国家(地区),进口涉及133个国家(地区)。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量39.8万吨,同比增长11.6%;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42.81亿美元,同比增长6.6%。进口中药类产品15.66万吨,同比增长74.9%,中药类产品进口额12.49亿美元,同比增长37.4%。姜、枸杞、人参、莲子等药食同源品种是中药材进出口的主要品种。13021990(其他植物液汁及浸膏)、29389090 (其他苷及其盐、醚、酯和其他衍生物)、12119039 (未列名主要用作药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这三个海关HS编码下统计的中药类产品出口数量分别占2020年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量的21.71%、14.10%、8.87%,我国中药类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以“其他”和“未列名”的形式出口。

(二)提取物是进出口主要产品类型

我国提取物的出口额从1996年的0.91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4.4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5.39%;提取物的进口额从2006年的0.56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4.59亿美元,增幅719.64%,年均复合增长率16.21%。2020年,我国的提取物出口至157个国家(地区),提取物进出口总额29.0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4.47亿美元,同比增长3.6%;进口额4.59亿美元,同比增长31.2%。提取物因体积小、标准化程度高、便于运输等特点,成为近几年国家贸易中最活跃的中药类产品,且提取物取代中药材及饮片成为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型。

七、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用于中药资源保护

(一)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1993年浙江中药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座药用植物种质库,可贮藏5万份种质。200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建立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冷藏库可保存800种华南珍稀、濒危和道地药用植物种质资源。200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建设并运行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设置1个长期库(保存年限45~50年)、2个中期库(保存年限25~30年),可保存10万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截至2016年底已入库登记193个科1017个属,共计2万余份材料,收集种质资源12112份。2014年,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国家南药基因资源库)在海南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我国唯一国家级顽拗型药用植物专业种质库,具有液氮罐、超低温保存室等可保存20万份顽拗型药用植物种子、植物离体材料、DNA材料的先进设施。2017年12月,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建设完成,主要保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及西南地区道地药材种质资源样本,形成由长期库、中期库、短期库、种质圃、离体库及DNA库有机融合的多维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库容可收集20万份中药种质资源,保存期限50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种质资源保存中心。

(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用于中药资源保护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被认为是实现中药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2020年1月,大连普瑞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等申报的“雪莲、人参等药用植物细胞和不定根培养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通过突破雪莲、人参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规模化培养工艺及装置、质量控制、产业化生产、产品开发等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细胞和不定根研发、生产与应用创新平台及评价标准,创新性地打通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细胞和不定根新食品原料产业链,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一套从理论到实践到法规落地的综合性保护利用方法,推动了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领域的发展进程。 5R1/VIW0TOTvR19iA+GAlRpSRWT/AxCmKhjkuhzBaeUVecFmFplld1LUxdSN/lP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