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晋楚争盟

(前620—前505)

一、晋楚消长

春秋中期一百二十年间没有一国能独霸中原。晋国与楚国势均力敌,争为盟主。两国所争的焦点就是郑国。楚国在城濮之战后,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楚庄王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九鼎之轻重,意在灭周自立,此即“问鼎”一词的来源。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楚与晋会战于邲(今河南武陟东南),大胜。不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后来晋楚两国再度爆发两次大规模战役,一是公元前575年的鄢陵之战,一是公元前557年的湛阪之战,虽皆以晋国获胜收场,但楚国在中原地区仍与晋国保持势均力敌的态势。

二、向戌弭兵

晋楚争盟,几乎每年动兵。小国不胜其扰,两大国不耐其烦。然而通常不过是南部小国属楚,北部小国属晋,两国都没有独占诸小国的把握。竞争了七八十年,最后宋国左师向戌出来为两国讲和。公元前546年7月,诸侯在宋都蒙门外订立弭兵之约。参与结盟的有晋赵武、楚屈建等各国大夫及小国君主。会前,晋、楚约定除齐、秦外各国都要向晋、楚朝贡。由于当时晋国内部出现大夫专政兼并,无力与楚进行战争,而楚国受到吴国牵制,也无力同晋争霸中原,所以结盟后,与会国停止战争,暂时维持了九年的和平。

三、晋楚并衰与吴之兴起

国际和平似乎只是理想。晋楚勉强弭兵八九年之后,就又争盟如故。但两国由于种种的内外因缘,都渐趋衰弱。代兴的是东南隅的吴国。吴本由晋提携起来,以便抗楚。后来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国势盛强,于公元前506年大举伐楚,五战楚皆败,楚昭王出逃,郢都失陷。吴国的崛起使国际全局大变,春秋局面也由此告终。 O31mm3M3V4zP5x9WAc+UBQgPQt1IxKg3MZGOIKQATD7enzhFcqij7pra6FCM35V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