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古典经济学家就有关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间关系的思想观点。主流经济学一直主张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是微不足道的。到了19世纪20年代末,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近代大机器工业生产体系得以确立,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造成的“工业黑化”,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而且破坏了人体生态。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活动不能不考虑生态学过程。20世纪中期之后以全球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的环境污染事件的集中爆发,以及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撰写的《寂静的春天》、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交的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等揭示了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灾难,促使人类世界开始对经典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此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试图重新考量传统经济学的局限性。
西方发达国家学界考虑如何克服工业文明的黑色发展的弊病,思考发展什么样的经济才能使工业文明经济不黑色化,于是,有学者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1998年英国学者约翰·艾尔金顿(John Elkingon)提出著名的“三重底线”原则,即“人类、地球、利润”原则。“人类”是指人力资本,涉及对劳动者以及公司开展业务的社区和地区的公平与互利的商业行为。“地球”是指自然资本,是可持续的环境行为。“利润”是指经济价值,是在可持续框架下,可实现的经济上的社会利润。目前,以“三重底线”为基础对绿色经济的定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中国学者对绿色经济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范畴主要集中于绿色经济内涵界定、理论探讨,对国外绿色经济发展实践与政策经验的介绍,以及国外发展绿色经济的经验对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启示等方面进行一般性的分析。从绿色经济的外延看,有狭义的绿色经济和广义的绿色经济。狭义的绿色经济是指与绿色生物资源开发相关的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和服务,绿色营销通道建设,引导和满足绿色消费时尚需求的经济活动过程或经济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绿色经济也就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包括环保产业和生态产业。广义的绿色经济涵盖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就其实质而言,绿色经济就是建立在保证各类资源可循环、可持续利用基础上,不产生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使自然生态获得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经济。早期的绿色经济是以环境经济学为基础、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经济,是以治理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特征的经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考虑经济不能脱离生态,经济与生态应保持协调,并谋求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之间实现一种有机的平衡。
纵观国内外学者关于环境与经济发展观点的研究,更多的是提及绿色经济的概念,而对绿色经济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更谈不上有系统的理论。然而,前人的一系列研究观点又都与绿色经济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总的来看,绿色经济的概念多与环境保护等绿色议题有关,多半是因环境保护而引发的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实际上,最早提出“绿色经济”这一名词的是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他把绿色经济作为环境保护的代名词来使用。人们普遍认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问题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因此要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去寻找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探索评估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方法。
以环境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绿色经济,实质上是工业文明框架内的绿色经济。工业文明时代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工业文明是反人性(社会)和反自然(生态)的文明形态,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是“黑色经济”,“黑色经济”是反人性(社会)和反自然(生态)的现代经济。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走的都是一条工业经济“黑化”的黑色发展道路。工业文明时代的黑色经济,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本和生态资本、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用消灭生态价值去创造经济价值,即在创造了生态价值的同时消灭了生态生产力。这条“黑色经济”发展道路是建立在自由竞争与自利的市场基础之上,它是依靠资本来驱动的发展道路,其特征是增长速度与资源消耗强度、GDP增加速率与环境负荷增大速率成正比例状态,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直线型、开放式经济发展过程。工业文明的黑色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是高增长、高代价的经济发展态势。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环境的自净能力不断变弱乃至丧失,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环境危机、能源危机、资源短缺危机并发。在工业革命过了200多年之后,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源。从本质上来说,西方工业文明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先污染、后治理”“先致富、后清理”“以增长优先”的黑色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掠夺”自然资源、损失自然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们开始反思工业文明的发展道路,希望能够采用一些环境经济政策和经济激励手段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一些学者想利用发展绿色经济去转变这种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和生态毁灭型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这样的绿色经济表述,仍然探讨的是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问题,仍然是想通过“绿色”去改变市场、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并想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种探讨还是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研究发展绿色经济,这种绿色经济发展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地、局部地缓解生态环境恶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