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艺谋电影海外传播与接受
——以电影《长城》海外评论为例

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导演的电影可谓中国大陆地区最令人瞩目的文化奇迹。张艺谋及其导演的电影在大陆地区、港台等华语文化区及西方世界均受到关注。在与所有的外国专家学者进行访谈时,“张艺谋”是唯一被他们全部提及的名字,而他们也都看过几部或至少一部张艺谋电影,而且可以被纳入他们最喜欢的中国电影片单之列。张艺谋电影“走出去”的历程,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历程的缩影,可以借此反映中国电影在不同阶段“走出去”的步伐特征以及输出内容类型的变化。

张艺谋“如走马灯般地获得各种各样的奖,在东西方的大众传媒中扮演着一个凯旋者的角色。而他的由摄影师‘玩’成了演员、导演的传奇,他个人的私生活秘闻都已成为中国大陆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艺谋本人似乎也被传媒确认为中国的‘国际性’大导演”。 而事实上,在中国大陆,张艺谋电影就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代表。

张艺谋的《长城》未映先火,而在电影上映以后,也延续了以往只要张艺谋拍电影,大家就都来“找茬”的“惯性”。与电影的热映不同,其豆瓣评分已超过20万网友评价,只得到4.9分(10分满),结果被评价只“好于7%动作片/奇幻片”。对于《长城》的骂声不断,甚至还掀起了一场发生在新浪微博上的乐视影业与影评人之间的口水战。 对此,现任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的高晓松发表微博,对张艺谋表示力挺:“看了《长城》,应该算第一部电影工业意义上的中国好莱坞合拍大片。《红高粱》打开了中国艺术片获奖之门,《英雄》打开了中国商业片票房之门,《长城》打开了中国好莱坞合拍大片之门。一个导演三十年与时俱进,先后踢开过三扇门,足矣。”个人对高晓松看法偏向赞同,尤其从中国电影产业及国家化发展维度审视,张艺谋及其电影的地位都贡献巨大。

一、张艺谋电影海外传播历程

不少学者,如王一川、陈墨、张颐武等都曾从不同的角度对张艺谋的电影创作阶段进行划分,这些划分也因为其标准依据不同,结果也各自迥异。北大教授张颐武认为张艺谋电影可分为三个阶段:出口转内销时期、内销期和内外通吃期。也有人基于张艺谋电影的拍摄技巧及内容题材等,将其划分为:“现实生活虚构型、历史故事虚构型和现实生活虚构纪实型。” 在此,本小节将主要结合张艺谋电影在不同时期创作内容的特色以及其海外传播的进程,主要划分如下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初是张艺谋电影海外传播的开始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各方面政策开始放宽松,刚刚改革开放,人们思想意识面临强烈碰撞。人们在面临冲击的同时,也开始反思。

在这一阶段,张艺谋电影以“民俗寓言”为特征。初登银幕,张艺谋电影空间设置于苍凉莽原的红高粱地,灰瓦青砖的深宅大院,镜头对准被欲望与人性压抑的主人公,通过“铁屋子”意象,表达对封建中国劣根性的批判。面对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大量侵入中国,对国人传统思想意识和社会主义意识的冲击,从而形成意识形态冲击裂变的思考。在这一阶段,张艺谋除了民族文化反思和历史宏大叙事之外,也积极着重于“意义构建”,努力打造自己的“视听奇观特色”,使得内容、形式和意义完美结合。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影片:《红高粱》(1988)、《菊豆》(1990)、《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活着》(1993)等。

《红高粱》是中国“第五代”电影人崛起之后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张艺谋由摄影师转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它也是真正意义上成就张艺谋的影片。作为“文化大革命”之后第一部在美国院线上映的中国电影,凭借此片,张艺谋斩获1988年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熊奖、第五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在内的八个国际奖项。同时获得1988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影评人说,《红高粱》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开始,犹如一声惊雷惊醒西方观众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掀开中国电影创作崭新篇章。“张艺谋”及“张艺谋电影”作为一种中国文化品牌在西方世界得以树立。

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末是张艺谋电影海外传播的过渡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随着贫富差距扩大,中国出现了“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等。从政府到媒体,全国上下都在呼吁关注这样的特殊群体,自此社会上出现了对这样特殊群体的关怀热潮。在这样的环境下,张艺谋适时地把握到了需要的艺术素材,拍摄了《秋菊打官司》(1992)、《一个都不能少》(1999)和《幸福时光》(2000)。

“今天,只要谈到电影,‘商业’‘娱乐’‘挣钱’已经成为我们主要的话题。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我们似乎也添了许多的浮躁。《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平实、简单、传统、司空见惯,甚至非常老套的电影,这恰巧是我们的一个目的:在司空见惯中拍出一份真切和力量来。我们拍电影的人,在今天电影市场的需求下,当然要把电影拍得好看。所以,我们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电影除了好看以外,还能告诉大家什么,让大家想什么,关心什么,爱什么……” 张艺谋在这一时期的电影,除了体现了他作为艺术大师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他强烈的探索精神。在这些电影中,张艺谋遵循了早期的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原则,除此,他在拍摄的时候还尽量启用非职业演员,采用实景拍摄,讲究自然光效,画面虽然有点粗糙,但却颇具有质感,对生活予以最大程度还原,与电影的朴实情感相得益彰,使得影片显得真实可信。罗杰·伊伯特(Roger Ebert)对电影不吝赞美,并指出:“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是一出人生正剧(human drama),正如影片名称提到的,这部电影讲了每年中国有多少儿童会失学的问题。对于西方观众而言,对银幕上的故事、背景、事件以及当今中国的人们日常生活的展示会产生同样的兴趣(equal interest)。” [1] 而在这段评价中,我们看到了有关电影海外传播过程中的最重要字眼“equal interest”(同样的兴趣)。怎样把中国的故事讲得让国外观众有“同样的兴趣”,是中国电影海外传播能力提升的关键。

以《一个都不能少》等为代表的这一类影片,不仅赚取了观众的眼泪,更获得国外各大电影节、影评人、学者和观众的好评,为张艺谋继续积累口碑,巩固了“张艺谋电影品牌”。然而,这一批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票房价值均平平,甚至张艺谋“四平八稳”的创作令不少人开始对其导演才华产生怀疑。

这个阶段可谓张艺谋电影海外传播的过渡,继《红高粱》等电影令西方称赞之后,《秋菊打官司》等电影为张艺谋实现了其口碑在西方的维护。而接下来张艺谋转型商业,则是奋力出征国际,主动叩开海外电影市场大门的出击。

从2002年至今可谓张艺谋电影海外传播的主动出击阶段。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市场开放程度更深,经济飞速发展。随着中外电影交流深入,好莱坞电影压迫,国内电影市场处于低谷。中国电影也亟待寻求一条出路,从而获得票房价值来巩固本国电影市场,进而扩大海外电影市场份额,增强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此背景下,《英雄》应时而出。张艺谋迎来了不仅属于他自己的,同时属于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

假如说张艺谋拍摄《活着》是为了追求事业,拍《红高粱》是为了追求艺术的话,那么张艺谋拍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则是彻底开始追求商业和利润最大化。从《英雄》开始,张艺谋一改文艺气息,讲究“奇观”效果,拍起武侠电影。《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紧随其后,凭借导演自身品牌效应、商业宣传及明星效应等,这批电影票房飙升,激活了近乎“一潭死水”多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更为难得的便是这批电影在国外产生话题效应,《英雄》等还实现了中国电影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海外票房成功,成为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

与在国内被贬低的情况不同,《英雄》在海外无论市场抑或口碑均取得难得一见的成功与肯定。《英雄》经由米拉麦克斯(Miramax)发行,于2004年8月27日至2004年11月25日在北美地区2 031家影院大规模上映,首周便获得1 800万美元票房,在126部同期上映电影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北美电影周票房冠军,最终《英雄》在北美收获约5 371万美元票房成绩,十余年之后的今天,《英雄》依旧位列外语片在北美票房榜单的第3名。《洛杉矶时报》(LA Times)首席影评人肯尼斯·图兰(Kenneth Turan)对《英雄》评价:“张艺谋导演,杜可风摄影,制作团队制作出了迄今为止最美轮美奂、成熟精致的武侠艺术片。” [2] SFGATE影评人卡拉·梅耶(Carla Meyer)称《英雄》是一部“颇具野心的皇家史诗巨作,色彩即王道(color is king)”。 [3] 此外,《英雄》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后的《十面埋伏》自2004年12月3日起,在美国进行为期126天上映,获得1 105万美元票房,至今位列外语片在北美票房榜单第25位。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于2006年12月21日至2007年1月12日在北美上映,获得657万美元票房,至今位列外语片在北美票房榜单第50位。由此,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占据外语片在北美票房榜单前50名的三席位置,实属难得。

在《英雄》大卖之后,张艺谋的商业电影在北美市场反应每况愈下。但张艺谋及其团队没有停止“走出去”的尝试。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积极寻找和好莱坞一线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合作,商业宣传下足功夫,这是一部开拍时就明确瞄准了票房,瞄准了“冲击奥斯卡”的电影。

《长城》开拍之初就明确要做一部大制作的“全球电影”。张艺谋曾在中美电影高峰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这部电影将为中美电影文化交流和电影产业的全球化开启更广阔的一扇大门。” 《长城》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国)、传奇影业(美国)和环球影业(美国)联合出品,由传奇影业(美国)、亚特拉斯娱乐(美国)联合制作,并由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国)、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五洲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中国)、环球影业(美国)、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阿根廷)、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新加坡)、Universal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荷兰)、Sony Pictures Releasing(比利时)和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德国)等发行。不同于以往中美合拍片,《长城》真正做到了中国方面主导创意,导演也是张艺谋,电影从武器设计、怪兽设计、颜色运用、战略、战鼓和宫殿设计等方面全都展现独特的中国元素,尝试用好莱坞技术讲述中国故事,并由中美两国实力演员马特·达蒙、刘德华等出演。中美之间的电影产业合作如此深入尚属首次。张艺谋为了做出这部面向全球市场的全球化电影,可谓铆足功夫,据张艺谋本人介绍,他在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努力考虑中美两国观众的接受力,并且《长城》也是他第一次将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观众心理在创作过程中纳入重点研究。这一阶段是张艺谋电影海外传播的全新时期,是真正意义上主动寻求全面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

二、电影《长城》海外评论与研究

《长城》在国内上映后引发强烈关注并经历巨大争议。总体来说,国内对其评论应该是“差评压过赞美”。作为中国电影标志性人物最新推出的中美合拍史诗级大片,再根据本人查阅的海外评论原文来看,《长城》在海外可以说近年中国电影知晓度与关注度均较高的电影,对其评论可谓毁誉参半。

《长城》片头,首先打出乐视影业的蝴蝶标志,后来依次出现Universal(环球影业)和Legendary(传奇影业)时,就已经有了浓重的全球性意味。2017年2月17日,《长城》在北美3 326家影院隆重上映,而在此前的李安的《卧虎藏龙》的上映影院数量仅为16家,周星驰的《功夫》仅7家,《英雄》达到2 031家,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是804家,由此比较,《长城》在北美的上映可谓颇具规模。电影首日获得590万美元票房,居《乐高蝙蝠侠》与《五十度黑》之后,首周末三天(2017年2月17日到2017年2月19日)凭借1 847万美元票房在一周上映的79部电影中排名第3。在美国影评网站Metacritic上,《长城》是“2017的热门话题电影第9位”(#9 Most Discussed Movie of 2017)跟“2017年分享最多电影第7位”(#7 Most Shared Movie of 2017)。由此可见,《长城》的北美票房表现并未如此前国内所“预言”的那般糟糕。在与曾担任美国华纳兄弟娱乐公司(Warner Bros.)高级行政制片人的Peter Exline访谈时,谈及中国电影在美国市场表现时,他便表示,张艺谋的《长城》还是可以被期待的,有火爆的可能。

作为一部标准的电影工业流水线下的产品,又本着争夺全球票房目标的《长城》,对其海外票房的表现自然应该格外重视。然而有关电影在海外的评价与口碑更加不能忽略。《长城》一方面在海外票房表现上令国人欣慰,另一方面在海外评价上,张艺谋所遭受质疑与贬低远远大于对电影的肯定与欣赏。

口碑方面,《长城》在影评网站烂番茄(Rotten Tomatoes)上新鲜度为35%,属于“腐烂”电影;其在Metacritic的权衡分数为42,如果按照四星满分算,相当于1.5~2星范围的C-级电影。

《村声》( Village Voice )首席影评人Bilge Ebiri虽用电影内容“无意义”(meaningless)、剧情“陈腐”(corn)等字眼形容《长城》,然而还是对电影的视觉奇观表示感叹。“作为纯粹的视觉奇观,《长城》绝对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这部电影可能是一个大制片厂的出品,然而不乏创新发明,唯美错综的战争场面让人感到电影中国式动作奇幻电影的气息。在过去的十几年,张艺谋导演历经了从一个叛逆的社会压迫记录者(如《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到记录国家辉煌的受人民热爱的艺术家(如《英雄》)的转变。但他对构图、光线还是有超乎自然的独到见解,同样还有对强烈节奏感的把握。” [4] Bilge对电影视觉呈现持肯定态度,而其评论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电影的不满,作者认为电影把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如何营造奢华的战争场面,把军队与饕餮的对抗展现的十分磅礴,电影中也有以景甜饰演的林将军所代表的集体主义、牺牲精神与马特·达蒙饰演的威廉所代表的个人主义的冲突,然而“当银幕上的画面如此引人入胜,让人眼花缭乱的时候,谁还会在意什么‘个人主义’?对于《长城》,越是不动脑子,越是能享受这场视觉盛宴”。 [5] 此评价对电影暗含的批评态度也对应了其评论中的第一句话,“也许《长城》教会我们的是不要依靠市场营销去评价一部电影(Maybe this'll teach us not to judge a movie by its marketing campaign)。”以及评论的标题“美轮美奂的然而却毫无意义的奇观(gorgeous,meaningless spectacle)”。 [6]

如果说《村声》的影评人Bilge Ebiri对《长城》态度仍是偏向积极的,那么《赫芬顿邮报》( The Huffington Post )的影评人Jackie Cooper对《长城》除了对马特·达蒙时而苏格兰、时而英格兰的口音吐槽以外,更多是溢美之词,毫不吝啬地使用“十分精彩”(pretty amazing)、“很有趣”(a lot of fun to watch)、“印象深刻”(impressive)、“视觉盛宴”(visual treat)等形容电影,就连电影的英文名字 The Great Wall 中的Great也拿来做文章,“任何电影名字中有‘伟大’(great)的都是一种冒险,而对《长城》确实恰如其分。” [7] 即便在被其他影评人或观众吐槽古代中国人竟然可以讲美式英语这一点上(那时候美国还没建国),Jackie也看作是一种“幸运”,使得女主角可以跟两个外国人对话交流。Jackie认为该电影是一部值得被观看的电影,并列出三大推荐理由:精彩视觉呈现、宏大的军队排兵布阵和马特·达蒙的明星魅力。 [8] 在结尾亦对电影打出7分(10分满)的“十分棒”(pretty good)的高分。

相比影评人Bilge与Jackie的温和,更多外国影评人给予差评,乃至全面否定。《滚石》( Rolling Stone )的影评人Peter Travers对电影火力全开,在开篇提及电影的摄制队伍由好莱坞一线明星马达·达蒙跟世界级大师(a world class master)张艺谋导演合作,张艺谋之前导演过《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北美颇受好评,《十面埋伏》也收获不错票房,而张艺谋更是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的总导演,由此对电影有所期待,然而事实令人失望,在他看来,电影最后是相当糟糕的呈现。电影的3D电脑效果杂乱,思想落后,就连中国本土的大牌明星刘德华也让位成配角,让马特·达蒙这样的好莱坞电影白人演员充当救世主的角色。古老的长城智能化,而电影故事情节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包括马达·达蒙等外国演员在内,所有演员的英语听起来都很怪异、生硬,有点像配音的效果。“整个电影就像是电子游戏,在规定时间内要尽力杀掉更可能多的绿血怪物。看10分钟还是有意思的,再之后慢慢地就越来越单调乏味。” [9] 总体来说,Peter认为《长城》虚有其表、虚张声势,看上去华丽而实则空洞无物。

Matt Pressberg从中美电影产业交流层面审视《长城》,“一些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取得巨大票房成功,比如环球影业的《速度与激情7》和派拉蒙的《变形金刚4:绝地重生》,均取得3亿多美元票房,但是中国电影在北美的表现则很难如此。” [10] 《长城》试图取悦大洋两岸的观众,然而故事情节与人物角色都太薄弱了,有时候“试图两边都讨好,反而会以两边都不满意告终”,并指出《长城》的五大缺点:翻译失效、明星效应未能发挥、奇观重于剧情和人物、白人英雄主义和跨文化的大杂烩。

三、结语

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旗手,张艺谋多重文化身份令其在文化场域备受关注,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自《卧虎藏龙》《英雄》之后,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上的影响力、话题度鲜有波澜。《长城》的出现再次显示他继《英雄》之后树立个人全球商业电影新标签的雄心。作为跨国合作的超级大片,《长城》进一步推动了中美电影在商业体系、技术制作等方面的交流,尤其在近年中小成本国产电影充斥市场背景下,为中国大片重建提供契机。

对于电影在国外所遭受的批评,可谓意料之中。电影难逃叙事薄弱、空洞无物、生硬怪异的质疑,然而电影运用视觉奇观、好莱坞明星、英语对话等,竭力实现东西方文化平衡,做出了降低海外观众欣赏折扣的努力。单就导演要拍摄“全球电影”的目标达成度来看,《长城》依旧在及格线以上,毕竟从电影制作层面来说,《长城》算得上在流程工业化作业下的合格产品。再者,无论对张艺谋还是整个中国电影来说,都是提升海外传播能力的又一次重大尝试,承载着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梦想。

对《长城》海外评论的关注,不仅在于讨论张艺谋电影,更意在以其为样本进一步考虑如何增强中国电影海外传播能力、提升中国电影海外传播效果。Kirk Denton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资深教授,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主编,也是公认的美国学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电影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笔者在与他进行访谈时,曾谈及张艺谋的《长城》,而他的态度很明确,在他看来,中国电影想要实现更好的海外传播,《长城》这个路线是肯定行不通的,而且他从不认为中国导演应该用英语制作“中国电影”,而《长城》就是这种想法主导下的一个糟糕产品。在他看来,《长城》纯粹模仿好莱坞而丢弃中国民族特色,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扬短避长”,放弃了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劣势去跟好莱坞电影的优势做碰撞,结果可想而知。Kirk Denton教授的观点可算是美国一部分专家学者的代表,值得我们思考。


[1] 罗杰·伊伯特.一个都不能少[EB/OL].(2000-03-17).http://www.rogerebert.com/reviews/not-one-less-2000.
Roger Ebert.Not One Less[EB/OL].(2000-03-17).http://www.rogerebert.com/reviews/not-one-less-2000.

[2] 约翰·卡佩亚.Campea.英雄评论[EB/OL].(2004-08-27).http://www.themovieblog.com/2004/08/hero-reviews-come-rolling-in/.
John Campea.Hero Reviews Come Rolling In …[EB/OL].(2004-08-27).http://www.themovieblog.com/2004/08/hero-reviews-come-rolling-in/.

[3] 卡拉·梅耶.武侠片《英雄》大获成功,同时它也很美。张艺谋导演的最新力作,一部雄心勃勃的皇家史诗,色彩为王[EB/OL].(2004-08-27).http://www.sfgate.com/movies/article/The-martial-arts-movie-Hero-kicks-butt-but-2698616.php.
Carla Meyer.The martial-arts movie ‘Hero’kicks butt,but it's also beautiful.In director Zhang Yimou's latest,an ambitious royal epic,color is king[EB/OL].(2004-08-27).http://www.sfgate.com/movies/article/The-martial-arts-movie-Hero-kicks-butt-but-2698616.php.

[4] 贝奇·艾比瑞.《长城》:华美但无意义的奇观[EB/OL].(2017-02-17).http://www.villagevoice.com/film/in-praise-of-the-great-wall-and-its-gorgeous-meaningless-spectacle-9689004.
Bilge Ebiri.In Praise of ‘The Great Wall’and Its Gorgeous,Meaningless Spectacle[EB/OL].(2017-02-17).http://www.villagevoice.com/film/in-praise-of-the-great-wall-and-its-gorgeous-meaningless-spectacle-9689004.

[5] 贝奇·艾比瑞.《长城》:华美但无意义的奇观[EB/OL].(2017-02-17).http://www.villagevoice.com/film/in-praise-of-the-great-wall-and-its-gorgeous-meaningless-spectacle-9689004.
Bilge Ebiri.In Praise of ‘The Great Wall’and Its Gorgeous,Meaningless Spectacle[EB/OL].(2017-02-17).http://www.villagevoice.com/film/in-praise-of-the-great-wall-and-its-gorgeous-meaningless-spectacle-9689004.

[6] 贝奇·艾比瑞.《长城》:华美但无意义的奇观[EB/OL].(2017-02-17).http://www.villagevoice.com/film/in-praise-of-the-great-wall-and-its-gorgeous-meaningless-spectacle-9689004.
Bilge Ebiri.In Praise of ‘The Great Wall’and Its Gorgeous,Meaningless Spectacle[EB/OL].(2017-02-17).http://www.villagevoice.com/film/in-praise-of-the-great-wall-and-its-gorgeous-meaningless-spectacle-9689004.

[7] 杰基·库珀.《长城》:带领观众在中国体验快节奏的动作冒险[EB/OL].(2017-02-19).http://www.huffingtonpost.com/entry/58aa6739e4b0fa149f9ac840.
Jackie K Cooper.“The Great Wall”Takes Audiences On a Fast Paced Action Adventure in China[EB/OL].(2017-02-19).http://www.huffingtonpost.com/entry/58aa6739e4b0fa149f9ac840.

[8] 杰基·库珀.《长城》:带领观众在中国体验快节奏的动作冒险[EB/OL].(2017-02-19).http://www.huffingtonpost.com/entry/58aa6739e4b0fa149f9ac840.
Jackie K Cooper.“The Great Wall”Takes Audiences On a Fast Paced Action Adventure in China[EB/OL].(2017-02-19).http://www.huffingtonpost.com/entry/58aa6739e4b0fa149f9ac840.

[9] 彼得·特拉福斯.《长城》影评:马特·达在片中与怪兽作战,观众们对大片感到厌倦[EB/OL].(2017-02-17).http://www.rollingstone.com/movies/reviews/peter-travers-the-great-wall-movie-review-w466886.
Peter Travers.‘The Great Wall’Review:Matt Damon Battles Monsters,Blockbuster-Audience Boredom-‘Bourne’star and an international cast take on giant 12th-century beasties in D.O.A.action-adventure[EB/OL].(2017-02-17).http://www.rollingstone.com/movies/reviews/peter-travers-the-great-wall-movie-review-w466886.

[10] 马特·普莱斯伯格.为什么马特·达蒙的《长城》会轰动[EB/OL].(2017-02-19).http://www.thewrap.com/great-wall-matt-damon-china-why-bomb-box-office.
Matt Pressberg.Why Matt Damon's ‘The Great Wall’Became a Great Big Bomb[EB/OL].(2017-02-19).http://www.thewrap.com/great-wall-matt-damon-china-why-bomb-box-office. fdIp0xK5s24a3IAKa3cqCslrq7cUa8dMfgDmqVjlJ3YosusgS0OpD383Og9v37i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