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3 意义演化研究的认知范式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并逐渐成熟的一种语言研究范式,其所关注的焦点是人的语言能力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密切联系。认知语言学非常重视对语义的研究,与传统语义学研究相比,它认为语义与人的概念结构及其形成过程有着直接关系。在该研究范式下,学者对意义演化的动因和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丰富了意义演化研究的理论,其中关于隐喻在意义演化中作用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

隐喻研究源远流长,但它一直以来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格。自从认知语言学开始对隐喻进行研究后,隐喻被看作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识现象,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因此,隐喻被认为是意义演化的根本动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斯威策(Sweetser,1990)的历时隐喻分析和吉拉兹(Geeraerts,1983,1995,1997)的历时原型语义学。

Sweetser(1990)提出语义在社会物质域/基础域与认知域、言语行为域之间存在系统的隐喻关联,语义的演变正是这些域之间的系统影射所驱动的。通过对英语情态动词的意义演化分析,她指出意义演化的轨迹是从实质意义(content)到理据意义(reasoning)再到言语行为意义(speech act meaning)(Sweetser,1990:61,70)。

Geeraerts(1997:22-23)认为,原型理论的若干特点与意义演化密切相关。原型理论主要关注是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的非平等状态,以及多义词聚类成相关群组的趋势。因此,一些语义的变化要比其他的变化更为突显,“边缘意义可能无法长久持续,而相对重要的意义将在时间流逝中长存。”(Geeraerts,1997:24)Geeraerts总结说:“在意义的原型概念中,突显度较高的是那些代代相传的解读,其他的解读仅是在这些解读的基础上临时创新的结果。”(Geeraerts,1997:68) IitclZU0nuk/lcI08vqgikhnvN3ZXGHd3eG+UUJIAXMl+4B6F+lSMacK42mXGpG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