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中国、南北与江南城市:诗性文化三重奏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内篇·养生主》)而我们二十多年来关于中国诗性文化的研究经历,仿佛就是要在当今世界中去印证这句话的真理性。

中国诗性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尽管这与当时80年代中期的“文化热”不无关系,但更直接的原因却来自我们的反省与检讨,即对当时那些动辄中国文化、动辄中西文化比较等大而无当的学术叙事的反感与思考,认为它们的根本问题在于既缺乏新的文化理念与理论框架,同时又由于“普遍的不读或浅阅读中国书”而缺乏坚实可靠的经验基础。在另寻新路的孤独探索中,我以自己较为熟悉的中国诗学为经验基础,从维柯的《新科学》中借取“诗性智慧”概念,经过了近10年研习、磨合与对接,建构出不同于西方理性文化系统的中国诗性文化体系 。作为一种本土性的原创文化理论成果,中国诗性文化体系在“滔滔者皆西方话语者”的时代中,尽管一直没有成为显学,但也没有像许多时尚学术一样很快淹没在滚滚红尘中,相反还逐渐超出了文学与美学的范围,并被越来越多的其他学科与专业的学者所借鉴和使用。

但由于“知也无涯”的原因,不久我就发现,与中国文化相比,中国诗性文化尽管在内涵上窄化了许多,但更具体了,就它本身而言仍是一个“大概念”,包含的内容与层次过于繁复,仍然不是一个十分理想的现代学术对象。特别是有了一定的江南生活经验以后,“中国诗性文化”本身的“大”与“空”也日益暴露了出来。于是,我又以中国古典诗学特别看重的“诗分南北”为框架,从空间叙事角度把“中国诗性文化”进一步细化为南、北两种形态。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与北方那种充满政治伦理内涵的诗性文化不同,江南诗性文化在气质上完全是艺术的与审美的。现在,我倾向于这样理解中国诗性文化,它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政治伦理为深层结构的‘北国诗性文化’,另一个是以审美自由为基本理念的‘江南诗性文化’。至于两者的关系,我的态度是,由于‘北国’的审美特征不够清晰,它应该被看作中国诗性文化的‘初级阶段’或‘早期状态’。”

但同样是由于“知也无涯”的原因,自两年前移居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并由于学术与职业需要开始关注都市文化之后,我再次经历了几年前的困惑与尴尬。具体说来,尽管江南诗性文化已是一种变得更小的“地方经验”,比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立足的“世界经验”,以及中国诗性文化倚重的“本土经验”等,具有更确切的知识形态与更稳定的学理内涵,但另一方面,不仅江南本身在自然空间上仍过于辽阔广大,而且由于发展水平的不同,诗性文化在城市与在乡村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必然要影响到“江南诗性文化”的具体形态与内涵,对此如果不加关注,其结果必然是产生新的遮蔽与误读,并直接影响到我们所研究的江南诗性文化的真实意义。这就使一个新的对象——江南城市诗性文化开始进入我们的学术视野。

在这种逻辑的与历史的知识条件下,对江南城市文化的研究获得了可能,同时,这也是中国诗性文化研究在空间上进一步细分的前提。 U7mcTFBx1cHPjJP1KknjonhDuQDi0KhNNZUxCU60+dmZll3wLX89Z6l86jY8r3z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