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苏州城市文化的近代化进程

1.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典型代表

苏州历史上除少数几次兵燹外,常几百年不识兵戈。东晋以后,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四方士宦富贾视苏州为乐土,久居不去,于是,“衣冠萃聚,人物之盛为东南冠”。入明清则“天下饮食衣服之侈未有为苏州者”,乾隆年间的袁枚盛赞苏州的蜜火腿,“其香隔户便至,甘鲜异常”,并慨叹“此后不能遇此尤物”。明清之后,苏州城市的日常生活在审美化与特色化上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第一,千百年来,苏州食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从秦汉直到明清,苏州一直是王室内廷食物的供应基地之一,明代苏式菜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讲究菜肴本身色、香、味、形、器俱佳的同时,融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手法于菜肴制作,刻意追求菜肴的美感。清代是苏式菜肴的昌盛时期。清代《北京竹枝词》《清稗类钞》《清异录》《养小录》《清嘉录》《藤荫杂记》等书中有许多赞美苏式菜肴的诗句和记载。苏州人对饮食审美情趣的追求,反映出了苏州城市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讲究典雅优美的饮食环境、精美绝伦的饮食器皿、时令新鲜的饮食时尚等。

顾禄在《桐桥倚棹录》中对此有生动的描述:

……接驾桥楼遗址,筑山景园酒楼,疏泉叠石,略具林亭之胜。亭曰“坐花醉月”,堂曰“勺水卷石之堂”。上有飞阁,接翠流丹,额曰“留仙”。联曰“莺花几緉屐,虾菜一扁舟”。又柱联曰“竹外山影,花间水香”……左楼三楹,扁曰“一楼山向酒人青”。右楼曰“涵翠”、“笔峰”、“白雪阳春阁”。冰盘牙箸,美酒精肴。客至则先飨以佳荈,此风实开吴市酒楼之先。

在这神仙般的场合中饮酒细斟,品尝美食,乃人间极致享受,更能感受到融合各种艺术效果于一体的苏州饮食文化的绝妙境界。

第二,苏州古城的街坊巷弄充分展现出江南水都精巧秀丽的风貌,成为苏州城市文化最为显眼的特色招牌。从南宋《平江图》石碑上就可以看到,当时苏州城内有小巷600多条,街20多条,其他称为前、里、场、堂、园、庄、湾的有70多条。河道和小巷的纵横交错、浑然一体,构成了苏州城市风貌的基本格局。

苏州小巷街坊弯弯曲曲,把白墙黑瓦的民居、临街开店的商铺、高墙深院的豪府联结起来,形成江南水乡古城中的无限风情。仅从民居宅门的装饰形式看,就有将军门、六扇头墙门、四扇头墙门、备弄门、石库门、砖雕花门、雀宿檐门楼、过街门楼、矮挞门、遮堂门、栅板门等。成片的粉墙黛瓦中,又保留着众多的青苔老树、古井甜泉,石柱牌坊,处处显示出古朴素雅的风韵,透露出丝丝缕缕的悠久历史和水城文化的气息。余秋雨在其散文《白发苏州》中曾用十分感性的笔触描写走进苏州小巷之中的感受:

最近一次去苏州,重游寒山寺,撞了几下钟,因俞樾题写的诗碑而想到曲园。曲园为新开,因有平伯先生等后人捐赠,原物原貌,适人心怀。曲园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由于这个普通门庭的存在,苏州一度成为晚清国学重镇。当时的苏州十分沉静,但无数的小巷中,无数的门庭里,藏匿着无数厚实的灵魂。正是这些灵魂,千百年来,以积聚久远的固执,使苏州保存了风韵的核心。

漫步在苏州的小巷中是一种奇特的经验。一排排鹅卵石,一级级台阶,一座座门庭,门都关闭着,让你去猜想它的蕴藏,猜想它以前、很早以前的主人。想得再奇也不要紧,2 500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如今的曲园,辟有一间茶室。巷子太深,门庭大小,茶客不多。但一听他们的谈论,却有些怪异。阵阵茶香中飘出一些名字,竟有戴东原、王念孙、焦理堂、章太炎、胡适之。茶客上了年纪,皆操吴依软语,似有所争执,又继以笑声。几个年轻的茶客听着吃力,呷一口茶,清清嗓子,开始高声谈论陆文夫的作品。未几,老人们起身了,他们在门口拱手作揖,转过身去,消失在狭狭的小巷里。我也沿着小巷回去。依然是光光的鹅卵石,依然是座座关闭的门庭。我突然有点害怕,怕哪个门庭突然打开,涌出来几个人:再是长髯老者,我会既满意又悲凉;若是时髦青年,我会既高兴又不无遗憾。

该是什么样的人?我一时找不到答案。

这段文字既是对苏州小巷现实景象的描绘,更是掺杂着对于古城数千年神韵的丰富文化想象。苏州的街坊小巷中确实至今保存着这种延续数千年的文化,经过岁月的磨练和历史的筛选,苏州都市文化的精髓就这样一代一代地被物化并沉淀在这些街坊小巷之中,仿佛每一条小巷、每一段河道、每一座旧宅都会诉说一段神奇的往事,寄托着一段缠绵的旧情,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第三,明清时期苏州的服饰显露出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从日常服饰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吴地民众日常生活的需要,也可以看出伦理之道对于日常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发式和服饰领全国时尚之先,被称为“苏意”。水乡妇女服饰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相因成习,传承性很强。历代以来,经过潮流的变化和民众的筛选,苏州城乡出现了一系列具有水乡特色的民俗服饰。尤其是农村女性服饰,适宜于水乡妇女身材,适宜于江南的气候特点,尤其适宜于水乡农田的生产劳动,实用价值较高,深受苏州城乡女性的喜爱。这些服饰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形成了具有苏州地区文化传统特色的审美观念,充分表现出明清时期的苏州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和美化环境的。

2.当代苏州城市的新形态

苏州并不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城市,距其不远的徐州就比苏州早了近半个世纪。除了2 500年前作为南方吴国首都,此后的岁月里,苏州城一直远离政治权力中心,但从城市的经济实力、文化建树、建筑景观等方面看,苏州又是一座闻名全国的文化名城。江南自古繁盛的城镇市井和便利的交通,为苏州工商业的脱颖而出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也构成了有利于苏州城市文化持续成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改革开放后,苏州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城市形态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分别经历了单中心城市、“古城新区”的“双星”模式、“东园西区,古城居中”的“一体两翼”以及目前“五区组团”的新格局。 从空间上来看,苏州城市空间扩展类型属于外延型。其城区自2000年以来扩展飞速。其中,2005年前城市扩展速度较为缓慢,2005年之后城市用地面积快速增长,2005—2010年是苏州市城市扩展巅峰时段。苏州市城区扩展总体上呈现出由增到减的趋势,阶段性特征突显,大致经历了“内部填充式扩展—外延式扩展—内部填充式扩展”发展模式,城市由偏离紧凑形态转化为向紧凑型形态发展,说明苏州市在经历了离散、复杂化形态发展的过程后,近年来城市逐步调整为内部填充式发展,城市外部形态不规则程度下降,城区扩展相对集约。

苏州城市的演化,则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加快长三角及沿江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标志,分为前期和近期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作出长三角地区以及整个长江流域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给苏州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城市的性质来看,开发区的崛起使苏州成为现代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地,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大陆第二大制造业城市,被公认为制造业的天堂。这带动整个市域的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以开发区为载体的产业空间拓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区域性扩张和重构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特征。 0gk9Yf2Xy7kmec36DHf7dW6o6LGaGqJm8JOPuQOUMRJRxZztwdzsklo+QgFfr5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