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关于本书

收入本书的,是过去十年我陆续发表的一组论文;撰写时虽单独成篇,但探讨的是同一问题,故合为一部专书读,亦无不可。这个问题是:如何利用东汉鲁中南的民间画像,复原两汉之交的宫廷绘画,并借所复原的内容,揭示中国艺术由纹样向状物转折的观念与制度动力。为便于理解,兹就本书的缘起粗作一说明。

大约15年前,我因书画不易观,决定以汉画像做博士论文的选题。记得初动此念时,我方去往南京。车至济南后,我临时下车,行行寻至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入门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图XII中的正面车马。在由编辑改行之前,我略读过一点希腊—罗马艺术的书,故见后的第一反应,便是以为这主题必源自奥古斯都复兴于罗马的一希腊主题,即西方艺术史所称的front quadriga(正面刻画的四马战车; 图XIII )。又记得早年翻过的书中,有东汉权臣窦宪写给其亲信、西域长史班超的一札,内容为求购西方地毯。这一想,便有了第二个反应:这主题赖以输入的媒介,当是外来的奢侈品,疑非皇家、权贵不能有。随着后来眼见愈多,我从当地画像石中,又找见了更多的西来主题。这也构成了我后来博士论文的题目。但有个疑惑,当时始终不得解:这些造祠的下层平民,缘何得见皇家、权贵方得享用的外来奢侈品呢?递交论文后,我重理旧业,复读两汉史料,结果发现与西汉的分封不同,东汉诸王的分封,竟十之七八集中于鲁中南或其附近;而这一地区,又恰是汉代墓祠画像出现最早、最发达的地区。其中鲁国与东平国之始王,或生死皆享天子之礼,或死葬以天子之礼。由于这发现,我的兴趣,便转至当地民间祠墓与诸王陵寝的关联。在梳理史料并赴鲁中南实地踏勘后,我发现在平民造祠的当年,当地诸王及其亲属的陵寝,或少则数十,多则过百。其中大王如鲁王一系,今存者约二十座 〔图XIV、图XV〕 ,小王如任城王一系,亦达八九座之多 〔见 图8.64 。倘计入今已消失的、介于诸王与百姓间的大量公卿祠堂如鲁峻祠 〔图XVI〕 、孔彪祠, [54] 及中下层平民石祠如孝堂山祠与武氏丛祠等,那么东汉鲁中南地区由不同阶级的墓葬设施所构成的复杂、壮丽的墓葬景观,便栩然可想了。这些上、中、下层的墓葬设施,共处一地,共造于一时,征用的工匠,即使不来自同一作坊,也必处在同一社会网络。倘云这些不同阶层的墓葬设施,彼此是无互动、无关联的,那自然是历史想象的失败。这样的想象,便是本书的缘起。 [55] 这样摸索下来,我的目光,最终便落到:1)东汉王延寿所记东汉鲁王灵光殿的壁画(已消失);2)以鲁王陵为代表的当地诸王陵寝(已消失;仅存大量遗址);3)济南长清孝堂山祠与嘉祥武氏丛祠(部分犹存;本书称为“孝堂山祠—武梁祠派作坊传统”)。收入本书的,就是这十余年来摸索的结果。

图XII 嘉祥五老洼画像石局部
东汉早期,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藏;作者拍摄;收入《石全集》2,一三六

图XIII 奥古斯都钱币凯旋门图案
耶鲁大学艺术馆藏;耶鲁大学艺术馆惠予图片;参看 BMCRE ,624

图XIV 曲阜市姜古堆村古墓
作者拍摄疑为东汉鲁王陵之一
图XV 东汉鲁王陵遗址石翁仲
左侧胡人高约2米,曲阜陶落村发现,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藏;杨爱国先生惠予图片
图XVI 鲁峻碑
高285厘米,宽99厘米,厚26.5厘米,东汉晚期,济宁市博物馆藏;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胡广跃先生惠予图片

细读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谛审孝堂山祠—武梁祠派画像的内容,可知无论总的设计方案还是主题之构成,二者都大体雷同。如何解释这雷同,又如何解释部分主题的不雷同?我的方法,乃是从宫殿与陵寝的关系入手。盖如本书第七章所说,王延寿所见的壁画,最初是为光武驻跸而设的,此后又与其所附丽的宫殿一道,被赐予其长子——鲁始王刘强,作为其“天子加礼”的一组成。刘强去世后,明帝又葬以天子之礼,并参酌天子的陵寝方案,命设计、筑造了其陵寝。故武梁祠派与灵光殿壁画的雷同,我理解为武梁祠与“如灵光殿者”——即刘强陵寝——装饰的雷同;少量的差异,则理解为宫殿与陵寝性质的不同所致。盖除移绘灵光殿的绘画外,诸王陵寝的装饰中,亦当补绘替代鲁王礼仪身体的虚拟之“在”及其他的纪念性主题。若此说通,我们由武梁祠派上溯当地诸王陵寝、由诸王陵寝上溯诸王宫殿、由诸王宫殿上溯洛阳宫室,两汉之交朝廷绘画的基本轮廓,便大体可窥了。循此思路,我对孝堂山祠—武梁祠派的画像方案,做了系统综理,并集中探讨了下述核心主题:

1)天神出行仪仗:天帝图

2)地祇出行仪仗:山神海灵图

3)天人关系的索引:祥瑞—灾异图

4)历史的索引:三皇五帝三王列像

5)经义“王者有师”义的呈现:孔子见老子

6)经义“王者有辅”义的呈现:周公辅成王

7)“祭”的视觉体现:猎牲(狩猎)图与宰庖(含宴飨)图

8)“戎”的视觉体现:灭胡图与职贡图

9)君(后)臣之德的象征:忠臣孝子列士列女组像

10)王莽之后汉代意识形态重要组成:西王母图(含东王公)

11)作为方案中心的君主的虚拟之在:楼阁拜谒图与车马(卤簿)图

12)纪念东汉(光武)中兴的主题:大树射雀图(附及《起鼎图》)

执校前文对汉代意识形态的归纳,则知孝堂山祠—武梁祠派所呈现的视觉—语义结构,是悉合两汉之交以“则天—稽古”为中心的朝廷意识形态的。这契合的原因,我解释为“孝堂山祠—武梁祠派画像乃两汉之交帝国艺术的遗影”。为说明此义,我先后用五篇文字(本书析为八章),讨论了上述的核心主题,及各主题间的互文关联。兹依原发表的次序,撮述大意如下:

《孔子见老子》 :主题所表现的是汉经学意识形态的“帝王有师”义。复据平阴画像以左丘明为仲尼首弟子之例,我推断画像的始作或改作,当与王莽至明章间朝廷的今古文之争有关。 [56]

《周公辅成王》 :主题的依据是王莽所立的《尚书》古文;始作或改作,当与王莽摄政称王有关。 [57]

《重访楼阁》 :据1)汉代建筑的表现语法,2)主题内设的语义提示(男女分隔,侍中执玺),3)主题所在的帝王脉络(君主卤簿、猎牲—宰庖—宴飨、服四夷—来远人),今通称的“拜谒”与“车马”主题,原当是表现君主的“虚拟之在”的(朝会与卤簿)。 [58]

《从灵光殿到武梁祠》 :比较灵光殿与孝堂山祠—武梁祠派的绘画方案,可知二者皆包括以下主题:1)天,2)祥瑞—灾异,3)山神海灵,4)古帝王列像,5)列士列女像。后者未见于前者的少量主题,疑出自诸王陵寝的纪念性内容。 [59]

《王政君与西王母》 :为证明其篡汉之合法,王莽对其姑母、元帝皇后王政君的生平作了系统构建。构建的核心,乃是将之塑造为西王母的人间对跖(mundane antipode)。其见于孝堂山祠—武梁祠派者,疑为王莽“神仙政治”的遗影。 [60]

这样回到开头的问题:战国以来所积蓄的状物动量,是如何获得其观念与制度的合法动力,进而促成了中国艺术由纹样向状物的革命性转折呢?这五篇文字,固不足言“解答”,至云“稍得其绪”,则所敢信也。

下就本书的副题作一说明。副题之“帝国艺术”,乃取于英文的imperial art。这是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一术语,如古埃及、波斯、希腊化与罗马的艺术,西方便称为“帝国艺术”。这一术语,一方面固涉及帝国“中心”与“边缘”的呈现,但另一方面,它也是强调其所指涉的艺术类型的国家性、公共性与意识形态性。盖宫廷的视觉制作有很多,如有满足君主的个人玩好者(如晚清的“翡翠白菜”),也有服务于国家政治与意识形态者(如乾隆命作的《平定准噶尔回部战图》)。汉宫廷的物质—视觉制作,必也如此。从这个角度说,今通用的“皇家艺术”或“宫廷艺术”,是不足以定义本书的主题的。我取“帝国艺术”者以此。又须说明的是,汉代的帝国艺术,自不限于绘画一端。如就呈现帝国的性格(pathos)或塑造帝国观众的情感(ethos)而言,两汉之交所兴作的建筑, [61] 便较绘画更有力,亦尤堪为汉代“帝国艺术”的代表,尽管其迹无存,对帝国意识形态的表述,亦未及绘画清晰、晓畅。本书以“帝国艺术”指称绘画,只是定义这绘画的性质,非欲涵盖当时“帝国艺术”的所有类型。最后可连类而及的,是书中引用了很多古代西方“帝国艺术”的例子。我引这些,非欲暗示它们影响了汉代,而只是想借助贝尔廷称的“目光移换”(Blickwechsel), [62] 更敏锐地观察汉代而已。 P3yKwjWVnlhWnhS/p9R1eUaCJEb/Giz0VBwyak8wOjEd9QG22OlnhY1SuOKTuts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