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王者有师”义的“礼仪演出”与制度化

如戏剧的核心乃表演,而非剧本,意识形态的意义,也不在于其语言—文本系统(text system),而在于被展演为一套政治与礼仪行为(political-ritual performative system)。 [65] 概略地说,元(帝)成(帝)尤其王莽之前,经学意识形态似主要体现为前者;如其所主的“王者有师”义,或作为其体现的“孔子师老子”说,便多呶呶于经生之口,君主罕有体行者。 [66] 它由经生的文本系统,转为君臣共尊的舞台剧本,进而被演出为一套礼仪与政治的实践,主要是从平帝朝开始的。

按平帝九龄即位,权柄执于王莽。王莽乃经生,其党羽如刘歆、孔光等,亦皆经学魁硕。故王莽秉政后,汉代政治便迅速经学化了。今按王莽秉政的最大举措,是“致太平”。据经义,“致太平”是一套以“则天—稽古”为脚本、以“中央—四方”为舞台的政治神剧;它的诸多关目之一,便是“王者有师”义。故元始元年,王莽杂合《尚书·洛诰》与旧传经义,为平帝立四辅职。莽自任太傅(四辅之首),“居师”。 [67] 这样旧义的“王者有师”说,便由话语实现为礼仪制度了。同年:

太后(王政君)诏曰:“……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其令太师(孔光)毋朝,十日一赐餐,赐太师灵寿杖。黄门令为太师省中坐置几,太师入省中用杖。” [68]

虽曰“太后”,实为王莽。所以尊孔光,盖因王莽当时方自我投射于周公;“师”因是礼仪性职位,故任以孔光。这样“王者有师”的话语,便又外现为以赐几杖为道具的礼仪表演。

王莽创始的制度,颇为东汉所继承。盖光武初为经生,从龙者亦多好儒术。 [69] 故称帝后,光武虽尽洗王莽自我宣传的浮色,浮色所著的经义意识形态框架,却保留了下来。具体到本文的话题而言,则光武称帝后,即复“太傅”之官,任以时享大名的密令卓茂,一时尊礼无两。 [70] 这一举动,可谓纯粹的礼仪表演;盖光武与卓茂,是未尝有师生之谊的。或问在表演中,光武自任的角色为何?今光武已亡,无法起于地下而叩之,但建武之初,即任卓茂为太傅不久,光武携其功臣、时任太仆的祭肜至鲁,过灵光殿旁的孔子讲堂:

帝指子路室曰:“此太仆室也。太仆,吾之御侮也。” [71]

是光武竟自命孔子,拟祭肜为子路。不明汉代经义的读者,必骇怪其说。但光武的孔子,原非历史的孔子,而是经义的孔子。盖据经义之说,孔子为王,子路为司空; [72] 又史称祭肜多臂力,“贯三百斤弓”;而据谶纬,子路乃其母感雷精而生,刚强好勇。光武以子路拟之,是兼经谶而言的。 [73] 由此逆推,光武的尊师表演中,他自任的角色必为孔子。又光武死后,其子明帝继位。即位不久,明帝与其师桓荣之子桓郁共讲经义:

上亲于辟雍自讲所制《五行章句》已,复令(桓)郁说一篇。上谓郁曰:“我为孔子,卿为子夏,起予者商也。” [74]

是明帝亦自居孔子,并指桓郁为子夏。二角色的取义,亦同光武:即孔子为王,子夏为臣(据谶纬说)。然则君主将其形象投射于经义称述的圣王孔子,乃东汉初年的制度化想象,原非光武或明帝的个人怪念。又《东观汉记》云:

(明帝)尊桓荣以师礼。常幸太常府(时桓荣为太常卿),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荣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时执经生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 [75]

则知明帝待其师,亦以“师”礼,而非“臣”仪。或问在上举的表演中,现实政治的脚本既被悬置,君臣之戏,又采用哪一脚本呢?最易想见的答案,便是作为“王者有师”义之体现的“孔子师老聃”。如光武末年,桓荣擢太常,终明帝一朝(公元57—75),未易其位。 [76] 今按汉太常的执掌,乃“礼仪祭祀”与朝廷典籍, [77] ——这恰是周官之柱下史,亦即老子所守者,或孔子从老子所问者。于此也知汉君主不以历史为偶然,而必欲之为永恒原则的立场。 [78] 又明帝崩,章帝即位,旋下诏云:

深惟守文之主,必建师傅之官。……行太尉事节乡侯(邓)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其以熹为太傅,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 [79]

然则章帝即位的第一件事,便是“建师傅”。则知经义的“王者有师”义,至此已成为王者必完的礼仪义务。又元和二年,章帝东巡,于东郡接见其为太子时的老师张酺:

引酺及门生并郡掾吏并会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时使尚书令王鲔与酺相难,上甚欣悦,然后修君臣之礼。 [80]

即与光武、明帝一样,章帝对自我身份的想象,亦挑挞于现实的君主与经义的圣王之间;可知“王者有师”义及作为其体现的“孔子师老子”,不仅定义了两汉之交的制度与礼仪,也制约了君主的想象与感受。理解此义,始足与言汉画像中的“孔子见老子”。

最后说明的是,或因吕览的改造,经义称述的“王—师”关系,实近于君主与辅佐之关系。这个意思,执“王者有师”义的经生或朝臣是颇能晓悟的。如《后汉书》引陈元云:

师臣者帝,宾臣者霸。 [81]

其中的“臣”字,最足说明“师”之含义。名实间有此微妙的偏移,“王者有师”的语言或礼仪修辞,始得于君臣间顺畅地展开:君为圣主(王),臣为贤辅(师),一体君臣,咸有荣焉。至于道家或《史记》版本的以老子为高,以孔子为下,自足用于学派的互争,用于君主政治的修辞,是必不得通的。 LdjisYm9aQCSLQoT5Gto960ndps0+5hGz33oU4b6IYZkwLZ/dPeXSeaiANCZTL0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