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孔子见老子

“孔子见老子”是汉代祠墓画像的重要主题, [1] 所见的地点,主要集中于今山东中南部,即东汉之鲁、东海、东平、泰山、山阳等郡国。或因画稿流传的讹与变,它的类型有很多, [2] 其见于“孝堂山祠—武梁祠派”祠堂画像者,可举为典型 〔图1.1、图1.2a-b〕 [3] 其中老子扶曲杖立,孔子持鸟揖于前,两人身后,又列各自的弟子;老子身前有小童,面孔子立,其有署题者曰“项橐”,或“大项橐”。 [4]

图1.1 孝堂山祠《孔子见老子》局部
东汉早期,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藏拓;收入《石全集》1,图四四

图1.2a 武氏阙画像(第1格《孔子见老子》)
纵197.5厘米,横109.5厘米,东汉晚期,嘉祥县武氏祠文物保管所藏;《二编》,95
图1.2b 武氏阙画像(第2格《孔子见老子》)
纵142厘米,横55.5厘米,东汉晚期,嘉祥县武氏祠文物保管所藏;《二编》,92

今言《孔子见老子》者,皆执《史记》为说,称画像的内容,乃《史记》所记孔子适周问礼老子的故事。 [5] 拟为画题,或径作“孔子适周问礼图”; [6] 多论善辩者,又据以考晚周礼俗, [7] 或以“儒道互补”为新诠。 [8] 但夷考其实,亦颇不尽然。盖孔子见老子的故事,乃广传于战国秦汉的公共知识,素为各家学说所称引。称引的目的,也非存旧史,录掌故,而是假为修辞,推进各自的利益与主张。《史记》所记,不过一家而已。今必执《史记》为说,未免胶柱鼓瑟,未足与言汉代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变迁,及其与艺术制作的复杂互动。本章对《孔子见老子》画像的考察,将着眼于三个角度:1)画像自身的图像学内容;2)画像所在的“孝堂山祠—武梁祠派”图像志方案的语义脉络;3)画像初见时代——即两汉之交——的观念或意识形态框架。换句话说,不同于既往的研究以《孔子见老子》为意义完足的独立主题,本章讨论的《孔子见老子》,乃仅作为由不同主题之互文关系所构成的图像志方案——“孝堂山祠—武梁祠派”图像志方案——的一组成。下本此意,试就其图像学含义做一探讨。所得的结论为:1)《孔子见老子》画像的依据原非《史记》,而是汉代经学;2)画像当源于两汉之交的朝廷;3)画像的初义,乃朝廷意识形态所主的“王者有师”说。 AtFynQjdWJHh0D+zIxakS9b2SgQsztoocvtZI93TTGP8Met1dAGyLWvNT59moT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