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与傅雷先生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先生于一九三四年完成的一本关于美术方面的著作。傅雷先生字怒庵或怒安,一九〇八年生,一九六六年遭迫害,与夫人朱梅馥愤而弃世。

一九三一年,傅雷先生由法国回国,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课与法文课。《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原是当时在上海美专讲课时讲稿中一部分,有些曾在当时上海美专几位教师编辑的《艺术旬刊》上发表过,傅雷先生与倪贻德先生是这本刊物的编辑。《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一稿,就是在当时讲稿的基础上,对世界美术名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完成于一九三四年六月,这部著作以前没有发表过。

傅雷先生十七岁时,就开始写小说。一九二八年初去法国巴黎,一方面在巴黎大学文科学习,一方面到卢浮美术史学校听课,那时他就开始从事翻译工作。他译了梅里美的《嘉尔曼》、丹纳所著的《艺术哲学》,写了画家《塞尚》一文,还翻译了屠格涅夫等的诗篇,并译《贝多芬传》。回国后与刘海粟先生合编《世界名画集》。傅雷先生深受罗曼·罗兰的影响,热爱音乐。这生活经历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能有如此渊博的知识。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不单是分析了一些绘画、雕塑作品,同时接触到哲学、文学、音乐、社会经济、历史背景等等。对青年读者来说,如何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是很有教益的。对从事美术史研究的人来说,有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例如美术史究竟应该如何编写等等。

在这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讲到的美术家并不多,只有乔托(Giotto)、多那太罗(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莱奥纳多·达·芬奇(Vinci)、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拉斐尔(Raphael)、贝尔尼尼(Bernini)、伦勃朗(Rembrandt)、鲁本斯(Rubens)、委拉斯开兹(Velásquez)、普桑(Poussin)、格勒兹(Greuze)、雷诺兹(Reynolds)、庚斯博罗(Gainsborough),在第二十讲“浪漫派风景画家”一讲中,主要的是分析卢梭(Rousseau)和杜佩雷(Dupré)的作品。附带提到了华托(Watteau)、弗拉戈纳尔(Fragonard)、达维特(David)、康斯特布尔(Constable)等人,那只是几笔带过。

在论乔托一讲中,提到了现代美术史家贝伦森(B. Berenson)曾经说过:“绘画之有热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白与神明之皈依者,自乔托始。”傅雷先生在这一讲的结束语中说:“实在,这热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白与神明之皈依,就是文艺复兴绘画所共有的精神。那么,乔托之被视为文艺复兴之先驱与翡冷翠画派之始祖,无论从精神言或形式言,都是精当不过的评语了。”

在论多那太罗的一讲中,著者着重指出多那太罗和传统决绝,而在自然中去探求美,并在作品中表现内心生活和性格,这样他们就在艺术表现上,为后来者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论波提切利之妩媚一讲中,著者认为波提切利的作品在形体上是妩媚的,但精神上却蒙着一层惘然的哀愁。同时又指出这种妩媚的美感是属于触觉的,像音乐靠了旋律来刺激我们的听觉一样。

我个人认为波提切利的作品,在美术的百花园中,像一朵幽美的兰花,也正是由于他的作品,使我开始注意到绘画作品上的装饰性。

在论莱奥纳多·达·芬奇一讲中,着重分析了作品《瑶公特》(即《蒙娜·丽莎》)与《最后之晚餐》。在论达·芬奇的第二讲中,着重提出了“人品与学问”。著者在这一讲中,最后的一句话是:“这样地,十五世纪的清明的理智、美的爱好、温婉的心情,由莱奥纳多·达·芬奇达到登峰造极的表现。”这一讲的论述,对于经过十年动乱的我们,是很有教益的。芬奇“把艺术的鹄的放在这一切技巧之外,他要艺术成为人类热情的唯一的表白”,我们对此总不能一无所感罢!

关于米开朗琪罗,著者分上、中、下三讲来加以评述。第一讲是讲西斯廷礼拜堂。第二讲是讲圣洛伦佐教堂与梅迪契墓。第三讲是讲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墓与摩西像。从这几讲中可以看出教皇是如何对待艺术家的。

完成尤里乌斯二世的坟墓是米开朗琪罗全生涯向往的美梦,结果在艺术家心上只留下千古的遗憾,在失望中他给我们留下一尊摩西与两座奴隶。实际上伟大的米开朗琪罗也只是教皇的奴隶而已。

关于拉斐尔,著者分作为四节。第一,是讲《美丽的女园丁》。第二,是讲《西斯廷圣母》。第三,是讲壁画《圣体争辩》。第四,是讲拉斐尔所设计的毡幕图稿。所谓毡幕,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壁挂。这些毡幕是用羊毛织成,然后用丝线与金银线绣制而成。西斯廷礼拜堂内,在波提切利等人所画的壁画下,留有空白的墙壁,因此用这种毡幕来作为装饰。

一五一五年,教皇利奥委托拉斐尔设计这些毡幕。当时,意大利还不知道这种毡幕的绣制技术,是由布鲁塞尔工人制成的。一共十幅,一五二〇年挂上墙去,现已破敝不堪,幸拉斐尔的图稿尚在。在我国敦煌,在公元十世纪的壁画下,用小幅佛传画来作为装饰,其作用与用毡幕做装饰相同。

第十二讲,是讲巴洛克艺术与圣彼得大教堂。特别是讲贝尔尼尼的作品。一开始著者就提醒人们,在法国家具、雕塑、铸铜、宫邸装饰、庭园设计,有所谓路易十四式、路易十五式,原即系巴洛克艺术式的别称。

贝尔尼尼是雕塑家。他是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也可以说他是巴洛克艺术的创始者。他为教皇服务了六十年,直到晚年还努力创作,在意大利罗马,到处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巴洛克不单是意大利十七世纪新兴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欧洲。

第十三讲是讲伦勃朗的绘画,第十四讲是讲伦勃朗的刻版画。伦勃朗是荷兰人,他的作品代表北欧的艺术,表现了北欧的民族风格。在论述伦勃朗的一讲中,著者讲得比较详细。他一开始就说:“在一切时代最受欢迎的雕版艺术家中,伦勃朗占据了第一位。”从过去来讲可能是这样,从现在来讲那就不确切了,特别是在我国,版画艺术有很大的发展。

第十五讲是讲鲁本斯,著者指出:“……他的全部艺术只在于运用色彩的巧妙的方法上。主要性格可以有变化,或是轻快,或是狂放,或是悲郁的曲调,或是凯旋的拍子,但工具是不变的,音色亦不变的。”鲁本斯的“气质迫使他在一切题材中发挥热狂,故他的热色几乎永远成为他的作品中的主要基调”。虽然如此,鲁本斯在美术史上,始终是一个色彩画方面的大师。

在第十六讲中,讲委拉斯开兹,他是西班牙王腓力四世的宫廷画家。把他的作品的色彩,和鲁本斯的作品作一比较,就显得调子冷峻,但是却感人较深。把这一讲和前一讲,可以作为对比来研究。

第十七讲,讲普桑,普桑虽是法国人,但是他向往意大利,终于把罗马作为他的第二故乡。普桑的艺术具有古典艺术的性格。把以上几个画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来研究和分析,这样对了解作者的特点,可以更加深入。

第十八讲讲画家格勒兹,著者引用了作家、艺术批评家狄德罗(Diderot)的思想来说明为什么会产生画家格勒兹的作品风格。著者在文章末尾,是这样说的:“这是因为美的情操是一种十分嫉妒的情操。只要一幅画自命为在观众心中激引起并非属于美学范围的情操时,美的情操便被掩蔽了……”又说:“……每种艺术,无论是绘画或雕刻,音乐或诗歌,都自有其特殊的领域与方法,它要摆脱它的领域与方法,总不会有何良好的结果。各种艺术,可以互助,可以合作,但不能互相从属。”这些话对于今天的美术界来说,可以深思之。

第十九讲讲雷诺兹与庚斯博罗,这两位画家都是十八世纪奠定英国画派的大师。两人同是出身于小康之家,但是后来一个生活于优越的环境中,另一个整天生活在田野间。一个是用尽艺术材料以表现艺术能力的最大限度,一个是抉发诗情梦意以表达艺术素材的灵魂。但是我不完全同意著者在这一章中的最后另外两句话。

最后一讲讲浪漫派风景画家,著者主要分析了杜佩雷和卢梭两人的作品。本书最后几讲写得比较活泼。

傅雷先生与我是在巴黎时相识的,差不多同时期回到上海,他写这本书时只有二十六岁,时间过得真快,四十九年过去了,我今为这本书写前言,已经是七十七岁的老人了。

庞薰
一九八三年一月三日 nz3zQEwQ7wZy+38QcqaO7YKDxksou9OgELEr36ZYr5yjEuKZoNfsPuxTF21Y5y4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