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人们常说:“伟大也要有人懂。”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毛泽东是一个与“伟大”紧紧连在一起的名字!

自1988年从南开大学哲学系毛泽东哲学思想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从事党和国家领导人思想生平研究和著作编辑工作后,我便开始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和党的文献中阅读毛泽东,历时33年。经历得越多,我越发深深地感到:读懂毛泽东,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大凡不带偏见的人,都会认同这样的定位: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这些称谓,与毛泽东为这个国家和各民族所做出的贡献相比,无论哪一项都恰如其分。也有人说,这些称谓仍不足以完全反映毛泽东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而大凡带有偏见的人,却会在同样的事实面前,曲解毛泽东的思想、误读毛泽东的本意、误会毛泽东的行为,有的甚至会加以歪曲污蔑、造谣中伤。尽管你摆事实、讲道理,罗列真相,任凭你如何解释,这部分人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依然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毛泽东。

写这本书,显然不是给后面这部分人看的。但是,这种现象却时时在启发我:真正读懂毛泽东,需要找到一些视角。由此便有了编辑、研究之余的一些思考:从关键词解读毛泽东!这本书就是试图为读者找到一些读懂毛泽东的切入点。关于书名或易滋歧义,三联书店的朋友巧解说:我们想让读者了解毛泽东,首先要“读懂”“毛泽东的关键词”,也要着眼于“读懂毛泽东”的“关键词”。图书编辑和出版家们总有独特的解析!

当然,仅从这些关键词,也是不能完全读懂毛泽东的,权当抛出一些“引玉”之“轻砖”而已。

本书选列了十八个关键词,试图从这些侧面读解毛泽东。

读懂毛泽东,首先要解析的无疑是他的“信仰”,以及这一信仰是怎么来的。从毛泽东的信仰开始,探究“毛泽东是谁?”“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毛泽东,党内早有定位,其中一个定位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那么,毛泽东是什么时候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这就得回到《共产党宣言》上去。毛泽东曾经说过,自从开始接触《共产党宣言》等书后,这些书中的道理就“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本书开篇揭示的,就是《共产党宣言》到底对毛泽东有些什么影响,讲清楚他是从哪里起步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

沿着“信仰”的开篇,这本书还深入探究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解析他是“靠什么立足”“靠什么取胜”的;揭示了毛泽东“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创新”路线,说明他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一路走来,是如何打开局面的;循着毛泽东时时处处做“调查”的路径,了解他的智慧和伟大是怎么来的,他为什么要强调“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从军事领域详解他对人民军队的“缔造”之功,他为这支人民军队确立的一系列政治原则、军事原则,他是如何确立“党指挥枪”的,如何指挥“打仗”的,“毛泽东兵法”有哪些独特意境等。读懂毛泽东,要着重探究他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中的“标杆”作用,特别是他为领导干部所起的“示范”作用;还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作风”是怎么来的,毛泽东等人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变成我们的政治优势,他提出和树立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政治风气,他倡导和亲自践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风,引导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等;当然,必须了解作为哲学家的毛泽东,特别是他所特有的“矛盾”分析法以及他有关矛盾的一些重要“命题”;也必须了解作为“文章大家”的毛泽东是如何写“论文”的,从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亲自写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重头“论文”就可见一斑;特别要了解毛泽东在历史关头,在面临重大难题时,如何“回应”外界的提问、诘难和对手的挑衅、中伤,1949年回答有关新中国的几个问题就是范例;还有必要了解毛泽东亲自探索、总结和推广的一些基层工作“经验”,比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枫桥经验”就是这样的社会治理创新典型。读懂毛泽东,从根本上要了解“人民”在他心中的位置,毛泽东等人在阐述“以人为本”问题时,有些什么基本内涵;了解党内党外特别是人民群众为什么会对毛泽东如此亲切,搞清楚了“人民领袖”的来历,就明白了毛泽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就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当然,读懂毛泽东,也避不开他晚年“深思”的那些问题。本书特别讲了毛泽东晚年反复思考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晚年毛泽东,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充满着深刻思考和深深忧虑。如何使中国共产党不至于改变颜色,如何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至于改变社会主义道路和性质,这些是毛泽东晚年忧虑最多、思考最深的问题。特别是他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视野,关注战争与和平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战争规律,不断提醒人们天下并不太平,不能麻痹大意,总要有一根弦,要以革命的“两手”应对反革命的“两手”……他的许多观点,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浸透了唯物辩证法,充分反映了对党、国家和民族发展命运攸关问题的战略决断。

读解领袖人物,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关键词,分别来自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防、军事、科技、外交……各个领域,涉及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因此,读懂毛泽东,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毫无疑问,要了解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是怎么来的,其思想内涵、执政基础、组织力量、行事风格以及领袖特质等是怎么形成的,就要先读毛泽东,先读懂毛泽东。而要读懂毛泽东,从他语言的本意、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以及反映他思想内涵的一些关键词切入,或许是破解认识难点的一个很好的视角。笔者愿以此一孔之见,诚恳就教于学界同仁!

是为序!

杨明伟
2021年1月15日 WdgWVXQofGaBsEOob8ikjlSx6Qy/yxzv6R//zleN29/uDTw8+1SHOk280GmCFnm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