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运动生理学让大家了解到,肌肉收缩有三种形式:向心、等长和离心。当张力小于外加阻力时,肌肉长度被拉长的收缩机制就是离心收缩。尽管向心收缩是我们日常活动和运动训练中更常见的肌肉收缩方式,但等长收缩和离心收缩也同样不可或缺。随着运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它们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概几年前,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同行写的一句话:“怕受伤,就要练离心。”近年来,国内对离心训练的重视主要体现在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练习中,体能教练和物理治疗师开始让运动员及运动损伤患者采用离心训练的方式进行动作练习。

离心训练的概念范畴,不同于其他针对身体各部位的或基于不同器材设备的身体练习,也不同于耐力训练、爆发力训练、增肌训练等不同类型的力量训练板块,其动作模式和轨迹与其他训练看起来是完全一样的,本质区别在于收缩机制。另外,本书所说的离心训练,主要是指离心的力量训练机制。当然,在速度、灵敏反应等训练板块中,比如减速制动或变向过程中,也存在肌肉的离心收缩机制。

本书作者基于大量科学实证研究,来帮助客户或运动员突破发展的瓶颈期,提升肌肉力量、耐力和爆发力,同时通过对离心训练的专业使用,将其系统地融入有氧代谢训练、体重控制方案和康复治疗方案。

本书结构大致如下:第1章概述了肌肉收缩的生理机制;第2章除了讲述传统负重练习的向心-离心训练法(CON-ECC),还讲解了离心训练的另外三种经典练习方法,即慢速离心训练法(EE)、超负荷离心训练法(SUP)和双起/单下离心训练法(2UP/1DN),这也是本书最重要一章;第3章讲述了离心训练的代谢特征,以及如何通过离心训练最大化人体的代谢效应;第4章系统地探讨了减少肌肉酸痛的重复运动效应(RBE),这是近年来关于离心训练学术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教授如何做好离心预备训练,以减少肌肉反应和增强适应能力;第5章到第10章,分别讲述了针对力量、耐力、爆发力、减重、增肌和康复的离心训练方法,详细讲述了具体的训练方案设计、训练方法应用和训练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的训练动作等。

总之,本书讲述了大量关于离心训练机制的生理学原理,详细介绍了各种离心训练方式,并提供了包括70种动作练习的详细技术指导,24种训练计划模板,2个为期8周的系统训练方案,此外还有针对7个常见的大众运动项目(橄榄球、篮球、足球、排球、高尔夫球、棒球和冰球)的训练方案,帮助读者从理论入手,从实践上手,将离心训练直接融入训练计划。

本书是我和我的师弟——上海体育学院的黎涌明博士一起翻译完成的。感谢张可盈和赵鹏旺对本书的协助校对,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本书的推荐人:陈小平教授、闫琪博士、曹晓东博士。最终,感谢本书原版作者伦恩·克拉维茨(Len Kravitz)和亚伦·T.布比科(Aaron T. Bubbico)倾力奉献的精彩内容和他们的辛勤工作。

如闫琪博士所说,没有任何一种训练方法是完美的,但缺乏任何一种训练都不完整。我们总是期待给运动员或客户带来好的训练效果,人体的复杂性也始终给训练科学带来无穷的挑战,只能在持续地学习和再认识中进步。期待本书可以在国内进一步推广和传播离心训练的训练理念和实践方法,带给你更好的训练成效!

0 O1/bf3Nsj20zfxu2Ddd6neDszU3RSmtI2YwXxFcLhiKOBi6dSuuemHuEitJ7VQQ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