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情绪如何影响我们

情绪每时每刻都在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对我们来说,它们既熟悉又神秘。该怎么解释我在上床睡觉时心情还比较平静,醒来后心情就不好了?是什么让我突然变得不客气、无缘无故地暴躁起来?为什么这件艺术品让我不寒而栗?某一天,我走在大街上,周围一片太平,为何我的心中会突然升起一股焦虑感,它从何而来?

情绪总是想来就来,其速度之快让我们感到惊讶,有时这位不速之客还会让我们陷入尴尬境地。比如,在台上讲话时,台下有很多听众,我们的眼泪却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在向心仪的人表白时,我们会突然怯场,使得告白潦草收场。

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2003)对情绪和感觉做了区分,这是人体在经历特定生物过程后会产生的两种反应。外部刺激,比如与人见面,或内部刺激,比如对过去事件的回忆,都会自动、无意识地触发个体全身性的生理反应,而这些生理反应是由大脑控制的,这便是情绪;当个体发觉内部的变化时,便“感觉到了情绪”,此时大脑更高层次的结构会对其进行干预,这种干预不是自动的,而且不一定会发生。

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有时很明显,但更多时候是不清不楚的。比如,在一个愉快的夜晚,一阵莫名的伤感袭来,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伤感?当别人发现我们不对劲并询问为什么时,我们自己也很难解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时,为了证明这种情绪是合理的,我们自己给出的解释和真正的原因大相径庭。感觉会慢慢发生改变,如果我们和一个人相处的时间长了,会日久生情;也会突然改变,比如当我们听到一个坏消息时,心情会立刻变差。

有时候,一种感觉会压倒我们的意识。这时,即便有证据能够表明这种感觉多么不合理,理智也无法拖住它的脚步。另一位神经科学家约瑟夫·勒杜(Joseph LeDoux,2005)给出的解释是,位于人类大脑右半球的情绪系统比位于左半球的认知和语言系统要强大。如果一种感觉出现了,但它没有通知大脑,它就可以跳开意识,让我们对刺激做出情绪反应,而我们自己毫不知情。然后,往往是另一种不舒服(如头痛、思绪混乱、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进行自我表达)使我们意识到,有些事情发生了,我们不知不觉地被扰动了。由于情绪的推动力很强,所以我们偶尔会做出一些自己也无法解释的事,比如莫名其妙地说了一些不恰当的话,把钥匙落在了某个地方,或者在常规工作中犯了错误。对逻辑的需求促使我们寻找理由来证明这些情况具有合理性,但这个理由可能和事实相去甚远。勒杜表示,研究人员在对右脑和左脑之间的沟通进行研究后发现,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某件事。大部分时候,负责情绪和行为的大脑回路都在无意识地运作,因此我们常用“无心之失”表示自己无意识间犯下的错误。精神分析界学者认为,我们的动机和行为往往是靠无意识驱动的,神经科学界学者也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支持。

情绪的丰富性

人类的情绪是丰富多样的。在将所有情绪一一列出前,我们有以下几种情绪分类的标准可以参考。这些标准中,有些是基于情绪对机体能量动态平衡、内部环境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类的;有些则是基于个体情绪的特征,例如恐惧、惊讶,或与人交往时的感受,例如爱、怜悯、愤怒等进行分类的。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心身一体”,为了尊重这一观点,更为了解释清楚思维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我选择使用达马西奥的分类方式——以大脑处理情绪的方式为标准进行分类。

每个人都经历过正常的情绪波动。我们有时精力旺盛、活力四射,有时被疲劳、沮丧压垮,有时平静,有时不安,有时紧张。达马西奥(2003)把个体的这种整体状态称为背景情绪。我们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肌肉张力和语调都能透露这些情绪,我们无须用语言表达它们,它们也会自动告知大脑我们身体内部的紧张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情绪是由我们的内部刺激,比如心理冲突等所引发的。背景情绪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不要将它与心境混淆了。心境反映的是个体的人格状态或气质类型,比如有人是乐天派,有人动不动就伤心,有人一辈子都在焦虑。当心境发展到一定程度,引发破坏性行为时,个体将产生心境障碍,抑郁症和躁狂症是两种比较典型的心境障碍。从这个定义来看,人们常说的“心情好坏”多指的是背景情绪,而不是心境。

除了背景情绪,我们还会出现其他情绪。初级情绪是遗传密码的一部分,它包括恐惧、愤怒、厌恶、惊讶、伤心、喜悦和好感,初级情绪由反射触发,这类情绪是可以通过学习调整或调节的。例如,即使是婴儿也会害怕潜在的危险,如突然出现的噪声或物体等。通过学习,孩子会调整对恐惧的反应或产生新的恐惧。所以,一个被温暖的情感连接保护的孩子,在遇到公平、慈爱的领导者时不会害怕,他只会害怕那些明显有暴力倾向的人。相反,从小没有享受过父母的爱或在小时候遭受过暴力对待的孩子,长大后变得害怕权威人物,即使他们并不存在威胁。某些初级情绪在发展过程中会演变为更复杂的情绪,好感会演变成爱,愤怒则会呈现不同的层次,比如恼怒、怨恨、愤懑等。暴怒等。

次级情绪,也被称为社交情绪,是个体通过体验获得的。个体在出生时便已具备必要的、可以触发这些情绪的神经装置,次级情绪需要等到个体进行人际交流,而且必须是能促使大脑结构发育的人际交流时,才会被触发。只有当孩子充分意识到自己和母亲不是一体的,他才会体会这些情绪。例如,幼儿在12~18个月大时才会产生羞耻感。这时候,孩子才有足够的意识把自己的情绪和某些情况联系起来,这些更微妙的情绪往往被转化为感受。在这一类别中,我们发现同情、尴尬、羞耻、内疚、骄傲、羡慕、嫉妒、感激、愤慨、蔑视、希望、绝望,以及所有通过学习调节出来的初级情绪间,都存在细微差别。很多情绪都是人类系统发生 的遗产,不仅人类有这些情绪,动物也能体会快乐、悲伤、同情、愤怒、羞耻等情绪,只不过人类的感受范围要宽得多,具体感觉也微妙得多。复杂的次级情绪,比如羞耻感或内疚感,是由人类的意识在对特定体验进行评估以后产生的,大脑的高级中心之一——前额叶皮质,便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一些进化程度更高的情绪,如希望,则需要左脑的参与。对特定情况进行理性思考,比如明白治疗能产生好的效果,将帮助我们增强对康复的信心。次级情绪可以由事件或情景触发,也可以由记忆或心理表征触发,其身体表达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习得的。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近年来,一些关于情绪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的科学研究表明,快乐、希望、爱、认可、宽恕等情绪一般伴随有利于健康的生理状态,能使人们感到舒适,帮助他们摆脱痛苦。相反,失败主义心态及恐惧、悲伤、羞耻、愤怒、怨恨等情绪则会引发内部斗争,抱有这些情绪的人的身体常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他们会有不开心、不舒服甚至痛苦等感觉,这类感觉和压力如果持续存在,人体就成了疾病的温床。负责维持平静和良好状态的情绪被称为“积极情绪”,而带来压力的情绪则被称为“消极情绪”。不过,我必须补充一点,所谓的积极情绪如果程度过于强烈,也会带来压力。所谓乐极生悲,便指人在巨大的快乐之后会突然感到异常紧张,导致头晕甚至引发心力衰竭。另外,过度激动、不受控制的狂喜,也会导致一种精神疾病——躁狂症的产生。请注意,以上所谓的“积极”和“消极”是按照情绪造成的生理影响划分的,我们绝不能据此对情绪进行价值评判。自发产生的情绪原则上既不好也不坏,它仅仅是一种存在,且带着目的而来。 /zXJuJuQinO4z1wuZxm4nfZ898r9EfeVXO7690uVDOvda47KWud6jMVFxPnRQz0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