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老丈人帮他左支右挡的时候,不知轻重的胡林翼还在金陵花丛中流连忘返哩。
明灭炫目的灯光下,黑夜在燃烧,舞步在放纵,美酒、丽人,都足以吸引住一个思维活跃且性情洒脱的年轻人。
也许有人会以为陶澍骑虎难下,身为大吏,即使看走眼、认错人也不敢承认,只能犟着脖子硬挺,其实他一直在暗暗观察胡林翼。
就在胡林翼来南京之前,这位年仅二十岁的青年已经做了一件让陶澍刮目相看的大事。
胡林翼的家乡湖南益阳遭了灾,饥民把道路都堵住了。正在读书的胡林翼求见知县,提出了一个让富人出钱赈灾的方案。可是十几天过去了,一帮目光短浅、爱钱如命的富人没一个肯出血的。胡林翼急了,就动员自己的老丈人先捐两千两银子做榜样,有了这个打底,他再挨个儿前去动员。
要动员富人出钱,比要他们的命还难。胡林翼的办法是看人说话,能讲道理则讲道理,有的讲道理不听,只好“恐吓”:饥民没有东西吃,就会变成乱民,你觉得是主动施舍好呢,还是被人家抢好呢?
还有的人既听不进道理,也不在乎恐吓,他看重实际的,就是得给他个顶戴什么的。胡林翼便投其所好,根据其出钱多少,劝知县按规格赏个虚名。
如此皆大欢喜,最后益阳共筹集了数万两银子的捐款用于购米赈灾。
有了银子,还得看怎么用,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按照胡林翼的方案,益阳知县将遭灾区域划块,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经济能力尚可维持,不享受赈济,中等的提供低价米,只有下等的,实在一无所有了,这才在一个月内免费提供米粮。
为了防止保甲村长这些人从中舞弊,同时也为了确保各地治安,益阳知县又采纳胡林翼的建议,挑选士绅协同办理和监督。
这次赈灾救活了很多灾民,在当地影响很大。就是通过这件事,陶澍看到了胡林翼身上的过人之处:有担当,有气魄,有智慧,有能力。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胡林翼的前程不可限量,所需要的只是点他一点。陶澍把胡林翼召到南京,就是希望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他不在乎别人对胡林翼的各种非议,看人要看本质,其他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逐渐淡去。
为了让女婿能够像坐禅一样得到顿悟,陶澍可谓费尽心机。每天下班,一定要找时间与胡林翼促膝谈心。
作为道光年间的首席名吏,清末实学最早的领军人物,陶澍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在数十年宦场生涯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阅历,可以说上下古今,皆能融会贯通。有这样一位青年导师进行辅导,胡林翼进益神速,仿佛自己也在和陶澍一起盘算和权衡兴利除弊的种种措施,乃至“精神殊为一变”。
黑暗隧道中已经透出了光亮,陶澍越来越有信心。有一天,他特地摆了一桌好吃的招待胡林翼,除了翁婿二人,座无旁客。席间,聊起了在修身治国方面可载入史书的前辈,两人越聊越有兴味。
犹如心灵感应一般,胡林翼忽然发现自己与前辈们有了交会点,觉得要做这样的人,才不枉此生。自此,他开始“折节读书”,在学业上更加勤勉。
受陶澍的影响,胡林翼的阅读面非常广,除科举考试中不能不攻的课业外,还特别喜欢读《史记》《汉书》《左氏春秋》《资治通鉴》等历史书,同时他对中外地理、军事用兵等“经世之术”也进行过深入的钻研。
虽然胡林翼对八股章句兴趣不大,用功也不多,但他头脑聪明,加上博览群书,拥有了开阔的视野,所谓一通百通,寻常考试已成小技,没有什么能难得住和难得倒他了。几年之后,胡林翼即高榜得中,进入翰林院任编修。这时候的胡林翼似乎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花起钱来一样随便,对眠花宿柳的兴趣未减,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因为他的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凭借这种状态,让胡林翼进入短跑比赛的前几名根本不在话下,可是老天需要他完成的,不光是短跑,还有长跑,不光是单项优胜,还得是十项全能。